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金融衍生品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1 18:22

  本文选题:金融衍生品 + 信贷风险 ; 参考:《金融论坛》2010年02期


【摘要】:近年来,许多中国企业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受到重创并陷入财务困境,给相关银行带来巨大的信贷风险。本文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角度,首先探讨了企业利用金融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的积极意义以及该业务一旦转化为投机给企业带来的巨大风险,发生这种转化的关键原因是其内部控制失效。商业银行不应对正常套期保值的企业"惜贷",但必须对涉及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企业贷款提高风险意识,一方面要严格监控贷款企业的相关内部控制机制,另一方面也要建立银行自身与衍生品交易企业贷款有关的内部控制机制,这一机制包括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理三个方面。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any Chinese companies have been hit hard in derivatives trading and have fallen into financial difficulties, bringing huge credit risks to the banks concern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redit risk control of commercial banks,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enterprises using financial derivatives to hedge and the enormous risks to enterprises once the business is transformed into speculation. The key reason for this transformation is the failure of its internal control.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not be "reluctant to lend" to enterprises with normal hedging, but they must raise their risk awareness on loans involving financial derivatives transactions. On the one hand, they should strictly monitor the relevant internal control mechanisms of lending enterprises. On the other hand, banks should also establish their own internal control mechanism related to the loans of derivatives trading enterprises. This mechanism includes three aspects: precaution in advance, monitoring in matters and handling afterwards.
【作者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财务管理系;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战略的适应性企业控制系统研究”(批准号:707710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832.4;F832.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敏;上市公司经营者有效财务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翟浩;李小燕;;上市公司治理与审计委员会的改进——一个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模式[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姜宏;;从分权型模式向治理型模式转变[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范波澜;尹晓洲;;股权分置改革下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1期

5 邵绛霞;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结合点[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彭建军,夏洪胜;对民营酒店职业经理人制度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07期

7 朱为绎,吴正杰;论我国独立董事薪酬制度设计[J];商业研究;2004年12期

8 魏明;独立董事制度的功能及其有效性[J];商业研究;2004年20期

9 赵林海;中国上市公司小股东保护:一个公司治理的视角[J];商业研究;2005年10期

10 周述荣;;公司社会责任与我国董事制度的重构[J];商业研究;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段云;李斌;曹琳;;上市公司治理绩效与董事能力相关性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永平;华人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及其文化基础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张培荣;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最优股权激励契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宏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刘丹;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张德明;基于多元利益主体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6 杨小勇;企业转制前后的国有资本流失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孟东晓;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龙超;证券监管的原因与结构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9 郎唯群;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彤;中国上市公司所有权结构效率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露;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组建、运作与发展前景[D];暨南大学;2001年

2 宋刚;三和银行大连分行的外资企业贷款[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3 钟世华;高新技术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李智军;问题金融机构救助及市场退出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5 叶翠玉;现代公司理财环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6 柯伟雄;《案例》: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营业部[D];暨南大学;2002年

7 陈洁;国有商业银行银行授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8 李国富;家族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9 陈远明;我国证券公司内部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10 石何园;基于公司治理的股利政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峰娟;王亚坤;张运来;;我国企业海外金融衍生品投资巨亏的原因与对策[J];投资研究;2010年01期

2 刘妍芳;;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若干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1年07期

3 于京京;赵冬梅;;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7期

4 刘薇;;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5 孙晓娜;;金融衍生品套期保值在央企应用探析——以国航为例[J];企业导报;2011年10期

6 于显成;;紧缩政策形势下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问题[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8期

7 徐田田;;浅析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金融经济;2011年16期

8 侯春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探讨[J];中国外资;2011年18期

9 董龙;;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监管[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4期

10 史晓月;;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现状及应对[J];时代金融;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博;;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衍生品定价的法律规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2 游桂云;荆艳妮;;从金融衍生品的异化角度分析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3 王红艳;王亮;王克勤;;九、中央企业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的实例分析[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建辉;;灰色灾变理论在气候类金融衍生品价值评估中的应用[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宋兆岗;;提升信贷风险控制能力途径的探讨[A];柴达木金融服务论坛专刊[C];2004年

6 童琳;;浅谈防范和化解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A];柴达木金融服务论坛专刊[C];2004年

7 闫小明;;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思考[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8 何永贵;白洁;黄仁辉;韩月娥;;基于案例推理的金融衍生品风险评价的研究[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宿洁;刘家壮;;借贷决策的交叉规划模型[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10 赵于平;郑羌;;资产证券化与广电行业增值策略[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赖玲 张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及对策[N];财会信报;2010年

2 宋钰勤;在规范中发展金融衍生品[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陈春仿;严控信贷风险 须从源头抓起[N];国际金融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余珂;金融衍生品呼之欲出[N];经济日报;2005年

5 张媛源;股指期货越早推出越好[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6 记者 丁笠;不能因次贷危机而不发展国内金融衍生品[N];期货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张莫;发展金融衍生品应求“简单”戒“复杂”[N];经济参考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袁名富;两部委联手调查央企金融衍生品投资巨亏[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9 本报首席记者 崔晓农;单一型焦企信贷风险不容忽视[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10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 祁斌;推动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方向不变[N];证券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飞;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非完备性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陈志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孔松泉;基于银行微观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2年

4 迟国泰;信贷风险管理决策理论与模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5 孔艳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6 吴云峰;金融创新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朱乾宇;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化解及信贷风险防范[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王石;中国金融衍生品研究与中国期货市场实践[D];吉林大学;2006年

9 高雄伟;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10 秦颖;基于模糊分析法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控体系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控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2 杨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D];湖南大学;2001年

3 马韶晖;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4 郭晓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万洪宇;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6 沈蕾;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测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7 于泽献;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D];厦门大学;2002年

8 黄晓玲;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9 胡劲松;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实务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10 高海;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162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1162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0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