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基于货币条件指数缺口的货币政策操作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31 05:25

  本文选题:货币条件指数 切入点:货币政策调控 出处:《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摘要】:在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由于受短期目标的约束,以及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偏差和货币政策工具与政策调控时机选择不当,政策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都有可能误导公众预期和增加市场不确定性,从而引致货币政策操作风险。通过建立货币条件指数,并考察其实际值与均衡值之间的离差状况,结果表明货币条件指数及其缺口可用于间接测度政策操作风险的大小,所得到的风险指数可作为宏观调控的参考指标。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monetary policy operation, due to the constraints of short-term objectives, the central bank's understanding of the macroeconomic situation and the improper choice of monetary policy tools and policy control opportunities, the disclosure of policy information is not timely. It is possible to mislead the public and increase market uncertainty, thus leading to operational risk of monetary policy. By establishing monetary condition index and examin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ts actual value and equilibrium val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netary condition index and its gap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operational risk of policy indirectly, and the obtained risk index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index for macro-control.
【作者单位】: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风险管理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8CJY0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7JC790055) 上海市教委科技创新项目(08YS176)
【分类号】:F821.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锡良;董青马;王丽娅;;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再认识[J];财经科学;2007年02期

2 张明喜;;中国货币条件指数的理论研究与动态分析[J];财经论丛;2008年02期

3 陈建斌;龙翠红;;中国货币状况指数的构建及对货币政策效果的验证[J];当代财经;2006年05期

4 任碧云;王越凤;;中国流动性过剩原因辨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02期

5 张晋生;;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成因及对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04期

6 秦池江;论货币制度与货币政策风险──对中国金融风险的货币环境分析[J];金融研究;1999年09期

7 卜永祥,周晴;中国货币状况指数及其在货币政策操作中的运用[J];金融研究;2004年01期

8 陈利平;;货币存量中介目标制下我国货币政策低效率的理论分析[J];金融研究;2006年01期

9 苗文龙;;金融稳定与货币稳定——基于信息约束经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7年01期

10 江曙霞;江日初;;中国货币状况指数实证检验[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项松林;;我国出口增加与流动性过剩关系的实证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王志远;石薇;;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探析[J];长白学刊;2007年06期

3 尹衍峰;;浅析中央银行与地方政府的矛盾冲突[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4 唐双宁;;High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Fuel Excess Liquidity[J];China Economist;2008年02期

5 胡汉军;邱力生;;信贷过度扩张的动因、危害与疏导[J];财经科学;2008年06期

6 包明华;倪晓宁;;流动性、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过剩[J];财经科学;2009年03期

7 张明喜;;中国货币条件指数的理论研究与动态分析[J];财经论丛;2008年02期

8 冉光和;刘世香;;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过剩机理与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2期

9 杜晓宇;李晓周;金焱;;我国货币供给与货币缺口的实证比较[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3期

10 曾秋根;央行票据对冲外汇占款的成本、经济后果分析——兼评冲销干预的可持续性[J];财经研究;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黄钰;孙英隽;;基于托宾模型的我国流动性过剩现象分析[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赵伟;;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最新文献述评[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帅;徐长生;;货币状况指数:我国货币政策的信息指示器[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焦方义;;论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与宏观调控策略[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岱山;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中国金融宏观调控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2 张晓晖;当前我国利率政策阻滞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江日初;内生性视角下中国货币政策规则转型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刘林;微观产能利用对我国宏观资金流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5 封丹华;从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紧缩[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6 肖崎;金融资产膨胀下货币政策的困境和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黄霞;流动性过剩与资产泡沫膨胀下的中国金融稳定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徐t$;内外均衡冲突与中国资本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9 刘玉红;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郑平;货币增长中的汇率传递问题[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树郁;“流动性”的度量[D];复旦大学;2009年

2 宋杰;流动性过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困境与解决路径:2001-2008[D];复旦大学;2009年

3 习灿碧;国际收支的流动性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姚龙;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张靓;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成因及对策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常思;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李小俐;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对流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8 葛从锋;转轨背景下我国流动性过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岳明磊;流动性过剩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李长征;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先明,熊鹏;我国利率政策调控的时滞效应研究——基于交叉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5年08期

2 陈建斌;龙翠红;;中国货币状况指数的构建及对货币政策效果的验证[J];当代财经;2006年05期

3 陈雨露,边卫红;开放经济中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理论——纳入汇率因素的货币状况指数(MCI)[J];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10期

4 李治国;徐剑刚;曾利飞;;人民币升值压力下存在J曲线效应吗[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5 陆磊;非均衡博弈、央行的微观独立性与最优金融稳定政策[J];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6 谢平;徐忠;;公共财政、金融支农与农村金融改革——基于贵州省及其样本县的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7 黄昌利;;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测算与解析:1990-2007[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07期

8 卜永祥,周晴;中国货币状况指数及其在货币政策操作中的运用[J];金融研究;2004年01期

9 周小川;保持金融稳定 防范道德风险[J];金融研究;2004年04期

10 王自力;金融稳定与货币稳定关系论[J];金融研究;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玉红;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嘉秀;直击操作风险[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5年05期

2 张吉光;何谓操作风险?[J];数字财富;2004年09期

3 ;高度重视操作风险[J];福建金融;2005年05期

4 张吉光;别再无视操作风险了[J];数字财富;2004年09期

5 王哲华,尚静;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4年09期

6 皮智;商业银行新的风险领域——操作风险[J];农村金融研究;2004年12期

7 张勇;金融反腐需严防操作风险[J];金融信息参考;2005年06期

8 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下的操作风险衡量与资本金约束[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02期

9 赵旭峰;对操作风险理解的三个误区[J];金融信息参考;2005年06期

10 罗平,陈颖;增强操作风险监管理念 适时纳入资本监管体系[J];金融会计;200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中国建设银行风险管理部课题组;顾京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研究[A];银行与投资——中国投资学会2005—2006年度获奖科研课题选编[C];2005年

2 蔺捷;;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和法律风险管理研究[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3 周焯华;艾林;张宗益;;基于专家规则的遗传算法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预测[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蔡伟;阮亚锋;;诱导冷凝操作风险分析及预防对策[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晨;胡丹;;基于IE“连续改善”思想的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模型[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张晨;胡丹;;基于IE“连续改善”思想的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模型[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陆静;;运用贝叶斯网络方法构建操作风险预警系统——以零售银行业务为例[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娟;;一种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操作风险判别方法[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高丽君;李建平;陈建明;王书平;;一种新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计算方法:OpRisk[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有政;;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与内部控制建设[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游;构筑操作风险的双重防线[N];粮油市场报;2005年

2 张勇;严防操作风险 向案件说“不”[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5年

3 傅安;狙击贷款操作风险[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4 黄金魁;有效防范操作风险[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5 覃立勇 吴栋;来宾分行防范操作风险得实效[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5年

6 邓本亮 雷和平;防范操作风险是商行当务之急[N];金融时报;2005年

7 傅康生 程应海;江西 有效防范操作风险[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8 记者 王剑萍;货币政策调控效应陆续显现[N];上海金融报;2004年

9 汪利娜;货币政策调控地产热宜早不宜迟[N];建筑时报;2004年

10 FN记者 南轲;突破内控局限 直击操作风险[N];金融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程东跃;我国金融租赁风险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盛军;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制度归因、实证分析与对策设计[D];同济大学;2005年

3 刘晓星;基于VaR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4 索贵彬;转轨—转型期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蔡清而;银行公司治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赵伟;农村信用社运行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7 董贤圣;银行监管体制比较研究与借鉴[D];吉林大学;2006年

8 阎庆民;中国银行业风险的评估及预警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9 邓志旺;公司多元化战略决策研究:产业的视角[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东;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2 刘晗;基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系统设计[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3 张新杨;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4 赵萍;我国网上银行操作风险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5 徐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及控制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6 李民;电子银行操作风险的法律防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7 姜燕;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下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度量与管理[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章乐;金融服务企业的操作风险管理——以银行为例[D];浙江大学;2003年

9 陈瑛;新巴塞尔协议下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策略选择[D];武汉大学;2004年

10 连季婷;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89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689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8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