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
[Abstract]:Since 2009, the Huhhot central branch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has conscientiously implemented the central macro-control policy, actively guided the credit flow, and contributed to the stabilization and recovery of the autonomous region's economy. As the monetary and credit situa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grasp the macro view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
【分类号】:F822.0;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作诗;陈丽娜;;“把脉”中国经济[J];经营与管理;2011年09期
2 黄瑞玲;;“三率”齐动背景下江苏经济转型思考[J];群众;2011年06期
3 叶檀;;美国推出QE3坑害全球经济[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27期
4 林石;;美国:经济寒冬已经到来 货币政策独木难支[J];国际金融;2008年12期
5 袁丽君;;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黑龙江金融;2011年05期
6 马丁玲;;当前货币政策对宁波经济的影响[J];宁波通讯;2011年13期
7 詹姆斯·多恩;;削债优先[J];中国改革;2010年Z1期
8 时小侬;;浅谈如何构建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19期
9 胡古月;;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问题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8期
10 ;金融人语[J];金融博览(财富);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永琴;;贫困是非对称货币政策的副产品吗?——理论及基于中国1952—2006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2 朱庆;;利率变动与我国居民消费行为[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谢亚;;中国股票价格与宏观经济的相互关系[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纪敏;王新华;;中国民营经济融资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5 张晶;;地区经济结构差异是我国货币政策存在区域效应差异的根本原因吗?[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6 王国松;;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货币政策调控效应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7 李绍飞;王仁贵;;美国量化宽松的中国应对[A];中国经济年会(2010-2011)会刊[C];2011年
8 刘宏;赖德淑;刘友庭;雷青杨;马玉如;;云南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9 王小琪;;21世纪以来美国经济状况和走势分析[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贺迎春;;理性预期理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解释[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日报记者 廖婧;共克时艰 再创辉煌[N];柳州日报;2008年
2 通讯员 刘杰 刘伟兵;抓重点破难点助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N];金融时报;2009年
3 人行南京分行;经济回暖预期增强 通胀预期有所升温[N];上海金融报;2009年
4 伊歌;央行货币政策区别对待优化结构“保增长”[N];经理日报;2008年
5 海通期货 陈裕稽;货币政策应提前应对[N];市场报;2008年
6 光大集团董事长 唐双宁;中央救市政策的六点解读[N];华夏时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高慧斌;五大举措助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落地[N];辽宁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但有为 苗燕;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护航”中国经济[N];上海证券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陈韶旭;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提振经济[N];文汇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黄继汇;强势日元将挫伤日本经济[N];中国证券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佳;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戴建军;我国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孙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角下的差异化货币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安烨;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镟;中国财政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协整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王晓辉;全球失衡、全球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微观与宏观机制的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岑丽君;经济周期协动及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8 李颖;基于我国内需结构失衡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9 和晋予;中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韩云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前瞻性分析[D];辽宁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俊成;我国货币政策对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夏天;中国货币政策产业结构效应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跃军;论日本泡沫经济[D];吉林大学;2008年
4 朱广臣;“流动性陷阱”与中国经济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重;加快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有关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梁东;资本充足率对信贷和经济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7 范爱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有效性的比较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8 李欣;南宁市经济增长中财政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9 黄志强;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10 武锦;美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13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213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