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主权信用评级与金融安全

发布时间:2018-05-14 10:47

  本文选题:金融开放 + 主权信用评级 ; 参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10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金融开放条件下主权信用评级波动对金融市场安全的影响和传递机制,探讨了主权信用评级、国际投资银行以及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并从加强对外资机构在华信用评级业务范围和评级流程的监督管理、推进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国际化建设、理顺评级过程中所涉各方利益、探索投资者的法律保障等5个方面,就促进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公正和稳定提出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and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the fluctuation of sovereign credit rating on the security of financial marke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financial opening, and probes into the role of sovereign credit rating,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bank and investor expect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nd from five aspect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scope and process of credit rating business of foreign capit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redit rating agencies, straightening out the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rating, and exploring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investors, To promote the fairness and stability of China's sovereign credit rating recommendations.
【作者单位】: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CJY07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JY06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09YJC790152)
【分类号】:F832.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红;;信用评级与金融安全[J];中国发展观察;2009年01期

2 许文彬;张亦春;黄瑾轩;;美国三大评级公司主权评级模式评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10期

3 唐明琴;;信用评级引发的误导风险成因与控制研究——美国次贷危机中的信用评级误导风险对我国征信行业发展的启示[J];征信;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清河;;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2011年30期

2 鄂志寰;周景彤;;美国信用评级市场与监管变迁及其借鉴[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2期

3 张宇林;;金融危机后如何有效建设我国信用评级制度[J];经营管理者;2010年01期

4 沈凤武;郭海川;辛春林;沈跃峰;朱晓刚;;基于遍历参数的主权信用风险评级方法[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9期

5 朱冰;张智嘉;;三大机构与大公国际主权信用评级比较与启示[J];西部论坛;2012年05期

6 徐飘;;从信用评级机构视角谈中国信用制度的完善[J];北方经贸;2012年09期

7 李建军;宗良;甄峰;;主权信用评级与国家风险的逻辑关系与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12期

8 李永;田志鹏;何亚琴;张水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探讨[J];征信;2012年01期

9 朱静平;唐永涵;;论经济周期波动中的银行资本监管[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刘玉玲;;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研究以及对中国的启示[J];价值工程;2011年3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德庆;信用评级制度公信力的法律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阎立建;希腊债务危机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信用评级业监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高翔;我国信用评级业国际化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和英;资信评级行业利益冲突问题的法律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陈思瀚;证券信用评级监管模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刘玲;内部评级法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8 傅艺n;金融监管视角下的金融安全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晏阳;国家助学贷款资产证券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李敏;我国企业资信评估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浩然,王晨;品牌:企业价值创造系统中的声誉资本[J];现代经济探讨;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素梅;周光友;;金融开放与国家金融安全:争论及启示[J];金融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2 赵建萍;从经济全球化看中国金融[J];经济问题;2002年03期

3 赵清;;全球化视角下的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J];金融发展研究;2010年12期

4 路林丽;;金融开放进程中我国的金融安全问题[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年10期

5 王楚明;;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国内外因素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01期

6 周道许;;金融对外开放需谨慎维护金融安全[J];中国经贸;2011年03期

7 沈军;;金融安全若干理论问题的再探析[J];济南金融;2007年09期

8 罗斯丹;王东辉;;关于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周道许;;金融对外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J];中国金融;2010年03期

10 徐明棋;金融开放和金融安全战略[J];世界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立坚;刘志刚;王兆旭 ;;资本账户开放和金融安全[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王维安;;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与国家金融安全[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刘丹萍;;金融安全及其应对策略[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4 徐明棋;;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新金融安全观[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5 肖健明;;论美国银行业金融安全的法律规制及对我国的启示[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6 陈红泉;;固定汇率下我国金融开放的风险防范[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凯;;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条件下的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基于资本流动易变性视角[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李健;;现代金融发展与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张亦春;许文彬;;金融全球化、金融安全与金融演进——一个基于新兴古典范式的理论分析[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周肇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回顾[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宏超 王延春 章敬平 马秋;“金融开放”“金融安全”利弊考[N];经济观察报;2006年

2 记者  唐蓓茗;别将开放与安全对立[N];解放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王宇新;金融安全:中国银行业开放度之争[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4 程涛;金融开放要有节奏[N];中国经营报;2008年

5 吴晓鹏;金融开放须与经济结构调整平衡发展[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6 ;金融开放车速该多快?[N];国际商报;2007年

7 周洛华;金融:开放与安全从来不矛盾[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田丽;国有银行“贱卖论”是没有根据的[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9 本报记者  牛丽静;安浩德:中国无须惧怕金融开放[N];财经时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高改芳  朱茵;不能以金融安全排斥中资银行国际化[N];中国证券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智;金融开放下的中国金融安全[D];四川大学;2006年

2 张小波;金融开放的风险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邓敏;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的时机抉择及政策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忠生;基于资产价格的金融安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文庆能;基于新金融安全观的银行业控制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陈松林;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7 李锦元;金融全球化与国际金融合作[D];暨南大学;2005年

8 罗斯丹;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吴婷婷;金融国际化与金融安全:理论与实证[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张煜;金融开放、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盾;金融开放对我金融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建议[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2 覃伟山;中国金融安全理论分析及其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3 张金红;银行业外资并购与我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于丹;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卜微微;中国金融开放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6 胡阿佳;后危机时代的中国金融安全形势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刘宏鹏;商业银行破产的法律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8 崔锦玉;后危机时期中国金融安全的问题和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建秀;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安全[D];厦门大学;2002年

10 王安;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业开放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875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8875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8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