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资分配失衡——经济危机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选题:劳资分配 + 经济危机 ; 参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11期
【摘要】:经济危机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劳资收入分配失衡。工资通常在由企业最大支付能力决定的上限和生存工资决定的下限之间的劳资谈判区间内运动。劳工谈判地位恶化会导致均衡工资在谈判区间向下限移动,造成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进而导致经济危机。美国两次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发生前,劳资收入差距都处于历史最高值。中国要避免经济危机,必须改善劳资收入分配,改变劳动收入下降的趋势。为此,一方面应通过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公平的分配体系,完善收入再分配;另一方面,应通过提高工会的集体谈判力量改善劳动者待遇。
[Abstract]: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economic crisis is the imbalance of labor income distribution. Wages usually move between the upper limit determined by the firm's maximum ability to pay and the lower limit determined by the subsistence wage. A deterioration in the bargaining position of workers could lead to a shift in equilibrium wages to the lower end of the negotiating range, resulting in a decline in the share of labour income and, in turn, an economic crisis. Before America's two worst economic crises, the income gap between labor and capital was at its highest in history. To avoid the economic crisis, China must improve labor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change the downward trend of labor income. Therefore, on the one hand, we should improve the income redistribution by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and establish a fair distribution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improve the workers' treatment by enhancing the collective bargaining power of the trade unions.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分类号】:F831.59;F2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丁·H.沃尔夫森,李静;社会积累结构理论视野中的新自由主义[J];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10期
2 白重恩;钱震杰;;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J];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3 朱金海;;民营企业员工失业恐惧下的行为异化现象及其对策研究[J];技术经济;2007年07期
4 卓勇良;;关于劳动所得比重下降和资本所得比重上升的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斐;严志强;韦燕飞;;广西区域粮食生产特征及其优势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2 晏智杰;李嘉图学派的解体及其教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3 李星;陶田;;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施玲;;金融危机下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的选择[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孙海波;刘俊昌;;城乡经济一体化理论研究进展及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王风云;;进出口贸易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市的数据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王冬琪;;浅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现状[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4期
8 董全瑞;;劳动工资理论的误区及其矫正[J];财经科学;2009年03期
9 杨俊;廖尝君;邵汉华;;经济分权模式下地方政府赶超与劳动收入占比——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8期
10 常进雄;王丹枫;叶正茂;;要素贡献与我国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J];财经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燕群;徐建华;;基于生态气候适宜度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苏迅;干飞;;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研究综述[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6年
3 丛屹;闫亚玲;;劳动要素份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解释[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4 孙永平;叶初升;;资源开发是否恶化了西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沈坤荣;刘东皇;;中国劳动者报酬提升的需求效应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美丽;我国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侯文杰;内生消费、消费行为和消费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5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郝大江;要素适宜度与其区域经济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袁忠贤;省域农业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玉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转轨国家贸易自由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旭;朝阳市服务业结构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张益坚;出口退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支持效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何庆凤;江山市木材工业发展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孟芸;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赵科峰;株洲市X新材料有限公司销售人员的薪酬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开;论公平分配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7 吕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居民消费[D];湘潭大学;2010年
8 曾治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公共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宫颖;制造业外包对辽宁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10 孙作山;面向哈萨克斯坦的新疆外向型农业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邵景安;魏朝富;谢德体;;家庭承包制下土地流转的农户解释:对重庆不同经济类型区七个村的调查分析[J];地理研究;2007年02期
2 李扬;;收入功能分配的调整:对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现象的思考[J];经济研究;1992年07期
3 李扬;殷剑峰;;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4 汪德华;张再金;白重恩;;政府规模、法治水平与服务业发展[J];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5 白重恩;钱震杰;武康平;;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决定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8期
6 蔡f ;探索适应经济发展的公平分配机制[J];人民论坛;2005年10期
7 胡建新,莫希·巴奈;工作中的异化:中国国有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的比较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中丽;民营企业雇员流失问题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2 张育贤;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陈秋芬;中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思斌;;大萧条时期美国集体谈判制度的建构及其启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陈建平,梁莉;罗斯福新政浅谈[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康静萍;;提高劳动收益比重的对策思考[J];经济纵横;2009年11期
4 汪建强;;1938年英国《带薪休假法案》研究及其启示[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郝克力;析我国建立劳动关系的“集体谈判”制度[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沈国娣;;集体谈判离我们有多远[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7 刘泰洪;;我国劳动关系“集体谈判”的困境与完善[J];理论与改革;2011年02期
8 ;经济危机袭击下的日本教育事业[J];外国教育研究;1975年01期
9 萧汉森;;论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德国政治变革的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10 弗雷德·马格多夫;王建礼;;资本主义的双重危机:经济危机和环境危机[J];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静萍;;经济危机背景下劳动收益比重问题的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毕吉耀;;经济危机下稳定出口措施的着力点[A];《国际贸易》‘新形势下对外贸易发展的作用、意义及促进之策’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辛程;;美国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说明了什么?[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4 黄文忠;;有关应对经济危机宏观调控措施的几个观念问题[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5 刘明坤;;从中国企业应对经济危机得到的启示:以钢铁行业为例[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崔盛;;经济危机背景下的教育发展[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乔榛;;经济危机的演进与国家作用的变迁[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8 孔胜;王宇;张承伟;;经济危机对中长期电力预测影响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商务智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Reed W.Dasenbrock;;经济危机时期的高等教育财政:美国经验(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10 姜红波;;经济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静;集体谈判在我国遭遇瓶颈[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2 见习记者 魏竣韬;深圳强力推动跨国公司集体谈判[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3 ;进一步推进集体 谈判制度[N];工人日报;2005年
4 梁忻;集体谈判将成为雇主法律义务[N];中国企业报;2007年
5 程延园;发展完善集体谈判 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N];学习时报;2006年
6 张玮;“集体谈判”写进深圳法规[N];南方日报;2008年
7 魏竣韬;首提“集体谈判”、“公开谴责”[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8 宫希魁;集体谈判与和谐社会建设[N];经济参考报;2006年
9 于祥明;核电企业集体谈判价格机制正在形成[N];中国企业报;2008年
10 邱闽;我市举行机砖行业集体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现场会[N];新乡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阳;经济危机、社会动员与政治稳定[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李霞;经济危机变异与政策嬗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3 吕志燕;经济危机成因新解:资本扩张性与资本控制力的矛盾[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李芳;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危机的特征与原因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姚慧琴;经济危机成因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6 杨民刚;经济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D];山东大学;2005年
7 缪榕楠;大学教师任用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侯玲玲;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企业工资形成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王小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劳动关系与工会改革[D];复旦大学;2007年
10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贤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危机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2 梁洪霞;我国中小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李琳;经济危机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杨松;工资集体谈判“移植”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文晓红;美国高校教师集体谈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佳;美国公私部门集体谈判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李蕾;当下中国劳资关系调节的制度创新[D];南京大学;2011年
8 马静;集体谈判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许斌;142年后的回眸[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杨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征[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82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882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