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我国竞争优势提升策略问题研究——论产业集群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的优势

发布时间:2018-09-13 05:56
【摘要】:产业集聚发展有利于经济要素的集约和优化配置,企业、行业间的相互协作、融合和提高,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面对资源紧缺和当今经济危机困境,外商直接投资成为资本跨国界流动的重要方式,并凭借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显著优势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关注的焦点。外商直接投资的集中化布局趋势进一步彰显了产业集群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的优势。因此,为了提升我国竞争优势,我们必须积极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借助集群优势进一步提高吸引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效率。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intensive and optimized allocation of economic elements, the mutual cooperation, integr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enterprises and industries, and the sharing and recycling of resources. Faced with the shortage of resources and the current economic crisi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of capital flow across national boundaries, and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all countries and regions by virtue of its remarkable advantages in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entralized distribution of FDI further highlights the advantages of industrial clusters in attracting FDI. Therefore, in order to enhance our competitive advantage, we must actively cultivate and develop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ttracting and utilizi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with the help of cluster advantages.
【作者单位】: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海学刊杂志社;
【分类号】:F279.2;F83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建中;持续竞争力: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李杏;提升中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对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刘祥琪;产业集群——东北振兴的必由之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王宏;王泽强;;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优势及培育[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叶勇;;华东IT产业集群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6 唐立峰;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经济机理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1期

7 陈和平;;产业集群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0期

8 曲恒昌;打造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高教的国际竞争优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9 王永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J];北京汽车;2004年03期

10 陈朝晖,李炼;论低价营销策略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关系——中国企业出口低价营销策略面临多重阻击的博弈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王榜;赵国昌;;不规范的市场与产业簇群的形成和发展——对陕西武功、渭南中小型锅炉企业群的案例分析[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方;;关于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理论探讨[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龚绍东;;“蜂巢型结构”:产业集群生成的原生形态解析[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杨永忠;;产业政策传导研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晓光;;加快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6 秦海菁;;构建有利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7 冯凤玲;冯凤军;;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创新式经济发展模式选择[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8 高娟;赵翠春;;石家庄市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初探[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正良;刘厚俊;;人力资本门槛与 FDI 效应吸收——中国地区数据的实证检验[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徐爱军;申俊龙;;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制药行业影响的再评价[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岳平;开放条件下的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金壮龙;中国航天产业竞争力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王小平;服务企业竞争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陈剑锋;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赵春明;山西省主要农产品竞争力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6 张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7 赵斌;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朱伟东;区域经济集群研究——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演进[D];复旦大学;2003年

9 黄先海;蛙跳型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3年

10 谢智勇;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制造业产业组织合理化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凌;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2 杜耀武;入世后西部开发中旅游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以及陕西、西安的对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3 王辉;中小企业集群内生优势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4 东梅;国营专业外贸公司的战略转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5 成冬梅;中国第三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D];福州大学;2003年

6 罗桂芳;高新技术产业化融资支持系统分析及其S·D模型[D];福州大学;2003年

7 许月丽;我国茶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谭文柱;产业集群的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9 何志昂;云浮石材加工业发展战略思考[D];暨南大学;2003年

10 肖宏;提升我国制药企业竞争优势策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丘海雄,徐建牛;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的地方政府行为[J];管理世界;2004年10期

2 刘筱;王铮;赵晶媛;;政府在高技术产业集群中的作用——以深圳为例[J];科研管理;2006年04期

3 周国红,陆立军;产学研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研究——基于1639家中小企业问卷调查与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年05期

4 马松尧;科技中介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功能及其体系构建[J];中国软科学;2004年01期

5 朱华晟,王玉华,彭慧;政企互动与产业集群空间结构演变——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君;颜谢霞;;杭州市产业集聚和外商直接投资互动关系研究[J];北方经济;2011年10期

2 徐朱灵;;转变发展方式是产业集群升级的唯一路径[J];现代家电;2011年10期

3 熊永芳;张婧;;FDI对浙江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水平影响的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年06期

4 陈艳;;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年06期

5 梁晔;;台商登陆制造“群”时代[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1年07期

6 王红彩;;我国产业集群品牌发展战略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1年03期

7 ;宁夏打造六大产业集群 提升制造配套水平[J];硅谷;2011年13期

8 马颂德;;产业集群: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J];中国高新区;2005年05期

9 曹天伟;;山东聊城打造产业集群促中小企业抱团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0年03期

10 马永红;王展昭;;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系统的作用路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艳平;;东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支撑要素分析[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群;;廊坊区域产业集群创新与发展现状研究[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3 马力;;以产业集群为指向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4 范家琛;;河南省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基于循环经济视角[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小林;;谈廊坊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的演化[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魏丽华;;金融危机视角下地方政府推进产业集群升级的的机制分析[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7 王关义;刘寿先;;第十七章 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新视角:社会资本治理[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9~2010)[C];2009年

8 刘容志;胡蓓;;农村产业集群发展及民营企业家创业力提升机制研究——基于彭场无纺布产业集群为例[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9 胡登峰;;伦敦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态势对安徽产业集群发展的借鉴[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曾智华;李桐;;中国两大增长引擎:经济特区和产业集群——它们是如何引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0年期 总第3期)[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秀云;积极培育重点产业集群[N];朝阳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纪爱玲;火炬推动我国产业集群优化升级[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3 徐媛;我市产业集群初现雏形[N];安庆日报;2008年

4 曹伊;因地制宜 发展中国特色的产业集群[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黄平邋通讯员 李菲;浙江绍兴:大力发展现代产业集群[N];经济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叶健;“十字路口”上的创新求索[N];辽宁日报;2008年

7 记者 潘荣进;三产业集群入选“中国百佳”[N];泰州日报;2008年

8 记者 晏飞邋通讯员 廖丽君;中山四个产业集群跻身“全国百佳”[N];中山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舒晴;产业集群面临转型新课题[N];中国改革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陈yN淼;王元:中国产业集群正面临重大转变[N];中国工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江明;产业集群生态相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焦爱英;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陈芳;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黄志启;知识溢出和产业集群中企业研发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6 金潇明;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螺旋型知识共享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付京;欠发达地区的循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洁;综合比较优势视角下的中国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鲁开垠;产业集群核心能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10 赵剑冬;基于Agent的产业集群企业竞争模型与仿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川;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集群的关联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苏晓亮;产业融合环境下的移动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3 刘鑫;论中国产业集群的构建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4 王旺兴;产业集群内企业战略的选择[D];武汉大学;2004年

5 闫建超;中国产业集群的国家竞争优势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6 盛春梅;桐乡羊毛衫产业集群的升级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冬华;欠发达地区政府公共服务支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小梅;基于知识转移和知识创新的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大伟;吉林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云峰;中国省级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40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240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e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