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中国农村金融供给创新的路径选择:基于土地流转视角

发布时间:2018-09-05 06:34
【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推动和支持。本文利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对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关键因素是信息不对称。接下来对我国农村金融缺口的内生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农村金融供给创新角度提出了解决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政策建议:推进城镇化进程;创新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农地流转制度,逐步增加土地流转抵押贷款范围;设立联合抵押品。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inseparable from the promotion and support of rural financ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formation econom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upply of rural financial market in China, and finds out that the key factor of the shortage of rural financial supply in China is 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n it analyzes the endogeneity of the rural financial gap in China. Fin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financial supply innovat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rural financial market: promoting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novating the farmland property rights system; innovating the farmland circulation system,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scope of land circulation mortgage loan; Set up joint collateral.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F832;F3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X;段端;巴曙松;;现实信贷市场中抵质押品的功能探析——基于信息经济学商业银行的研究视角[J];财经研究;2008年05期

2 田力,胡改导,王东方;中国农村金融融量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4年03期

3 王兴稳;纪月清;;农地产权、农地价值与农地抵押融资——基于农村信贷员的调查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王叙果;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非均衡性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02期

5 汤成快,潘辉;我国农业信息需求分析[J];农业经济;2000年11期

6 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供求特征及均衡供求的路径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帅;郑长德;;利率变动对居民跨期消费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陶润润;方明;;高等教育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李亮;栾敬东;;基于激励视角的独立董事有效性博弈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胡滨;;浅析我国农村金融系统及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5 郝正亚;王建中;甄建岗;;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制度缺陷与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6 张震;;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1期

7 李金峰;;构建和谐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3期

8 李茜;毕如田;;新农村建设中环境公共物品的实证分析——以山西西北四县16个乡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9 郑煜;张娟;李储东;王奇峰;;Shannon熵在棉花产业不均衡发展中的运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10 刘恩云;;中国农村民间金融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文兴;;农村金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达;;开放经济下国家间专利制度差异的经济学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周晓唯;胡强;张茉茉;;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宁静波;;法经济学视角下的调解制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李宏瑾;;公平目标、社会福利与经济适用房建设——一个关于经济适用房的理论模型[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6 肖志光;;论实现我国保险代理市场的诚信规范发展——基于最优保险代理合同的设计[A];变革中的稳健: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5[C];2005年

7 周立;;两部门合作:农村金融体系形成的一般逻辑与中国经验[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王磊;;浅析碳税、碳交易与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9 王璞;;环境税理论与实践及在我国的基本构想[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10 于爱君;;分析需求,深化信息服务工作[A];海峡两岸资讯服务与教育新方向研讨会大会交流论文[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世木;我国体育信息资源配置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周霞;中国农村经纪业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汉霞;我国权力寻租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燕泰翔;中国工农关系演进与农业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勤;基于消费者保护的金融监管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徐敏;新疆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融资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左斐;中国财产保险业承保能力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曾月明;政企关系质量对企业财务报告和政府会计监管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9 邵传林;制度变迁下的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自农户视角观察[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张光华;美国次贷危机研究—基于信息经济学的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庆;Fudenbery-Maskin无名氏定理与可行集的维数限制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建;关于西方经济学中若干错误模型的论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谈其竞;保险法出险通知义务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胡守维;价格歧视新探及其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郑玉清;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李晓;需求导向下的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7 刘旭;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发展银行的战略定位与运行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8 杜静;农村金融供需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9 宋增芬;山东省农户借贷参与意愿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高新会;莱芜市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于晨曦;;抵押风险分析和抵押贷款违约损失率研究[J];金融论坛;2007年02期

2 胡祖六,郎平;中国的银行体系改革:一次新的长征[J];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Z4期

3 王霄,张捷;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贷款——一个内生化抵押品和企业规模的理论模型[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4 中国人民银行抚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非正式制度安排、技术约束下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问题:抚州个案研究与一般政策结论[J];金融研究;2001年01期

5 田力,胡改导,王东方;中国农村金融融量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4年03期

6 刘红梅,王克强;关于我国农地抵押贷款问题的研究[J];江西农业经济;2000年03期

7 刘永功,李祥伟;论欠发达地区县域金融资源的整合[J];农村经济;2004年01期

8 罗剑朝,聂强,张颖慧;博弈与均衡:农地金融制度绩效分析——贵州省湄潭县农地金融制度个案研究与一般政策结论[J];中国农村观察;2003年03期

9 何广文;从农村居民资金借贷行为看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J];中国农村经济;1999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支燕;;信用风险转移的信息经济学分析[J];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2 杨利娟;;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J];北方经贸;2009年05期

3 马广奇;;资本市场的信息经济学分析[J];海南金融;2007年03期

4 唐家龙;马虎兆;;基于信息经济学的技术转移的经济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06期

5 胡希宁,贾小立,杨平安;信息经济学的理论精华及其现实意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3年04期

6 邓春华;;论信息经济学对审计的借鉴作用[J];审计研究;1997年03期

7 王则柯;信息经济学的奠基人[J];读书;2002年01期

8 郑伟林;论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问题[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9 陆桔利,何玉长;诚信的信息经济学分析[J];学术月刊;2003年12期

10 马费成,龙瀁;信息经济学(七) 第七讲 不完全信息与非对称信息[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强;彭志忠;庄建;;信息化建设甲方咨询信息经济学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于航;马维忠;;探讨应对信息经济的物流管理新模式[A];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郑鹭峰;;“逆向选择”下我国推行残骸清除强制保险障碍与对策[A];中国航海科技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陈禹;;序言[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秀烨;;基于信息经济学理论探析审计导因[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6 韦宇红;;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均衡调节研究[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7 刘皓;董力;陈晶;;假冒伪劣药品充斥市场的博弈分析[A];“以岭医药杯”第八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郑春慧;;信息不对称与农产品市场发育:来自食品市场的经验证据[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蔡美娟;;中职学校招生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易凌;罗俊杰;林建原;;信息非对称条件下食品安全的法治对策——基于信息经济学若干模型的分析[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信息经济学(一)[N];金融时报;2000年

2 王孟钧;建筑市场信用机理与信用评价研究(四)[N];建筑时报;2005年

3 ;信息经济学(二)[N];金融时报;2000年

4 王朋;改进信息经济学促进新疆经济更好发展[N];新疆日报(汉);2009年

5 胡言真;加大金融供给是改变民族地区落后的重要因素[N];贵州民族报;2011年

6 ;以合理的考试机制避免泄题产生逆向选择[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7 ;防止经营者的逆向选择[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8 朱世强;加快改革步伐 增加有效金融供给[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2年

9 记者张春海 通讯员李礼;将经济系统视作生态系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钟鸿钧;从信息经济学看激励机制[N];上海金融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军峰;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农村金融组织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2 朱中云;不对称信息下存款保险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Ryvelino Dudael Mounanga Mabiala(莫友林);逆向选择背景下矿产开采权谈判的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黄品奇;创新性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李学春;基于功能视角的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6 徐懿;基于防范道德风险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徐林;中国职业经理人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周慧;内生信息结构下的激励性规制理论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郑辉;风险投资双重委托代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高晓燕;基于供给视角的农村金融改革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封伟;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永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中的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规避[D];厦门大学;2008年

3 罗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现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规避的博弈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4 陈雪;数字产品交易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晓敏;我国保险市场主体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陈志清;信息不对称与银行信贷风险[D];暨南大学;2003年

7 袁明航;反保险欺诈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8 牛凤梅;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金融契约[D];吉林大学;2005年

9 陈童颖;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现存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许峰;从国际比较探讨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23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223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b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