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创新

发布时间:2018-04-25 00:00

  本文选题:后金融危机时代 + 宏观审慎监管 ; 参考:《财经科学》2010年10期


【摘要】:金融体系内的系统性危机及目前治理的困境已经成为次贷危机检讨的重要内容之一。经历近30多年发展,宏观审慎逐渐成为系统性风险治理的新框架,并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宏观审慎监管需要监管工具的创新,主要包括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创新逆周期监管工具及改革最后贷款人制度等。我国应引入宏观审慎监管以代替金融稳定,完善系统性风险治理的监管工具。
[Abstract]:The systemic crisis in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current predicament of governance have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review. After more than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macroprudential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framework of systemic risk management, and has become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in the post-financial crisis era. Macroprudential supervision needs the innovation of supervision tools, including constructing risk warning mechanism, innovating counter-cyclical supervision tools and reforming lender of last resort system, etc. China should introduce macro-prudential supervision instead of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improve the regulatory tools for systemic risk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法学院;
【基金】: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中青年项目“货币权论纲——兼议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教训”(09SFB3032)的资助
【分类号】:F8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松;闫海;;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条文分析与规范重构[J];时代法学;2008年03期

2 李文泓;;关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逆周期政策的探讨[J];金融研究;2009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瑞红;;逆周期监管工具、机制与中国的选择[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林俊国,傅海波;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最新发展及前景展望[J];商业研究;2002年24期

3 刘超;刘志威;;保险业顺周期性与逆周期监管:理论述评、形成机制与应对策略[J];保险研究;2010年08期

4 王思洋;吴昊;;论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困境与政府作用——基于公司治理理论和商业银行特殊性的分析[J];长白学刊;2010年06期

5 周庆行,李祖兵,吴祥佑;增量防范: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新路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陈华;刘宁;;银行业顺周期形成机理与逆周期监管工具研究[J];创新;2011年01期

7 郑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动态博弈——兼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何德旭;王卉彤;;金融创新效应的理论评述[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12期

9 杨霞;游怡;;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效应及其监管改革[J];财会通讯;2011年30期

10 高建良;中国金融发展与体制改革路径选择模式及效率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国友;;网上银行风险管理探析[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隋伟;东亚金融合作法律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杜长江;系统性风险的来源、预警机制与监管策略[D];南开大学;2010年

3 韩非;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王思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杨洁涵;美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铁强;中国反周期货币政策调控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林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法律风险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吴有红;我国商业银行安全的评估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方建珍;信用风险转移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靖国;顺周期行为机制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理论与实证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澄坤;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预警体系构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慧聪;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进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赵浩然;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模型及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陈锦萍;基于VaR的商品期货基差风险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李娜;论次贷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D];安徽大学;2010年

6 陈丽;从独立性角度论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小川;金融危机背景下资本监管顺周期性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于翔宇;我国金融衍生品法律监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杨平方;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应用的思考[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陈彬;企业投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闫海;;论司法预算制度的学理构造[J];当代法学;2006年03期

2 周仲飞;;最后贷款人制度的比较法研究[J];法学家;2005年03期

3 伏润民;关于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研究——来自独立性指数和政策反应函数的证据[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泓;;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思路和政策框架[J];中国金融;2010年13期

2 王刚;张赞凯;;关于宏观审慎监管的初步思考[J];华北金融;2011年02期

3 刘敏;孟兆波;;从法律视角看宏观审慎监管[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3期

4 史建平;高宇;;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研究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8期

5 ;陈文辉:寿险业风险管理要兼顾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J];中国保险;2011年01期

6 陈诗玮;田彬;;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银行业监管模式的思考[J];财政监督;2011年16期

7 李文泓;;关于完善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思考[J];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02期

8 李立松;;宏观审慎监管原则下再保险职能的发挥[J];中国保险;2011年06期

9 刘泽云;;宏观审慎监管与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J];中国财政;2011年11期

10 万昌芸;;后金融危机时期财务管理的思考[J];审计月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阳;;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永芝;;后金融危机时代商洛突破发展问题研究[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尉然;;后金融危机时代会计计量问题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郑志刚;;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郑志刚[A];“资本约束与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卢东斌;王晓龙;;产业冲击与上市公司并购战略选择研究——基于后金融危机时代视觉[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6 刘振磊;;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的民主发展新趋势[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高伟;;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政府执行力探究[A];“领导科学发展30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薛静静;沈镭;杨兴礼;;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伊石油合作政治风险评价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9 苏敏;张雨;刘亚娟;唐志勇;柯少剑;公琳洁;;应对跨国企业专利侵权诉讼的策略[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一部分)[C];2011年

10 曾文革;陶旭e,

本文编号:1798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798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4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