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信用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
本文选题:信用风险 + 信用衍生产品 ; 参考:《中国金融》2010年22期
【摘要】:正近几年来,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亚洲最大的信用债券市场。然而,信用衍生产品的缺失使市场参与者始终缺少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无法通过市场化的手段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a's credit bond market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has become the largest credit bond market in Asia. However, because of the lack of credit derivative products, market participants always lack effectiv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tools and cannot adopt market-oriented means.
【作者单位】: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分类号】: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进峰;;中国版CDS曲折试水[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11年05期
2 龚朴;胡祖辉;;信用衍生产品隐含相关性结构研究[J];金融研究;2011年01期
3 雷曜;王tq;;后危机时期国际信用衍生品市场的调整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货币市场;2011年08期
4 宋雯雯;;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分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于长玲;;论金融信用风险[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7期
6 王振磊;;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问题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赵迪;;嘉实信用债拟任基金经理陈雯雯:信用债的春天即将到来[J];股市动态分析;2011年33期
8 朱兴勤;;基于IRB法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任耘;吴福根;;担保机构引入第三方信用评级的必要性研究——以福建省明溪县为例[J];征信;2011年03期
10 曹黄;;基于KMV模型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实证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益民;;对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几点思考[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姝威;;信用风险的测量与管理[A];Optimization Method, Econophysics and Risk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3 刘姝威;;信用风险的测量与管理[A];Optimization Method, Econophysics and Risk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4 杨扬;周宗放;;基于科层结构的我国集团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商务智能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5 徐超;周宗放;;基于多智能体的信用卡信用风险仿真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系统管理与复杂性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李如一;;确定修剪系数的结构方法与具有风险抵押的信用风险的定价[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王世坤;余其煌;;信用风险的量化和计算[A];Optimization Method, Econophysics and Risk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8 黄凯南;;会员类型、信用风险与会首合会契约选择[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国永;田金信;徐凯;;信用风险下基于Black-Scholes的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及应用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丽;周宗放;;母子公司关联担保信用风险度量[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齐闻潮 高国华;推动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又好又快发展[N];金融时报;2010年
2 记者 李彬;市场人士:中国版CDS风险不大 推出前景较乐观[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3 记者 高国华;去伪存真 重塑信用衍生产品运行机制[N];金融时报;2010年
4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 时文朝;转变理念 推动创新[N];金融时报;2010年
5 广发期货发展研究中心 许江山 曹晓军;信用风险衍生品及其定价[N];期货日报;2010年
6 柳永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种类与管理[N];中国贸易报;2004年
7 大力;信用风险投资的必要条件[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申银万国 屈庆 张睿 张磊;未来两个季度信用风险逐步显现[N];中国证券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朱振;全球信用风险上升幅度尚可控[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王东;美主权信用风险不逊希腊爱尔兰[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祖辉;信用衍生产品定价模型及数值实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徐志春;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 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白云芬;信用风险传染模型和信用衍生品的定价[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顾乾屏;商业银行法人客户信用风险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5 熊大永;信用风险理论与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张健;信用风险的度量与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王国栋;信用风险参数估计的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胡新华;含交易对手风险的公司债券和信用衍生品的定价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刘小坤;企业债券:信用风险与市场监管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杨军;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与识别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光;信用风险计量方法及我国银行应用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2 陈开方;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邓善科;基于内部评级法(IRB)的我国商业银行客户信息风险测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柏雪怡;基于KMV模型的中小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罗然然;银行零售业务信用风险建模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6 王九龙;消费贷款中信用风险的评估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7 陈捷;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及管理[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8 程春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9 涂妍妍;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吕书良;转型期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72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072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