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中美股票市场的联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12 18:53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股市逐步融入全球资本市场。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研究中美股市的联动关系对于关注市场风险传染、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首先从"经济基础假说"和"市场传染假说"理论层面分析了股票市场联动的传导机制,然后以2001年12月12日到2009年1月23日上证指数与道琼斯指数的日交易数据为样本,分阶段检验了中美股市的联动特征。主要结论是:第一,中国股市与美国股市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走势相对独立。第二,在价格和波动溢出方面,中国股市对美国股市的引导作用很弱。在QDII实施之后,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的开盘价和收盘价均有显著的引导作用,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的波动溢出呈现不断增强之势。第三,分位数回归显示出美股收盘收益率对上证开盘收益率的影响呈现U型曲线,在极端条件下美股变动对中国股市的冲击更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
[Abstract]:With China's entry into WTO, China's stock market gradually melts into the global capital market.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sweeping the world,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stock markets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paying attention to market risk contagion and maintaining national financial security.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stock market linkage from the theory of "economic base hypothesis" and "market contagion hypothesis", and then takes the daily trading data of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and Dow Jones Index from December 12, 2001 to January 23, 2009 as samples. The paper examines the linkag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stock markets in stages.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re is no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stock market and U.S. stock market, and the trend is relatively independent. Second, in terms of price and volatility spillover, China's stock market to the U. S. stock market guidance is weak.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DII, the U.S. stock market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guiding the opening price and closing price of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and the volatility spillover of the U.S. stock market to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has been increasing. Third, the quartile regression showed that the impact of U.S. stock closing yield on Shanghai's opening yield was U-shaped, and the impact of U.S. stock movements on China's stock market was more pronounced under extreme condition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is robust.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8-028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932003)支持
【分类号】:F224;F832.51;F831.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鹏;;基于SV-M模型的股票市场风险溢价与波动关系研究[J];管理评论;2011年06期

2 夏裴;王欢;徐荣辉;;CAPM模型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实用性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8期

3 骆桦;秦艳艳;;中国股市动量与反转效应模型的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郭国峰;郑召锋;;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6期

5 方志耕;郭本海;张一帆;袁潮清;;股票市场进化博弈链结构模型研究[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6 陈春春;胡日东;;基于半参数LM-ARMAX模型的股价波动成因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07期

7 柴尚蕾;郭崇慧;苏木亚;;基于ICA模型的国际股指期货及股票市场对我国股市波动溢出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年03期

8 张文君;;股价对利率敏感吗——基于股改后数据的SVAR模型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明隆;;基于SVAR模型的货币政策传导与股市波动[J];金融纵横;2011年08期

10 梁艳;徐元华;;基于不对称SV模型的隔夜信息对股市影响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冬云;庄慧忠;;股票混沌动力模型探讨[A];2000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万阳松;陈忠;;加权股票网络中的无标度行为研究[A];第二届全国复杂动态网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史永东;赵永刚;;中国证券市场非线性特征的实证分析[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刚;韩立岩;;灰色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预测中的应用[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郑振龙;林海;;风险管理、效率市场和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率[A];中国风险投资与资本市场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李红权;马超群;;股票市场价格行为:理论与实证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耀华;姚洪兴;;股市网络的稳定性研究[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健;吴楠;林大谦;;股票市场可持续发展中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博弈论的应用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年

9 殷光伟;郑丕谔;;应用小波包变换进行股票市场预测[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10 黄钰;孙英隽;;基于托宾模型的我国流动性过剩现象分析[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东航金融 廖料;统计规律与股票市场的“月度效应”[N];上海证券报;2009年

2 钟爱军;巧用Excel计算股票的β系数[N];海峡财经导报;2006年

3 国泰君安证券 蒋瑛琨 彭艳 博士 国泰君安期货研究负责人 马忠强;期指到期日效应实证成果综述及经典实证检验方法[N];期货日报;2007年

4 广发期货投资研究部 陈年柏;VaR模型在股指期货保证金设计中的应用[N];期货日报;2007年

5 新湖期货 叶燕武;基于时变相关性的沪深指数收益率模型实证研究[N];期货日报;2008年

6 江言;新兴市场股指期货能够有效降低现货市场风险[N];期货日报;2008年

7 陶旺生 关思凡;基金持仓对黄金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下)[N];中国黄金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长洪;我国股票市场运行特征的理论阐述与计量检验[D];吉林大学;2010年

2 余立凡;股票市场流动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任飞;股票市场的高频数据分析和多体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武晓春;中国股票市场效率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5 杨新松;中国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袁绍锋;银行间债券市场效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曾志坚;股票与债券市场间收益率及流动性联动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8 敖山;中国股票市场风险度评测模型与仿真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9 韩文蕾;中国股票市场的非线性分析与预测[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10 都国雄;统计物理学在我国股票市场特性研究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军;中国内地股票市场与外围股票市场联动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杨琼;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薛瑜;我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高景;中国股票市场单变量条件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实证检验[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乔林;开放式基金羊群行为的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张洪磊;中国股票市场比较制度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寇宣兵;我国股票市场和宏观经济Markov转换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牛冬梅;中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D];暨南大学;2008年

9 马辉;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对消费行为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黄静;短期内利率调整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399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2399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c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