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习惯形成、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波动——MIU模型与校准分析
本文选题:经济波动 切入点:货币政策 出处:《南开经济研究》2013年02期
【摘要】:金融创新和货币政策因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经济现实需要我们构建包含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波动模型。在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各项保险事业真正完善之前,根植于传统文化习俗和制度安排的消费习惯一时间很难改变,因此,本文建立了引入消费习惯形成因素的内含货币效用模型。经过校准分析和计量实证,本文认为,我国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习惯形成特征,引入消费习惯形成的MIU模型对中国现实经济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能够解释产出波动的98%,与未引入消费习惯形成的基本RBC模型相比,对消费波动的解释能力显著提高。货币冲击对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影响较大,可以解释其11.36%和10.27%的波动。货币冲击的初始影响小于技术冲击且持续时间较短。
[Abstract]:The influenc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monetary policy on the real economy is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he economic reality requires us to construct a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 model including monetary policy.Before China's old-age insurance system,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various insurance undertakings were really improved, it was difficult to change the consumption habits rooted in traditional cultural customs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for a time.This paper sets up an implicit monetary utility model which introduces the forming factors of consumption habits.Through calibrating analysis and econometric demonstration, this paper holds that Chinese residents' consumption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habit formation, and the MIU model of consumption habit formation has better fitting effect on China's real economy.Compared with the basic RBC model, which can explain the fluctuation of output, the ability of explaining the fluctuation of consumption is improved significantly.Currency shocks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nominal interest rates and inflation rates, explaining their volatility of 11.36 percent and 10.27 percent.The initial impact of monetary shock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echnology shock and the duration is shorter.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建设银行辽宁省分行;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宏观经济数据校准和改进方法研究”(项目号:10BJY017)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F822.0;F124;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明兴;许秀兰;;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成因:债务通货紧缩还是生产能力过剩[J];中国经济问题;2001年04期
2 宁晓青;谢静;;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波动的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3 向修海;杜延军;;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内生机制研究:一个扩展的RBC框架[J];软科学;2010年09期
4 周方;;总需求、总供给与经济波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年06期
5 李腊生,刘妍;中国经济波动的系统性分析[J];统计研究;2001年02期
6 石良平;景气循环预警方法的理论思考[J];财经研究;1992年05期
7 聂学峰,刘传哲;我国货币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实证分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肖才林;;股票市场波动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年06期
9 王蕾;赵昕;;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的格兰杰检验[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09期
10 黄平;;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与货币政策关系的实证检验[J];上海金融;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孟楠;严佳佳;;货币替代对货币政策运行的影响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曹永琴;;贫困是非对称货币政策的副产品吗?——理论及基于中国1952—2006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3 庄佳强;;中国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韩平;李斌;崔永;;我国M_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货币供应量与政策选择[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5 庞洪梅;;当前货币政策与投资增长的博弈[A];投资增长速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方显仓;;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利率与信用渠道传导的影响——兼论我国频繁使用准备金工具的原因[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7 康锋莉;;经济波动与财政政策的时间一致性[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郑超愚;;中国总需求函数及其货币政策含义[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杰威;范金;;中国投资波动与经济波动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10 严广乐;张久义;;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计量经济学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东航金融 樊乐乐;Shibor利率回升预期提升IRS—Shibor活跃度[N];上海证券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高;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中国经济波动数量分析[D];北京大学;2008年
2 江武成;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发展——以中国通货紧缩时期为例的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3 张龙;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配合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10年
4 庄佳;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王志刚;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实证分析及监管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黄红梅;中日韩三国经济周期协动性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朱立锋;基于田口方法的数字信号源校准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8 管卫华;中国经济增长波动的多尺度分析及其预测[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查某;台湾货币与物价在经济面之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张海燕;我国宏观经济变量周期性波动的动态模型与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亮亮;石油价格冲击与货币政策作用及选择[D];浙江大学;2009年
2 刘淇;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铭;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与我国货币政策的相关性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曹海军;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伟;我国股票市场与经济波动关系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杜吉中;FDI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7 黄杰;股票市场及其价格波动与我国货币政策相关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庞春阳;我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检验与政策效果预测[D];吉林大学;2010年
9 洪勇;货币替代的理论简介和经济影响及在我国的实证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邱岩;大连市经济预警预测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212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721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