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债务问题:演进、影响、原因与启示
本文选题:欧洲债务 + 演进 ; 参考:《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3期
【摘要】:欧洲债务问题从冰岛危机开始,已经经历了大概三个阶段,即外向型、外来型和传统型三个不同层面的债务问题。收支结构失衡这一传统型债务问题在欧洲具有较强的普遍性。欧洲债务问题可能进一步深化,涉及更多的国家,但是引发金融危机第二波的可能性较小。欧洲债务问题短期内可能难以演化为崩溃式的主权债务危机,但欧洲债务问题将深刻影响金融市场、市场预期、欧盟发展和经济复苏,将是未来金融稳定性、全球经济复苏和欧盟一体化进程的一个重大不确定性。欧洲债务问题的爆发具有全球金融危机等外部性冲击,更有欧盟及欧元区内部经济结构不平衡、财政货币政策二元结构、财政纪律松散以及欧盟一体化制度缺陷等根本问题。欧盟需要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政策应对和制度改革。欧洲债务问题给中国很多启示,需警惕欧洲债务问题对出口和经济复苏的潜在影响,同时更应该摸清债务的真实水平,提防地方债务问题,加强政策应对和制度改革,以防范债务和财政风险。
[Abstract]:Europe's debt problem, which began with the Icelandic crisis, has gone through about three stages: extroverted, foreign and traditional. The traditional debt problem of unbalanced balance of payments has a strong universality in Europe. Europe's debt problem is likely to deepen, involving more countries, but is less likely to trigger a second wav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European debt problem may not evolve into a collapsing sovereign debt crisis in the short term, but the European debt problem will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financial markets. The market expects that the future financial stability will be the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recovery of the European Union. The global economic recovery and EU integration process is a major uncertainty. The outbreak of the European debt problem has the external impact such as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e internal economic structure of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 euro zone is unbalanced, the dual structure of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 the loose fiscal discipline and the defects of the European Union integration system, and so on. The EU needs to formulate short -, medium-and long-term policy responses and institutional reforms. China needs to be aware of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Europe's debt problems on exports and economic recovery, and should also understand the true level of debt, guard against local debt problems, and strengthen policy responses and institutional reforms. To guard against debt and fiscal risk.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分类号】:F8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文鑫;;居民投资与民间金融制度演进[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2 周新德;;家族企业内部治理演进的逻辑分析及启示[J];商业时代;2006年10期
3 吕明元;;1952—2005年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及未来调整[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张洛民;;跨国公司投资区位研究演进[J];生产力研究;2007年16期
5 李通;;经济发展方式的演进与政府规审[J];经济纵横;2008年02期
6 兰明英;刘燕燕;谢文林;;基于交易成本角度对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演进的解读[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2期
7 王建丰;;转型后俄罗斯资本市场的演进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0年09期
8 张晋平;我国信息化指数的演进及影响[J];现代情报;2004年11期
9 赵胜来;陈俊芳;;金融结构指标、类型及其演进[J];上海金融;2005年12期
10 李亦亮;;企业群分工结构演进的特殊功能及其条件分析[J];特区经济;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允若;;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发展与演进[A];中国电子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谢咏梅;;中国国家技术观演进中的非自主性[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3 朱金瑞;;当代中国企业伦理的演进——制度经济学的视角[A];第13次中韩伦理学讨论会国内学者论文集[C];2005年
4 周卫荣;;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及其演进(英文)[A];Proceedings of the 9~(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oney and Banking Museums[C];2002年
5 雷德森;;对科学园认识的演进和发展趋势[A];全国首届“网络技术与文化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臧芝红;;论健康传播的演进及前瞻[A];全民科学素质与社会发展——第五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游胜景;戴国平;;论我国城市群的演进与整合——以长株潭3+5城市群为例[A];2007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7年
8 艾育华;江舢;刘一强;严静东;;浅议医院电子病历演进的推动力[A];2008年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朱日东;;海南省GSM向3G演进方案浅探[A];海南省通信学会论文集(二○○二年)[C];2002年
10 杨志强;;中国移动下一代网络演进[A];第四届中国(北京)IMT-2000移动通信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刘海泉 记者 王良;由“藤”向“树”的演进[N];中国石油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周蕾;PSTN演进的四个步骤[N];网络世界;2005年
3 记者 孟伟松;演进与融合是通向下一代网络必由之路[N];人民邮电;2003年
4 聂荔;积极向下一代网演进[N];人民邮电;2003年
5 孙全灼;3G在中国新的演进[N];计算机世界;2004年
6 文/孙小羽;乌龟演进为兔子[N];计算机世界;2004年
7 赵/熊;向IP演进[N];计算机世界;2003年
8 ;积极向下一代移动通信网演进[N];人民邮电;2003年
9 覃特 王旭;朗科:从产品到品牌的演进[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10 ;演进中的变革[N];人民邮电;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青林;宪法概念演进的宪政史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2 蔡蔚;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体制演进机理探析[D];同济大学;2007年
3 张志民;中国民营经济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冯卫红;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5 张晓虎;周代宗教思想的演进[D];西北大学;2002年
6 朱金瑞;当代中国企业伦理的演进及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戴群中;美国股票市场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郑宏星;基于制度的产业集群演进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9 王润斌;民族主义演进与奥林匹克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10 吕少卿;承传与演进[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军;胃泌素在结肠癌演进中的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2 刘哥飞;中国证券市场的演进及治理[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3 崔素华;论消息来源的演进和使用[D];暨南大学;2006年
4 张玉静;中国员工多路径离职模型的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陈杨力;教师教育信念的层次结构与“演进”方式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学凤;建国后中国农地制度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韩其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区域演进中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8 迟小华;论城市管理理论的历史演进[D];山东大学;2005年
9 马艳;中国孝文化的历史演进与当代重建[D];延边大学;2005年
10 陈文红;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风格之演进[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01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001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