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建设需要广泛的社会共识——人民银行推进征信工作的实践及难点
本文选题:人民银行 + 中小企业 ; 参考:《中国金融》2010年07期
【摘要】:信用,可谓现代经济社会的基石。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已成为社会共识。2003年,国务院"三定方案"明确赋予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职责;2009年10月12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人民银行是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开展相关工作。但是,从基层反映上来的情况看,人民银行在开展征信工作时是很"艰难"的。为什么一件于国于己都有利的事情在实施中会遇到这么多困难呢?征信工作开展难的"症结"在哪里?信用社会的建设不是人民银行一家的事情,大到整个社会小到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应该被纳入其中。本期一线访谈试图从湖南省与江苏省两个地区分别开展的农户信用体系建设和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的实践及遇到的困难中,解剖推进征信工作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
[Abstract]:Credit is the cornerstone of modern economic society.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marketization of the economy, it has become a social consensus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redit system for enterprises and individuals. In 2003, the State Council's "three definite plans" specifically entrusted the people's Bank to "manage the credit information industry." The responsibility of promo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social credit system; on October 12, 2009, the "Regulation on Credi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raft for opinions) promulgated by the legal system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stipulates that the people's Bank is the supervisory and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the credit investigation industry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and carries out relevant work according to law. However, from the grass-roots reflection,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in the work of credit investigation is very "difficult." Why are there so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matter that is beneficial to both the country and itself? Where is the crux of the difficult work of credit inform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redit unions is not a matter for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It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whole society as well as in every individual of us. The first line interview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ommon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credit system construction of farmers and SMEs in Hunan Province and Jiangsu Province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redit system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Hunan Province and Jiangsu Province respectivel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
【分类号】:F83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加快办理“经济身份证” 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开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6年11期
2 张静峰;;江苏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情况分析[J];金融纵横;2006年12期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J];中州审计;1995年05期
4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银行法[J];金融经济;1995年04期
5 ;2006年浙江省征信报告[J];浙江金融;2007年05期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J];西安金融;1995年04期
7 朝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J];化工技术经济;2004年03期
8 耿耳火;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19期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J];山东金融;1995年04期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J];金融会计;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小威;;从“抓大放小”谈搞活中小企业[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试行)办法[A];2003北京中小流通企业服务年会专刊(2)[C];2003年
3 杨玮玲;;中小企业需要政府更多的扶持和帮助[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4 董雷宏;;我国公路建设行业信用体系研究与建设[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5 卫东;;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 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A];2003北京中小流通企业服务年会会刊(1)[C];2003年
6 冯所亮;;中小企业如何开发新产品[A];2003北京中小流通企业服务年会专刊(2)[C];2003年
7 张玉利;;快速成长与衰退中小企业的对比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人民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A];2003北京中小流通企业服务年会专刊(2)[C];2003年
9 杜志艳;易可君;;中小企业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A];2003北京中小流通企业服务年会专刊(2)[C];2003年
10 ;3P模式适应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A];2003北京中小流通企业服务年会专刊(2)[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体锋;吉林联合征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N];金融时报;2007年
2 谢艳霞;广东三分之二中小企业年内信用建档[N];中国企业报;2007年
3 记者 王朝霞;中小企业有了“经济身份证”[N];甘肃日报;2007年
4 记者 雷和平 通讯员 肖瑞婷;陕西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速[N];金融时报;2006年
5 万京华;市人民银行银企合作求突破[N];莱芜日报;2008年
6 记者 温跃 通讯员 崔健伊;山东全面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N];金融时报;2006年
7 记者 雷和平邋通讯员 邱峰艳;西安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取得突破性进展[N];金融时报;2008年
8 孙工声;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N];金融时报;2007年
9 刘杰邋靳斯慰;全省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过半[N];贵州日报;2007年
10 巴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姚义贤;切实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N];巴中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永刚;中小企业群落衍生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张卓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效运行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3 杜启尧;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徐明圣;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李波;生态型行业协同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舒大兴;水文信息系统现代化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7 田俊丽;中国农村信贷配给及农村金融体系重构[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8 姜洋;中国证券商监管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9 张伟;转型期我国制造业企业规模及结构优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10 赵尚梅;利率政策效应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革新;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郑林欣;浙江省中小企业设计服务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杨琼;论中小企业的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4 张蓉晖;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5 王文英;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6 任可;我国中央银行监管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7 红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8 王红;我国中小企业差别报告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罗永华;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10 彭少华;中小企业国际化路径探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10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010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