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奥地利学派视角的分析
本文选题:量化宽松 + 奥地利学派 ; 参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摘要】:在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高企以及财政悬崖尚未最终解决的背景下,美联储于2012年12月12日宣布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企图通过货币政策对较长期利率构成下压,支持抵押贷款市场,推行使金融市场环境更为宽松的方式,促进美国经济复苏。然而,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实施的依据和政策方向都存在严重的问题。从奥地利学派的货币观、市场过程理论和商业周期理论来看,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且会使得这种政策像吸毒一样上瘾,变得永无止境。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整体上弊大于利,需适当应对。
[Abstract]:Against a backdrop of slowing US economic growth, high unemployment and the unresolved fiscal cliff, the Fed announced on December 12, 2012, a fourth round of quantitative easing in an attempt to push down longer-term interest rates through monetary policy.Support the mortgage market and promote a more accommodative approach to financial markets that will help the U.S. economy recover.However, there are serious problems in the basis and direction of the Fed's quantitative easing policy.From the Austrian school's view of money, market process theory and business cycle theory, the monetary policy of quantitative easing not only can not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but will make it as addictive as drug use and will become endless.The impact of quantitative easing on China's economy as a whole will do more harm than good.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类号】:F827.12;F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伟英;;奥地利学派视角下的经济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现代商业;2010年15期
2 陈东琪;实施双稳健政策,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从奥地利学派新信徒佩佐夫所谓“中国大萧条预言”谈起[J];学术研究;2005年04期
3 钟祥财;;萧条岁月读《美国大萧条》[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4 黎国q;美国“新经济”刍议[J];世界经济研究;2000年06期
5 ;《中国信息报》发表赵晓等人的文章提出 要特别警惕滞胀幽灵[J];领导决策信息;2001年06期
6 曹垂龙;关于美国“新经济”的若干思考与启示[J];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04期
7 张维迎;;理解经济危机[J];读书;2009年05期
8 鲁诚至;;珠三角产业同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年29期
9 范红娟;关于美国新经济的思考与再认识[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12期
10 张维迎;;危机中的选择[J];中国税务;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韦森;;目前世界经济衰退的深层原因与中国的合宜宏观政策选择——从熊彼特的商业周期理论看目前的世界经济衰退[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挑战与应对”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张侃;李雪华;;明清之际福建客家经济发展与经济观念:以李世熊的《钱神志》为中心[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3 吴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按劳分配及其实现途径[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4 汪争平;;人民币实际汇率调整对深圳经济的影响[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洪远朋;;关于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十点思考[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6 周肇光;詹纯;;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7 韩枫;;创立引导产、消的新模式 全方位扩大我省市场现实有效需求[A];“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研讨会专集[C];1999年
8 周小舟;;建立发展知识经济 开创科教兴国新局面[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9 张文华;陈虹;;全民健身中的体育消费观[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10 吴晓东;岑江龙;;人民币升值不会给美国经济带来意外的惊喜[A];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孙毓;反思低利率下的资产泡沫[N];中国联合商报;2010年
2 吴泽明;亚洲统一货币:谁主沉浮?[N];海南日报;2004年
3 张达邋魏曙光;斯蒂芬·罗奇:全球商业周期面临转折点[N];证券时报;2007年
4 赵晓;2001年中国经济前瞻[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5 钟伟;阿根廷经济崩溃根源在货币之外[N];华夏时报;2002年
6 徐培英;财政与货币 贸易与投资[N];经济参考报;2000年
7 瑞银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 安德森;谁在主导中国商业周期?[N];证券日报;2005年
8 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 史蒂芬·罗奇;中国的全球挑战[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9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教授 郭金兴;危机让我们积蓄力量[N];南方周末;2009年
10 本报驻圣保罗记者邓国庆;人家的货币难解自家的困境[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照东;货币一体化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D];复旦大学;2004年
2 戴建兵;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D];复旦大学;2003年
3 郝延伟;“美国大萧条”[D];复旦大学;2011年
4 蒙志鹏;中国转型期反经济周期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王首中;英国加入欧元区问题的经济关联度视角分析[D];辽宁大学;2006年
6 张营;我国通货膨胀率波动、不确定性与宏观经济运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淇;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马庆寅;信贷约束、异质性生产率和中国的商业周期[D];山东大学;2012年
3 章小的;我国经济波动的原因、特征及货币政策调节[D];浙江大学;2001年
4 NGOKA QUENTIN STEVE WILBRAN(康坦);中非经济及货币共同体的发展及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高程;从货币和制度的角度看西方世界的兴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陈艳;区域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傅建喜;转型期中国信用制度建设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8 沈晓英;试论我国的虚拟经济[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宋玉斌;基于能值分析的县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姚作芳;基于能值理论的生态县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63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763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