湖南省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创新研究
本文选题:投融资体制 切入点:基础设施建设 出处:《经济地理》2010年08期
【摘要】:建设"两型"社会必须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基础设施建设庞大的资金需求,仅靠政府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创新投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进行多元化融资、市场化融资是必然选择。但目前湖南省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存在投融资主体实力较弱、投融资方式较为单一、投融资配套措施不完善、资金偿还机制缺失等问题。通过构建纵向分层"三位一体"的投融资平台、引进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完善投融资配套政策、建立有效的资金偿还机制等措施可有效地破解这些障碍。
[Abstract]:In order to build a "two-type" society, we must tak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s a breakthrough. The huge capital demand for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s far from enough to rely on government financial investment. Innovation of th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 widening of financing channels, and diversification of financing, Market-oriented financing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However, at present, th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 of infrastructure in Hunan Province is weak in strength, single in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and imperfect in supporting measures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a vertical layered "trinity"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latform, the introduction of diversified financing methods, the improvement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upporting polic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effective fund repayment mechanisms and other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overcome these obstacles.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编号:09WTA08)资助
【分类号】:F299.24;F83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戴晓凤;伍伟;吴征;;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变通模式的分析与选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2期
2 谢世清;;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体制创新:“重庆模式”[J];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04期
3 段正梁;;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创新研究[J];求索;2006年09期
4 唐柳;;西藏及西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创新体制的构建研究[J];西藏研究;2008年02期
5 中国人民银行常德市中心支行课题组;余德中;孙水清;刘新春;马业锋;佘胜龙;汪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需金融支持[J];中国金融;2006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田立民;[N];上海证券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培;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运作新模式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再见;;破解金融困境,建设和谐农村[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宋丹;;现阶段我国政府在PPP项目融资模式中的职能与作用研究[J];北方经济;2007年02期
3 王雪青;陈文;刘炳胜;;体育场馆融资模式选择框架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黄萍;;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改善[J];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04期
5 王涛;吴杰;;项目融资模式下银行贷款风险及其防范[J];财会月刊;2009年20期
6 谢赤;谈文胜;闫瑞增;;“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定价模型及其应用——基于最优期权赎回策略的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2期
7 鲍洋;;BOT与PFI项目融资模式的比较研究[J];当代经济;2008年03期
8 吴晓霞;奚银华;;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J];当代经济;2010年19期
9 邹慧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2011年07期
10 田雪梅;;建设项目联合体投标法律问题探析[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林;农村基础设施财政支出方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晓燕;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牛婷;转型时期我国地方政府投资与融资行为的经济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吴孝灵;基于博弈模型的BOT项目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杨波;地方政府融资及其风险分担机制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6 王宗荣;创新型城市建设动力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梁涛;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及其资本结构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彭清辉;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洪科;中国电力产业融资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毛腾飞;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志锋;哈尔滨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经营管理诊断[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曼;武汉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陈剑锋;郓城县水浒文化旅游城开发项目的投融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李理;银联新型建材60万吨散装水泥生产线项目融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吴文坛;山东省收费公路债务问题浅论[D];山东大学;2010年
6 张明明;我国风力发电项目融资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栗玮;天津市非经营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8 宋敏;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吴德雨;廊坊垃圾焚烧发电厂BOT项目可行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赵燕;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法律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俊娜;詹继超;;天津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方式选择[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经营城市如何区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项目[J];中国城市经济;2001年07期
3 王秀云;;论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市场化过程中的职能转换[J];中国城市经济;2007年07期
4 ;勇于创新 做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先行者——专访天津城投集团董事长王周喜[J];财经界;2007年01期
5 范恒山;城市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管理运营体制改革论纲[J];长江论坛;1997年02期
6 孟华;;天津500亿城建贷款如何借、用、管、还[J];产权导刊;2005年11期
7 杨军;以城市资本化经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J];城市发展研究;1998年06期
8 白志刚;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国际研讨会综述[J];城市问题;1996年03期
9 余池明;深化城市基础设施 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思考[J];城乡建设;1999年04期
10 秦虹;中国市政公用设施投融资现状与改革方向[J];城乡建设;2003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黄奇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郜建人;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营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孙晓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其投融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毛腾飞;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严玲;公共项目治理理论与代建制绩效改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全军;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的现状及发展对策[D];重庆大学;2001年
2 谢建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方式的演变与创新[D];浙江大学;2001年
3 孟康;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4 黎作凤;岳阳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营运战略与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5 林晨;ABS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王峗俊;城市土地出让制度及其运行方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龙树发;重庆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实践及创新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8 全桂华;资产证券化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运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9 孟庆旺;天津城投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王群;天津市市政公用设施投资体制改革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秀云;;国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年02期
2 蒋华福;李粲;;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融资的建议[J];建筑经济;2010年06期
3 余劲;张玮;;构建和完善港口基础设施系统投融资体制[J];中国港湾建设;2006年02期
4 唐文彬;叶泽;;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与创新[J];求索;2009年12期
5 贺洁,陈学民,胡希光;借西部大开发,大力发展兰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J];甘肃科技;2004年09期
6 吴发德;;苍南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基础设施市场化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0年21期
7 余海权;;完善地方政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8年11期
8 郭文生;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思考[J];城市问题;2003年05期
9 张志谦,方士华;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方向的探讨[J];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10 李海申;谷晓飞;苗绘;;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中的投融资体制创新研究[J];特区经济;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新民;荣华;龚良发;;基础化学实验的开放平台建设[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陈志敏;;“站点式”体育教学的创新研究[A];贵州省第六届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桑新民;;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温桃;项英辉;;促进沈阳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山西省汾阳市西河小学课题组;;教师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创新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6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三中课题组;;悟法·创法·得法——“三结合”教育中的学法创新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7 曹岗;宋锐;郭丽娟;季金玉;张晓炎;张云;丛晓东;蔡宝昌;;中药炮制机理创新研究的思路与方法[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朱丹茜;;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的创新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9 许珂;;科学技术传播学研究现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殷红博;申捷;;未来人才素质与我国学前教育总目标体系创新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北京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晓勇;完善兵团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的思考[N];兵团日报(汉);2009年
2 记者 谢向荣 实习生 范fy沐;海口创新市政道路建设投融资体制[N];海南日报;2005年
3 文集;要加大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力度[N];协商新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高明义 蒋国华;观念无价[N];黑龙江日报;2000年
5 赵振华;农业政策性金融投融资体制的变革选择[N];金融时报;2007年
6 实习记者 黄晓英;投融资体制:储蓄与投资的平衡关键[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7 熊云;黎川狠抓城建项目提升百姓生活品质[N];抚州日报;2010年
8 记者 刘永福;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N];湄洲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赵岸英;全国重点镇建设突显投融资体制之变[N];中华建筑报;2004年
10 巴曙松;投融资体制 经济改革深化的核心环节[N];中国证券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昕墨;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王耀辉;基础设施建设BT投融资运行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周从标;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蔡蔚;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体制演进机理探析[D];同济大学;2007年
5 周成斌;居住形态创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李俊英;北京效区村级集体经济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7 吕日;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徐东;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合约经济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9 孙建迎;高等教育投融资体制改革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10 李宜春;安徽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志华;吉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龙树发;重庆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实践及创新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3 胡桂成;浏阳市城市建设集团公司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李蕾;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方式创新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5 孙永奇;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陈亮;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创新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樊洪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侯志强;耻感文化创新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10 张学政;“凯迈”指纹识别产品商务模式创新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753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675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