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信用突变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度模型研究——基于熵权物元可拓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8-03 13:30
【摘要】:在信用平稳状态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度主要依赖于模糊评估方法,但是在信用突变状态下,模糊评估方法存在着功能局限。对此,文章给出了基于信息熵与物元可拓理论的熵权物元可拓方法,构建了基于熵权物元可拓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度模型,并进行了测度模型的实证分析。文章认为,基于熵权物元可拓的信用风险测度模型的优势在于,通过物元可拓理论与信息熵理论相融合的熵权物元可拓方法,使得信用突变状态下信用风险的测度结果具有较好的平滑性与客观性,提高了信用风险测度结果的精确度,很好地解决了信用突变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测度问题。
[Abstract]:In the stable state of credit, the measurement of credit risk of commercial banks mainly depends on fuzzy evaluation method, bu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redit abrupt change, fuzzy evaluation method has its function limitatio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formation entropy and matter-element extension, the method of entropy weight matter-element extension is presented, and a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measurement model based on entropy weight matter-element extension is constructed, and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measurement model is made.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advantage of the credit risk measurement model based on entropy weight matter-element extension model lies in the entropy weight matter-element extension method, which combines matter-element extension theory with information entropy theory. It makes the measurement result of credit risk have better smoothness and objectivity,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the result of credit risk measurement, and solves the problem of measuring credit risk of commercial bank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redit sudden change.
【作者单位】: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银保协作路径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1YJC79005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追加)项目(项目批准号11D10827)
【分类号】:F224;F830.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凌;彭建刚;王修华;;内部评级法框架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资本测算[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3期

2 蔡四平;顾海峰;;农村中小企业金融市场的信贷配给问题及治理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4期

3 汤婷婷;方兆本;;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与宏观经济——基于压力测试的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4期

4 谭燕芝;张运东;;信用风险水平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美国、日本部分银行的比较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4期

5 郭英见;吴冲;;基于信息融合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J];金融研究;2009年01期

6 白保中;宋逢明;朱世武;;Copula函数度量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组合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9年04期

7 杨继光;刘海龙;;商业银行组合信用风险经济资本测度方法研究[J];金融研究;2009年04期

8 顾海峰;;信用担保机制下金融信贷配给的均衡演变研究[J];求索;2008年01期

9 华晓龙;;基于宏观压力测试方法的商业银行体系信用风险评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10 顾海峰;;中小企业金融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信贷配给视角下银保风险协作机制的建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宁;夏恩君;张庆雷;;基于非对称GARCH与极值理论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2 李关政;彭建刚;吕志华;;经济周期、经济转型与企业系统性信用风险——基于ECTM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1年06期

3 成学真;李萍;;基于宏观压力测试的银行体系信用风险评估研究[J];财会通讯;2011年06期

4 张凤莲;倪国爱;;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公司债市场制度设计[J];财会通讯;2012年06期

5 顾海峰;;基于银保协作路径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04期

6 杜军;邹音;王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经济资本配置框架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郑也夫;;浅析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J];当代经济;2010年19期

8 顾海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运营的财政支持与内部补偿[J];地方财政研究;2009年07期

9 张云;;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方法论研究——以农行湖北分行为例[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0年11期

10 沈理明;;金融危机外部传导路径研究——基于VEC模型的宏观压力测试框架[J];福建金融;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黄章树;乔昕;;基于数据挖掘的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信用评价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顾海峰;;提升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担保行业运营环境的对策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3 顾海峰;;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金融担保业生态环境优化研究[A];转型期的中国未来——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丁小培;古志辉;韩立媛;;稀有事件,负债估值与信用风险[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目;高技术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殷志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运行机制和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邢勇;巴塞尔资本协议下的银行风险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胡心瀚;Copula方法在投资组合以及金融市场风险管理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王飞;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非完备性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吴有红;我国商业银行安全的评估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孙继伟;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王靖国;顺周期行为机制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理论与实证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9 刘琼芳;基于Copula理论的金融时间序列相依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周青;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管理与度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倩;C2C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丹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薛雪;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农户小额信贷风险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静;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成因及控制[D];湘潭大学;2010年

5 何典芝;基于奖惩系统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仿真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刘钧;经济资本管理在中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于卓欣;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问题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童婵;基于商业银行视角的“担保圈”风险管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陈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KMV模型及其修正[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乔占稳;Logistic回归模型在信用风险度量中的应用[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锡铨,邹新月;典型判别分析在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财经研究;2001年10期

2 梁琪;企业信用风险的主成分判别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3年05期

3 顾海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3期

4 李江;刘丽平;;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信用风险评估——基于宏观压力测试的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6期

5 王建成;企业信贷能力的因子分析模糊综合评价[J];系统工程;2002年03期

6 高同裕;陈元富;;宏观压力测试及其在我国应用面临的问题[J];南方金融;2006年07期

7 文忠桥,曾刚,王芳,郭卫文;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违约率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11期

8 王春峰,李汶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投影寻踪判别分析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2000年02期

9 王建军;杨德礼;;信息系统外包决策的AHP/PROMETHEE方法[J];管理学报;2006年03期

10 孙连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J];广西金融研究;2007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子元;;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方法和实践[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08期

2 沈红丽;金善女;丁建新;金浩;;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周翔;杨桂元;;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方法[J];技术经济;2008年02期

4 马琳洁;牛启春;;基于信用风险考虑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J];金融经济;2008年22期

5 王姝;杨万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模型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20期

6 王惠;潘建国;;刍议用贝叶斯网络管理银行信贷风险[J];经济问题;2009年12期

7 魏婷;何晓庆;;基于Logistic模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J];宜宾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田亚欧;安宁;方建武;;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信用风险压力测试[J];经济纵横;2011年05期

9 张程;顾乾屏;冯铁;唐宁;王伟;;基于迁移矩阵的信贷风险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11期

10 顾乾屏;闫江峰;张富强;杨小炜;;信用迁移矩阵特性实证研究[J];广西金融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计划财务部课题组;王贵亚;;商业银行经济资本与经济增加值指标管理机制研究[A];银行与投资——中国投资学会2005—2006年度获奖科研课题选编[C];2005年

2 钱智;徐小乐;;论产业转型对银行信贷资产的冲击规模[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3 吴超林;张春生;;中国M2/GDP畸高原因的再考察——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4 张文;;基于DEA方法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分析[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继光;刘海龙;;基于期权的商业银行总体经济资本测度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晨;胡丹;;基于IE“连续改善”思想的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模型[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吕巍;陈洁;吕彦儒;;我国商业银行客户潜在价值模型构建与应用[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晨;胡丹;;基于IE“连续改善”思想的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模型[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陆静;;运用贝叶斯网络方法构建操作风险预警系统——以零售银行业务为例[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孙慧钧;;关于商业银行应用投入产出分析必要性问题的探讨[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李汪物流金融工作室;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战略分析[N];现代物流报;2008年

2 胡健颖 刘京军;建设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评级体系的思考[N];山西日报;2004年

3 杨建文 王丰;温州炒房团背后的力量[N];南方周末;2004年

4 胡健颖 刘京军;建设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评级体系的思考[N];山西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李国臣;个人征信系统与你我息息相关[N];赤峰日报;2007年

6 李萍;房价下跌隐藏四大风险[N];经理日报;2005年

7 张媛媛;“先封顶、再个贷”考验政策执行力[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8 ;提高首付:从传言中窥趋势[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9 肖芸香;重庆加强调控促工业升级换代[N];中国环境报;2006年

10 李涛;投资和投机性房产首付将大幅提高[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志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价值创造[D];厦门大学;2007年

2 潘建国;基于非直接损失性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3 张宏毅;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计量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王箭;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度量及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魏世杰;业务分散、空间分散与商业银行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6 薛峰;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林榕辉;中国商业银行间接融资直接化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神玉飞;中国银行业制度风险规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徐志春;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 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张文;中国商业银行治理机制问题博弈分析[D];上海财经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晓晖;信用风险测算模型及其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马琳洁;信用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陈春春;宏观经济波动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影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4 陈正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2007年

5 朱丹;从内部控制视角看银行操作风险管理[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周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评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汪俊鹏;基于收入模型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魏一鸣;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及实证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9 黄静;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银行信贷风险量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郑峤;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61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1618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4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