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度变迁空间效应的研究
[Abstract]:The author adopts the spatial measurement method and combines the system index of each region to prove that FDI promotes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spillover.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FDI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China. There exists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n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to institutional chang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showing a divergent trend.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spatial system is regional in different provinces.
【作者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天津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2011ZD028)
【分类号】:F832.6;F1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钟昌标;;外商直接投资地区间溢出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2 康继军;王卫;傅蕴英;;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区位分布的空间效应研究[J];统计研究;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军涛;毕乐强;纪昭君;;东北三省区域外部性空间效应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0期
2 滕红;张龙;蒋志强;;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关系之实证研究[J];调研世界;2011年02期
3 季民河;武占云;苏海龙;姜磊;;中国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的空间面板数据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6期
4 尹虹潘;;开放环境下的中国经济地理重塑——“第一自然”的再发现与“第二自然”的再创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5期
5 岳鹄;康继军;;区域创新能力及其制约因素解析——基于1997~2007省际面板数据检验[J];管理学报;2009年09期
6 许和连;邓玉萍;;外商直接投资导致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吗?——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J];管理世界;2012年02期
7 欧阳胜银;;外资溢出效应的分位数回归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年04期
8 黄春媛;;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溢出效应研究综述[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姚奕;倪勤;;中国地区碳强度与FDI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09期
10 韩晶;;本土技术转移与国际技术转移效应的比较——基于省际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贺炎林;张浩森;马锐敏;;IPO抑价和市场化程度—基于中国东西部上市公司的比较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杨高举;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升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叶勇;广东利用外资质量的评估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周西南;FDI对甘肃省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汤清;广东省金融支持下的产业转移溢出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迎旭;日本对亚洲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陈华;中国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姚奕;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强度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9 高健;双向国际资本流动决定因素分析[D];清华大学;2011年
10 刘建国;中国经济效率的影响机理、空间格局及溢出效应[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晓露;环渤海经济圈FDI空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夕恋;高等学校招生人数模型设计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焕良;FDI对广东省内资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曹冬冬;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5 高新亭;外商直接投资对辽宁产业结构影响效应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6 全诗凡;我国商品房价格空间传递性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郑家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互动及差异化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8 王雯;FDI行业间溢出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杨烨超;FDI进入中国区位变化的决定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刘强;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关联性及溢出反馈效应分析[D];清华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广众,任佳慧;论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各地区19个制造业行业的经验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4期
2 符淼;;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空间计量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9年04期
3 康继军;张宗益;傅蕴英;;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J];管理世界;2007年01期
4 罗雨泽;朱善利;陈玉宇;罗来军;;外商直接投资的空间外溢效应:对中国区域企业生产率影响的经验检验[J];经济学(季刊);2008年02期
5 樊纲,王小鲁,张立文,朱恒鹏;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6 赖明勇,包群,彭水军,张新;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7 金煜;陈钊;陆铭;;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8 范剑勇;;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J];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9 薛漫天;赵曙东;;外国直接投资的行业内与行业间溢出效应:哪些行业受益?[J];南开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10 汪锋;张宗益;康继军;;企业市场化、对外开放与中国经济增长条件收敛[J];世界经济;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斌,王莹;论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角色转换及定位——兼论三元制度创新主体的构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周冰,谭庆刚;中国市场经济产生的内在逻辑[J];南开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3 吴艾莉;徐建华;;审计委员会制度变迁诱因之谜[J];生产力研究;2005年09期
4 王知贵;浅析我国所选择的市场主体互动的变迁方式[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5 王琼;我国城市化道路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3年02期
6 孙承志,高光勇;体制转轨时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的特殊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6期
7 黄晓军;试析我国行业协会的制度变迁[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聂智琪;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行为分析:苏南模式的启示[J];开放时代;2003年02期
9 李盛;制度变迁与城市规划的组织变革[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2期
10 李琦;;我国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的宏观变迁[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东北财经大学金广建设管理学院课题组;何佰洲;;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体制性障碍与制度变迁[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4—2005年度)[C];2005年
2 刘永红;;关于我国城镇化制度变迁的若干建议[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3 ;中国市场化过程中商协会的制度变迁[A];各省市区水泥协会秘书长联席会议文集[C];2011年
4 马江;章尺木;;关于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5 李勋来;;制度变迁及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胡金东;;交通节能制度变迁的分析[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7 张杰;;旧城土地调控与失效相伴的产权制度反思[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周晓苏;张继袖;;控股股东关联交易的后果研究——以制度变迁为视角[A];当代会计评论(第1卷第1期)[C];2008年
9 刘伯恩;;论推进循环经济中的制度变迁[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宪;;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雷爱先;国有土地配置制度变迁[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2 王宸;一边是“两荒” 一边是高薪[N];机电商报;2007年
3 周其仁;小产权,大机会[N];经济观察报;2007年
4 李正图;浙江经验值得推广[N];中国企业报;2006年
5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陶一桃;借鉴香港经验完善基础性制度安排[N];深圳特区报;2008年
6 史波 李炜;民营企业的制度变迁与创新[N];经济参考报;2005年
7 冯涛;制度变迁的层级推进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选择[N];西安日报;2001年
8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 戴 斌;更高层面考察黄金周[N];人民日报;2007年
9 黄澜 朱玲;国资管理改革 利益保障与均衡价格[N];首都建设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曹盛洁 整编;城市化模式之辨[N];经济观察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浩;制度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惠澎;国有资本运营的制度变迁与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杨菁;人力资本与制度变迁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梁化军;中国证券发行监管的制度变迁:理论模型与绩效检视[D];吉林大学;2006年
5 樊根耀;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6 武艳杰;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的演进逻辑与国家效用函数的动态优化[D];暨南大学;2009年
7 高新会;论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制度变迁[D];暨南大学;2006年
8 陈淑云;我国住宅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需求主体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赵勇;区域一体化视角下的城市群形成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陈俊;制度变迁、市场需求与独立审计质量的改善[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霖;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马瑞华;制度变迁中的地方政府行为与改革绩效分析[D];郑州大学;2001年
3 杨春媛;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周海平;中国城镇住房制度变迁中的非正式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桂青;农民兼业化及其对家庭经营制度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6 代琳琳;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D];河南大学;2008年
7 羌杰;论中国畸高货币化问题[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8 刘炯;劳动分工与制度变迁:相关关系及其经济学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玲;行业协会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郝睿智;人力资本中的制度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47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147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