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反思与消除传导障碍之管见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apply the vector autoregressive method with time-varying parameters to analyze the monetary transmission effect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 during the two financial crises. The model takes into account the time-varying coefficients and the random fluctuations of the impact innovati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novation variance of monetary policy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initial period of policy turning, while the volatility of innovation in credit channel is the least. By comparing the time-varying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of intermediate variables to output and inflation rate during the sample period, it is considered that monetary policy implementation is asymmetric. From the impact response diagram of different stages, the impact effect of M _ 2 on economic growth target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is the best. But because the credit channel transmission hinders, causes the monetary policy to carry out the effect to drop.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实现经济金融平稳发展的应对国际金融风险对策研究”(编号08AJY021)
【分类号】:F82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蒋瑛琨 ,刘艳武 ,赵振全;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金融研究;2005年05期
2 高铁梅,王金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动态分析[J];金融研究;2001年03期
3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完善[J];金融研究;2002年04期
4 伍志文;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反常规关系:理论及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传统货币数量论面临的挑战及其修正[J];管理世界;2002年12期
5 冯春平;货币供给对产出与价格影响的变动性[J];金融研究;2002年07期
6 周英章,蒋振声;货币渠道、信用渠道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中国1993-2001年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含义[J];金融研究;2002年09期
7 刘斌;我国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物价间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2年07期
8 赵进文,闵捷;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效果非对称性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庆明,孙向光;从预期的角度看中国“流动性陷阱”[J];商业研究;2003年20期
2 伍志文;“中国之谜”原因新解:金融资产膨胀假说[J];财经科学;2003年01期
3 王欣;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03年06期
4 周光友,邱长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争论及启示[J];财经科学;2005年02期
5 索彦峰;于波;;转型期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06年06期
6 路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6期
7 高云峰;董邦国;;中国货币需求稳定性的实证研究——基于1994—2005年的协整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6期
8 马进;关伟;;我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8期
9 伍志文;中国之谜":理论及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3年01期
10 孙明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黄敏;田益祥;;VAR模型的GMDH估计方法及实证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2 蒋瑛琨;刘艳武;赵振全;;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3 何茂涛;;信贷配给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4 庄佳强;;中国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戈;经济转轨中的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D];浙江大学;2002年
2 周英章;转型期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其提升途径[D];浙江大学;2002年
3 毛剑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及其强弱的实证研究——基于1978~1999年的计量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4 方显仓;我国货币政策信用渠道传导的微观机制及其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方卫星;货币政策的目标设定制度——机理与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庆峰;中国证券市场制度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卢庆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姚小义;金融资产价格传导机制与市场均衡:模型与实证[D];中南大学;2003年
9 黄广明;资产价格泡沫与货币政策理论的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武小欣;经济转轨中的金融调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德斌;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黄广昌;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3 宋飞;基于新金融发展观的利率市场化政策与中国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阳小晓;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5 孙刚;中国股票市场“泡沫现象”分析及治理对策探讨[D];厦门大学;2002年
6 蒋兰陵;发展中国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的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7 李健;论我国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8 贺庆春;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其效果[D];安徽大学;2003年
9 阮立东;未来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取向[D];安徽大学;2003年
10 张海燕;我国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振山,王志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12期
2 孙明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3期
3 赵志君;金融资产总量、结构与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0年03期
4 张曙光;疏通传导渠道 改善金融结构──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J];管理世界;2001年02期
5 郭浩;中国的“超额”货币需求——稳健货币政策分析报告中的两个理论问题[J];管理世界;2002年06期
6 方阳娥;张慕濒;;理论有效性与实施有效性:西方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述评[J];经济评论;2006年02期
7 国家计委宏观研究院课题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思路[J];经济学动态;2001年11期
8 易纲;中国的货币供求与通货膨胀[J];经济研究;1995年05期
9 范从来;论通货紧缩时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经济研究;2000年07期
10 万解秋,徐涛;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的效率——兼评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峰;庄泓刚;房振明;卢涛;;多维条件方差偏度峰度建模[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02期
2 张成思;;随机波动与经济周期平稳化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1期
3 王恺明;潘和平;张煜中;;基于SGT分布的贝叶斯统计推断的在险价值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4 罗毅丹;徐俊武;;过剩产能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分析——基于包含随机波动的TVP模型考察[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张文文;何凌云;刘传哲;;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地区经济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江苏省经济数据的经验分析[J];江苏商论;2010年02期
6 陈迪红;陈睿;;卡尔曼滤波在非寿险未决赔款准备金估算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2009年01期
7 张言彩;;结构方程模型的Gibbs抽样与贝叶斯估计[J];统计与决策;2009年06期
8 刘书霞;张新福;米海杰;;基于贝叶斯估计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计量与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9年04期
9 徐颖;张春雷;;企业年金替代率测算中的MCMC随机模拟及实证[J];统计与决策;2009年10期
10 赵红梅;王宏起;;R&D联盟伙伴选择的试错机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天华;杨绍清;;基于多层CNN的海空运动目标检测[A];2009国际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2 徐俊武;罗毅丹;;过剩产能能否抑制通货膨胀?——基于包含随机波动的TVP模型考察[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陈晓龙;王家礼;孙璐;张艳;;一种基于贝叶斯估计的多传感器测量数据融合方法[A];第十九届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9)论文集[C];2009年
4 徐金玲;马洁;;基于多层递阶方法的烟气轮机状态预测[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9年
5 程真英;李瑞君;陈晓怀;杨圣春;;基于正态倒伽玛共轭先验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A];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杜云明;刘启生;邵东伟;姜冬华;;基于肤色特征的粒子滤波人脸跟踪算法[A];第十二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周彦婷;汪源源;鲍吉斌;王威琪;;冠脉内超声成像中血压和血流量时变因果相干函数的计算[A];2008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邱有恒;马智博;;不完全先验信息转化为贝塔分布的数值模拟[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08年
9 田迪;马洁;刘小河;;一种基于多层递阶理论的故障预报方法研究及应用[A];第八届全国设备与维修工程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李同月;张萍;;一类非线性系统的广义预测控制[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刘茂胜;方届不惑忆而立[N];科学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h椒,
本文编号:22064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206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