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FDI就业效应的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基于湖南省长株潭面版数据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31 20:39
【摘要】:本文在分析湖南省FDI对就业影响的过程中,首先,把资本分为成国内和国外资本,并把二者引入不变要素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探讨了国外资本与就业的联系,通过分析认为:一方面,FDI是通过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来影响就业量的,另一方面,FDI的溢出效应则会导致实际工资支出水平降低,二者共同作用引起就业量的变化。在此分析的基础上,为提高分析的有效性和动态性,本文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对湖南省以及长沙等主要利用外资的城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建立了相应的测量方程和状态方程。最终得出FDI对湖南省就业的拉动效应低于国内资本投资对就业的拉动效应,湖南省及各主要利用外资城市应充分挖掘利用外资的潜力,更好的解决当前就业难问题。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FDI on employment in Hunan Province. Firstly, we divide the capital into domestic and foreign capital, and introduce the invariant elements to replace the elastic (CES)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capital and employment. On the one hand, FDI influences the employment through the wage elasticity of labor dem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FDI will lead to the decrease of real wage expenditure. On the basis of this analysi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validity and dynamics of the analysis, this paper uses the state-space model to test the urban data of Hunan Province and Changsha, which mainly use foreign capital, and establishes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ment equation and state equation. Finall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ulling effect of FDI on employment in Hunan Province is lower than that of domestic capital investment on employment. Hunan Province and the major cities using foreign capital should fully tap the potential of utilizing foreign capital, and better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employment at present.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分类号】:F832.6;F249.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华民;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00年06期

2 牛勇平;国际直接投资与我国就业量之间的关系[J];经济学动态;2001年11期

3 王剑;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效应的测算[J];统计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启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22期

2 牛勇平;外国直接投资绩效的实证分析[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周旭峰;许雄奇;;FDI对我国就业贡献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黄志良;钱金保;;FDI对我国就业促进的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09年15期

5 高煜;刘志彪;;我国外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中FDI升级的困境与突破[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钟晓兵;伍楠林;白双鹂;;外商直接投资与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10期

7 林青;陈湛匀;;我国以FDI形式承接国际服务产业转移的福利效应测度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1期

8 喻美辞;;台商投资中国大陆对大陆就业的影响——基于大陆7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8年08期

9 黎珊;;新时期下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J];消费导刊;2008年03期

10 陈文佳;;FDI对我国劳动力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东中西部地区的数据[J];消费导刊;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高文书;;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A];服务业发展与创新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宏洛;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劳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马晶梅;FDI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刘瀑;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就业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杨特;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收入差距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8年

5 郑月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外资政策调整[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任鹏;论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两种类型的不同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郑昌国;韩国在华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效应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蒲艳萍;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就业与公共政策[D];重庆大学;2006年

9 张纪;产品内国际分工:动因、机制与效应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10 岳金桂;基于进口与FDI传导机制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况琴琴;经济周期波动下FDI流动对我国就业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熊俊;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西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利用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黄锋;FDI对我国就业影响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4 刘露;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的影响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5 董玉岭;中俄利用外资比较[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黄娜;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周庭芳;外商直接投资与服务业就业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杨玉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9年

9 李占国;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影响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10 高立永;FDI对我国三次产业就业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志鹏,李子奈;外资对中国工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04期

2 黄华民;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00年06期

3 陆铭,陈钊;就业体制转轨中的渐进改革措施——国有企业二层次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效率改进[J];经济研究;1998年11期

4 樊纲;克服信贷萎缩与银行体系改革——1998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1999年展望[J];经济研究;1999年01期

5 沈利生;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变动趋势估计[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12期

6 杨柳勇,沈国良;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分析[J];统计研究;2002年03期

7 李海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成效评价(上)[J];中国外资;2000年03期

8 萧灼基;我国利用外资面临的新形势[J];中国外资;2000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学品;;泛珠九省区FDI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关系分析[J];海南金融;2009年03期

2 王美今;钱金保;;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基于误差成分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周启良;湛柏明;;FDI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9年03期

4 张敏;李媛;张泉;;基于聚集效应的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实证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6年35期

5 郑京淑;姜德坤;;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7年03期

6 王娟;朱仲羽;;FDI与苏州基础设施投入、产业结构的相关关系分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彭小兵;张保帅;;重庆FDI与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王恒;;外商直接投资对新疆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03期

9 高敏雪;刘晓静;;中国外商投资存量估算及扩展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06期

10 朱捷;张晓萍;贾金荣;;西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基本策略研究——基于我国三大区域利用FDI差异的实证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平;;知识型企业生命体演替过程的最优控制策略研究[A];200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孙玉华;陈广义;石卫红;;线性时滞系统的预测控制[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3 吴墩明;岑豫皖;;基于MATLAB的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最优二次型控制[A];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张艳芳;;约束估计与Bayes先验平滑估计的等价性及其应用[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高勇标;;深圳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谢刚;于佐军;;基于开关量预测控制的地层环境温控系统[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李明;何耀;陈宗海;;二能级开放量子系统的建模与最优控制[A];2007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赵克友;;在H_2范数约束下线性不确定系统参数非线性摄动的最大半经[A];1996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6年

9 孙林霞;吴献金;;湖南省环境规制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协整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10 蒋红霞;王金海;;非均匀多率系统滤波的研究[A];2007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早报见习记者 李耀宗;前十个月FDI增幅放缓[N];东方早报;2008年

2 李明旭;FDI负增长的正面意义[N];上海金融报;2009年

3 安邦咨询公司分析师 端宏斌;不必过于担忧 FDI暂时减少[N];证券时报;2009年

4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 鲁政委;7月FDI数据显示:热钱不过“杯弓蛇影”[N];国际商报;2009年

5 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系 张三峰;FDI在中国制造业快速成长中的作用[N];中国财经报;2009年

6 证券时报记者 许岩;我国FDI连续半年保持增长态势[N];证券时报;2010年

7 汪时锋;FDI走向引关注[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卢铮;10月我国FDI首现年内负增长[N];中国证券报;2008年

9 郑兴 曾响 古特;全球FDI须迈2009这道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10 实习生 薛莲;中西部FDI降幅远超全国平均水平[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迎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郭小燕;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蔡小慎;中国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张爱玲;FDI的技术外溢机制问题[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倪海青;知识产权保护、吸引FDI与东道国创新[D];南开大学;2009年

6 陈虹丽;基于π型舵船舶纵向多变量随机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7 秦政强;FDI作用下的产业集群与网络治理模式[D];浙江大学;2006年

8 刘源超;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与模式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9 肖六亿;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李成刚;FDI对我国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宏义;状态空间模型及其在上海证券市场的应用[D];东南大学;2004年

2 张国骥;我国利用FDI的负面影响与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3 翟荣新;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状况及绩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黄锋;FDI对我国就业影响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5 邹乐意;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D];湘潭大学;2005年

6 马帅帅;我国汽车制造业FDI的就业效应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7 康书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动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8 戚冠丽;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吴瑶;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区位流向的不平衡性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10 林青霞;FDI与越南经济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567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1567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e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