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股权分置改革与股票需求价格弹性——基于供给需求的理论框架和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18-06-09 02:27

  本文选题:股权分置改革 + 市场反应 ; 参考:《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2期


【摘要】:股票需求的完全价格弹性这一假设是许多金融理论的基础。然而,真实市场上的股票并非是相互替代的,股价与市场供给有关。本文在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建立股票供给和需求的理论模型,分析在需求和供给变动两个冲击下,流通股股东的累积超额收益。我们进而利用市场模型和市场调整模型,计算流通股股东在股改复牌前后的累积超额收益,并分析检验其截面影响因素。实证检验发现,累积超额收益和远期股票供给量成负相关关系。在控制流通股供给冲击效应之后,我们还发现公司盈利能力和非流通股集中度与股改价格效应负相关。进一步考虑市场时机和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仍然稳健。本文创造性地度量了股权分置改革经济价值的市场预期,并提供了需求曲线斜率为负的经验证据。
[Abstract]:The assumption of complete price elasticity of stock demand is the basis of many financial theories. However, the stock in the real market is not mutually substituted, the stock price is related to the market suppl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 of split share structure in China,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stock supply and demand, and analyzes the cumulative excess return of circulating shareholders under the impact of demand and supply change. Then we use the market model and the market adjustment model to calculate the accumulated excess return of the tradable shareholders before and after the resumption of trading, and to analyze and test its cross-sec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umulative excess return and forward stock supply. After controlling the impact of circulating stock supply, we also find that the profitability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non-tradable shares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ice effect of stock reform. After further consideration of market timing and endogeneity, the conclusion is still robust. This paper creatively measures the market expectation of 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 split share structure reform and provides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the slope of the demand curve is negative.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批准号08BJY151)
【分类号】:F271;F832.51;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芳;付建全;孙红梅;王敏彦;;高管变更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对股权分置前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年02期

2 朱世香;;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来自旅游行业的实证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年12期

3 于静;;股权分置改革、终极控制者和公司绩效[J];当代财经;2011年07期

4 臧卫国;;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股价与公司绩效——基于因子分析视角的实证检验[J];财会通讯;2011年24期

5 朱冠东;;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市场反应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6 刘斌;徐先知;曹玲;;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变更的市场反应研究——基于亏损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评论;2011年05期

7 谢世清;邵宇平;;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股市波动性与有效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1年02期

8 孙隆;孙林;;股权制衡对于限制上市公司大股东“隧道挖掘”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1年24期

9 丁志国;徐德财;王渊;;我国证券市场信息调整路径的动态区间估计[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柏连阳;高亚超;杨亦民;;股权分置改革、大股东控制与公司绩效[J];经济管理;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文锋;徐晓慧;吴冲锋;;股权分置改革中的投资者市场反应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宋力;张玉春;;股权分置改革后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变化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刘正阳;刘威;赵金辉;;环境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基于监管机构相关规定颁布的经验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玉灿;魏峗;;基于Fama-French三因素定价模型的股改长期效能研究——以中小板股票为例[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田满文;齐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代理成本动态研究[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海洋;;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决定因素:一个理论模型[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王幽然;李好好;;利用GARCH族模型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海股市的波动性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清刚;尹文霞;;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的市场反应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周琦;周晓苏;;我国上市公司盈余重述的特征与市场反应——基于2004-2010年数据的经验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周宝源;;送转预案公告与营业收入预算信息披露的双重市场反应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桑雪骐;暖手宝国标实施市场反应平淡[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2 记者 黄标;洋奶粉涉“毒”市场反应平淡[N];中山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孙蔚;出租房获利须缴税 市场反应波澜不惊[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4 陆明君;南京开征土地增值税二手房市场反应平淡[N];江苏经济报;2007年

5 王泽文;泉州9月新盘价格下降明显[N];福建工商时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良;上海 市场反应平稳[N];中国证券报;2006年

7 小真;加息后南北楼市反响不一[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冯珉;市场反应波澜不惊[N];安徽日报;2006年

9 罗添;中国地产上市未受投资者青睐[N];北京商报;2007年

10 葛云;政策调整中的机会成本[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伟河;基于市场反应、内幕交易、流通股结构的股权分置改革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林朝华;利润操纵的市场反应检验[D];厦门大学;2002年

3 高芳;收益平滑、预测能力与市场反应[D];厦门大学;2007年

4 邓晓卫;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陈睿;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市场微观结构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刘锴;并购交易特征、股权结构与市场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唐运舒;全流通进程中大股东侵害及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8 冯玲;不流动资产的定价与股权分置改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李京真;我国股权分置改革提升上市公司价值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柯建飞;中国公司交叉上市的影响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玲;后股权分置时代定向增发及其影响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2 姚婕;股权分置改革的多方博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杜欢欢;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4 袁燕;股权激励实施的影响因素[D];山东大学;2008年

5 王欢;后股权分置上市公司特征与控股股东行为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6 宋萌;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刘星;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投资者保护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吴娜;股权再融资市场反应与特殊股权结构的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陈胡青;公司治理与审计收费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10 顾韧;股权分置改革对关联交易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984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19984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3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