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以政府信用为信号——改革后温台地区民营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信息机制

发布时间:2018-03-28 12:42

  本文选题:民营存款类金融机构 切入点:管制 出处:《社会学研究》2010年06期


【摘要】:本文试图从"政府信用信号发送"机制的角度去理解中国改革后民营存款类金融机构发展的兴衰。存款类金融产品的高考核成本、存款类金融机构的高负债率以及"说坏话"机制的局限性等使声誉机制特别重要。声誉机制依赖于良好的产权保护。中央政府对私人进入和经营银行业严格的管制政策使得民营银行家们更不愿意或更难对自身声誉做投资。他们把地方政府对他们的支持作为信号来吸引存款,建立声誉。本文称之为"政府信用信号发送"机制。这一机制下,民营银行家和储户都对政府的相关政策高度敏感。这使得中国民营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发展更容易因为管制政策的变化而出现波折。改革后温州和台州地区民营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发展历史为上述解释提供了初步证据。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private deposi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fter China's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 credit signal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e high debt ratio of deposit-typ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bad words" mechanism make the reputation mechanism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reputation mechanism depends on good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strict control over the private entry and operation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Private bankers are less willing or less able to invest in their reputations. They signal the support of local governments to attract deposits. Establishing reputation. This paper calls it "government credit signal sending" mechanism. Under this mechanism, Private bankers and depositors are highly sensitive to government policies. This makes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deposi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more vulnerable to changes in regulatory policies. After the reform of Wenzhou and Taizhou private savings. The histor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provides prima facie evidence for this explan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系;
【基金】:浙江大学紫金计划 上海市教委E-研究院建设计划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09BJL013) 国家留学基金委的经费支持
【分类号】:F83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史晋川,孙福国,严谷军;市场深化中民间金融业的兴起——以浙江路桥城市信用社为例[J];经济研究;1997年12期

2 张翔;邹传伟;;信息隐瞒、信息甄别和标会会案——以春风镇标会会案为例[J];金融研究;2009年12期

3 高枫;黄祟祜;张震宇;王峰;毛春华;;温州民间信用调研[J];金融研究;1993年02期

4 刘世定;低层政府干预下的软风险约束与“农村合作基金会”[J];社会学研究;2005年05期

5 蔡辉明;黄毅;张晓华;;随机性金融挤兑的合约分析——泰隆城市信用社的案例[J];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爽;产权、创新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王建军;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钢铁产业整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曾小玲;上市公司管理层特征与会计选择行为优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张慧英;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5 刘轶;县域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结构优化[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孙磊;信用体系演化的经济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吴晓辉;我国财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的内部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罗莉;投资者关系视角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9 李海燕;独立审计投资者保护作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高萍;我国药品产业政府规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毓;我国企业诚信经营模式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06年

2 李明晋;连带责任诉讼程序实现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3 郭时明;诚信缺失及我国民营企业诚信构建[D];湘潭大学;2008年

4 钟剑凤;交易视角下的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5 刘书竹;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

6 卫斌;现阶段中国家族企业接班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7 公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思考[D];苏州大学;2009年

8 李立新;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高翔;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10 莫俊英;中小外贸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考察[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兴国;杨洪涛;;从“标会”透视我国民间金融的生存空间[J];经济师;2008年01期

2 胡必亮;村庄信任与标会[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3 张翔;邹传伟;;标会会案的发生机制[J];金融研究;2007年11期

4 张翔;;合会的信息汇聚机制——来自温州和台州等地区的初步证据[J];社会学研究;2006年04期

5 张翔;;退出成本、信息和冲突——以一起标会会案的发生和解决为例[J];社会学研究;2008年01期

6 李援亚;民间金融:风险分析和监管探索——从福安标会崩盘说起[J];统计与决策;2005年01期

7 罗德明,潘士远;互助会引论[J];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雪梅;刘茹;;英美电信改革比较与借鉴[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02期

2 韩金河;;对勘察设计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0年02期

3 谢国栋;;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杨耀兴;;独立董事如何“独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年01期

5 王玲;;基于博弈论的供应链信任产生机理与治理机制[J];软科学;2010年02期

6 周文武;;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与有效性研究[J];武汉金融;2010年01期

7 刘锋;;美国政府对航空公司经营的反垄断监管(一)[J];中国民用航空;2010年01期

8 温章林;;论稳健会计信息的产权保护功能[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年02期

9 贾明;张U,

本文编号:1676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676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a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