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非对称金融全球化、次贷危机与全球新型金融危机

发布时间:2018-05-21 05:43

  本文选题:非对称金融全球化 + 次贷危机 ; 参考:《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10年08期


【摘要】:非对称金融全球化意味着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要承担更高的成本和更大的风险,它是次贷危机和全球新型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全球制度性原因,是中国未来和平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国际体系框架。借助实现机制和途径,中国可在非对称金融全球化中进行角色转换,从被动风险承担者转变为主动分散者,成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国。
[Abstract]:Asymmetric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means that developing countries bear higher costs and greater risks than developed countries. It is the deep-seated global institutional cause of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and the new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hina's future peaceful rise in the process of facing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framework. With the help of the realization mechanism and approach, China can change its role in asymmetric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from a passive risk bearer to an active disperser, and become a large country in which the virtual economy and the real economy develop harmoniously.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研究”应急课题(2009JYJR04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09YJC790237)
【分类号】:F831.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管清友;;流动性过剩与石油市场风险[J];国际石油经济;2007年10期

2 孙立坚;彭述涛;;从“次级债风波”看现代金融风险的本质[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10期

3 陈志昂,王义中;基于金融脆弱性的发展中国家新重商主义——对东亚资本流动风险转换特征的解释[J];浙江学刊;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慧莲;当代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利弊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沈国兵;日元与人民币:区域内货币合作抑或货币竞争[J];财经研究;2004年08期

3 唐文进,李芳;加入WTO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03期

4 方敏;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我国金融安全[J];东南亚纵横;2003年04期

5 陈向荣;试论全球金融一体化[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叶安照;;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选择——比较固定与浮动汇率制之优劣,兼析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J];改革与战略;2005年12期

7 鄂志寰;国际资本市场百年变迁及其发展趋势展望[J];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03期

8 陈晓艺;浅谈货币危机预警系统的设计[J];国际经贸探索;2000年01期

9 戚磊;;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评述与展望[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周建华;完善我国金融开放背景下的金融监管[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学彬;邹平座;;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的回顾与展望[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孙立;林丽;;论QFII制度对证券市场的影响[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3—2004年度)[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克勤;国际金融风险与国际金融危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迪晶;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3 张衢;行长论[D];暨南大学;2003年

4 安辉;现代金融危机生成的机理与国际传导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5 李未无;汇率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6 朱云高;论资本帐户开放和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D];复旦大学;2005年

7 刘振林;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黄文青;东亚区域汇率协作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黄成业;日本、东南亚国家与美国泡沫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吴倩;金融发展进程中的汇率制度变迁与选择[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红;《案例》:亚洲金融危机——金融风险及其防范[D];暨南大学;2000年

2 周晓明;论中国的货币替代问题[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3 吴浩;金融全球化及对中国金融业的挑战[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邓祖荣;论深化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战略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杨军;加入WTO对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及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6 赵继鸿;论建立我国现代金融监管体制[D];湖南大学;2001年

7 仝胜利;我国外资银行监管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8 陈隆建;金融开放的法律制衡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9 卫青;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对重构国际金本位制的思考[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10 徐建秀;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安全[D];厦门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孙立坚,牛晓梦,李安心;金融脆弱性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01期

2 蒲志仲;;国际油价波动长周期现象探讨[J];国际石油经济;2006年06期

3 江世银;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消费信贷市场[J];经济研究;2000年06期

4 贾良定,陈秋霖;消费行为模型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山;;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外资;2011年16期

2 王俊婷;;美元,金融危机的赢家?(英文)[J];中国外资;2011年18期

3 张琳琳;;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存在的问题[J];才智;2011年16期

4 王倩;;浅析资产证券化的理论与实践[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4期

5 张东琴;叶艺超;;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7期

6 李公科;;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问题与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8期

7 郑芳燕;;从利率政策视角解读两次危机[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8 赵蓓文;;次贷危机后新兴经济体吸收外资政策的新趋势[J];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9 张铁伟;;效率与安全: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协调发展[J];现代商业;2011年20期

10 冯庆;曹晶晶;;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研究——基于美国次贷危机背景下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桂银香;;美国次级债券产品形成机理及风险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2 王兴运;;庞氏骗局、资产泡沫与次贷危机[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漆彤;;国际金融秩序改革——欧盟、美国与新经济体之间的博弈[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庄瑞鑫;叶中行;;基于最小生成树的超度量聚类的若干案例分析[A];第三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曹龙骐;;美国次贷危机蔓延为全球金融海啸:路径剖析与对策选择[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晓丹;康凯;;试论美国次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7 李维安;郝项超;;政治关联方式与民营企业银行贷款优惠[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王继强;;从经济危机的泛滥看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庞仙君;;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看美国金融危机的实质与根源[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U

本文编号:1917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917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7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