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潜在风险和监管建议
本文选题:信贷资产转让 + 理财产品 ; 参考:《中国金融》2010年01期
【摘要】:商业银行出于资本告急、结构调整、规模控制等方面的原因,加大了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发展力度,监管部门应充分关注其潜在的风险
[Abstract]:For the reasons of capital emergency, structural adjustment, scale control and so on, commercial banks have increased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asset transfer business, and regulators should pay full attention to its potential risks.
【作者单位】: 中国银监会统计部;
【分类号】:F83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文辉;我看信贷资产转让回购业务[J];现代商业银行;2003年04期
2 胡美军;信贷资产转让异化及对金融监管的挑战[J];财经科学;2003年06期
3 齐振华;信贷资产转让的运作及好处[J];山西财税;2004年05期
4 ;国内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案例[J];金融信息参考;2004年10期
5 黄莹;财务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探讨[J];中国金融家;2005年09期
6 周国华;;财务公司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探讨[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年09期
7 杨俊;;银行新业务放送(二)[J];对外经贸财会;2003年02期
8 叶蓓;;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转让定价问题探析[J];商业时代;2006年08期
9 潘兴高;;信贷资产转让履约保证保险业务中的几点法律问题[J];中国发展观察;2006年01期
10 伍治良;;论拟证券化信贷资产的信托移转程序——兼为信托财产公示要件主义辩护[J];法学;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卫红;;论医疗责任保险的潜在风险及管理[A];2002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孙飞;陈兵;蒲实;;中国个人理财业发展探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谭术魁;陈晓川;;我国银行信贷与土地价格波动关系的实证分析[A];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可持续发展[C];2005年
4 梅加良;侯阳华;;房地产抵押物的潜在风险及其防范[A];2003中国房地产估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宏瑾;;房地产市场、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6 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课题组;杜亚军;;企业改制与银行信贷资产管理研究[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1995年度)[C];1995年
7 ;天津市冶金供销运输总公司[A];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商业[C];2002年
8 王娜;程炯佳;金焰;毕树平;;纳米材料潜在风险的分析方法[A];第四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冯周清;;儿科常见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2007年宏观经济政策面临四大任务[A];地市级投资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杜艳;银行信贷“失踪”术[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2 姜文辉;浅谈信贷资产转让业务[N];金融时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张瑶瑶;信贷资产转让市场建立迫在眉睫[N];中国会计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卢先兵;深圳信贷资产转让平台遇冷[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朝晖;贷款“隐身术”[N];中国证券报;2009年
6 银航;光大银行获准开办信贷资产转让业务[N];金融时报;2003年
7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李宪普;信托应积极介入信贷资产转让市场[N];金融时报;2003年
8 记者 金立新;发行与规模双降:银信合作凸显政策关联性[N];金融时报;2009年
9 CBN记者 谢少萍;遭遇“紧箍咒” 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增速难续[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10 记者 付秋实;创新求变 预热银行理财新时代[N];金融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天宇;论金融衍生工具及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2 郭为;中国的金融抑制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4年
3 余晓东;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D];复旦大学;2006年
4 程迅;商业银行信贷审批制度: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柯年满;创业型企业愿景预览与人力资源效能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梁清华;我国地方商业银行战略联盟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闻超群;基于我国银行信贷行为的信用传导效率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周敏;欧元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李文豪;我国银行信贷配给程度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10 王钦池;企业的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基于均衡思想的视角[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昱;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转让原理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薛丽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问题[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骆阳;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4 汪德晟;大连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于海中;我国企业年金的监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戴颖琨;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研究:一个博弈论的分析框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7 苗雨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8 刘浏;中国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的VAR效应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9 杨丽艳;建设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余丽;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15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015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