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我国银行业跨国并购风险识别、测评及防范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8 07:55
【摘要】:跨国并购是我国银行走向国际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准确识别银行跨国并购前、中、后的风险,对这些风险进行准确的测评,是银行成功防范跨国经营风险的基础,也关乎整个并购的成败及后续经营绩效的好坏。基于这一认识,本文系统全面的研究了我国银行跨国并购过程中的风险识别、风险测评,并提出了一些风险防范措施。全文以介绍银行跨国并购风险管理相关的概念、相关理论与相关测评方法如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灰关联分析法等方法论为逻辑切入点,以对我国银行业海外并购的历史、特点与动因的纵横梳理为辅助线,全面分析了我国银行跨国并购的前期筹备阶段、谈判磋商阶段和并购后的整合阶段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影响因素,认为我国银行跨国并购风险主要包括并购准备阶段的国家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战略决策风险和估计风险等,而并购谈判阶段主要有财务风险、反收购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风险等,在并购整合阶段主要有银行规模不经济风险和整合风险(经营、文化、人力资源的整合风险)。在风险界定的前提下,文章结合中国建设银行收购巴西BIC银行的案例,实证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拉美银行的风险。分析的结果是在并购准备阶段,政治风险较小、经济风险不容忽视、法律风险不大、战略风险较低;在并购谈判阶段,虽然因为善意接管反收购风险也极低,但存在着较大的信息不对称风险、财务风险;因此,这次并购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并购后的整合阶段。接着,文章应用AHP-GRAP模型测评这些风险。最后文章提出要对银行跨国并购风险进行分段式防范,强调银行在不同的并购阶段就要针对不同的风险进行定点防控。
[Abstract]:Cross-border M & A is one of the main ways for Chinese banks to internationalize. Accurately identifying the risks before, after, and evaluating these risks is the basis for the banks to successfully guard against the risks of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and also relates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whole M & A and the performance of subsequent operations. Based on this understanding,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studies the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in the process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Chinese banks, and puts forward some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s related to risk management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relevant theories and relevant evaluation methods such as fuzzy evaluation metho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ologies, this paper takes the history of overseas M & A in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as a logical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isk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preparatory stage, negotiation stage and integration stage of cross-border M & A in China. 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risk of cross-border M & A of Chinese banks mainly includes the national risk (political risk, legal risk, economic risk), strategic decision risk and estimated risk in the preparation stage of M & A, while the main financial risk exists in the negotiation stage of M & A. Anti-takeover risk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risk, in th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integration stage, there are mainly bank scale uneconomic risk and integration risk (management, culture, human resources integration risk). On the premise of risk defini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isk of oversea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Latin American banks by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ase of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CB) acquiring BIC Bank of Brazil. The result of the analysis is that in the stage of preparing fo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he political risks are relatively small, the economic risks cannot be ignored, the legal risks are small, and the strategic risks are low. In the M & A negotiation stage, although the risks of taking over the takeover in good faith are also extremely low, However, there is a large information asymmetry risk, financial risk; therefore, the risk of M & A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integration stage after M & A. Then, the paper uses AHP-GRAP model to evaluate these risks. Finally,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risk of cross-border M & A of banks sh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and emphasizes that banks should aim at different risk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M & A.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3;F2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廉鹏飞,曲峰;跨国并购的发展及其对东道国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06期

2 桑秀国;跨国并购:发展趋势及动因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01年06期

3 潘爱玲,杨国昌;跨国并购的特点、影响及我国的对策[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褚东风,黄汉江,褚东伟;面对跨国并购中国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阚文;;跨国并购进入冷冻期?[J];财经界;2001年10期

6 崔健;简析日本的对内跨国并购[J];现代日本经济;2002年04期

7 侯锦;我区企业如何应对跨国并购浪潮[J];理论研究;2002年04期

8 唐礼智;全球跨国并购的新特征及动因透视[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宋群,陈长缨;跨国并购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10期

10 唐任伍;王宏新;;全球跨国并购的特点、动因及影响因素[J];经济管理;2002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世坤;韩爱琼;叶华;;跨国并购与经济周期相关性研究——美国跨国并购与经济周期相关的实证分析[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玉萍;王代敬;;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探析[A];全国高师《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胡新欣;刘冀生;蔡来兴;薄启亮;张志勇;刘建功;;跨国并购与兼并重组[A];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008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8年

4 楼朝明;;中美企业间跨国并购中的“经济安全”问题——基于利益集团的分析视角[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肖江岭;;跨国并购发展战略的思考[A];2012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魏磊;;全球跨国并购形势分析及中国对策[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7 胡明晨;吴国蔚;;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并购的策略分析及建议[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聂聪聪;;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反周期跨国并购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9 王铁栋;徐娴;;价值链全球布局的战略考量——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新视角[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10 马晓芸;谢洪明;;跨国并购对R&D投入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杰;全球跨国并购八大特点[N];国际金融报;2002年

2 王国进;中国企业走好跨国并购之路[N];文汇报;2005年

3 周明;跨国并购交易总额达到21.28亿美元[N];中国证券报;2007年

4 张芝年;英国对跨国并购活动的监管[N];经济日报;2007年

5 张娜;一场关于“跨国并购”的思想交锋[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6 高析;对当前跨国并购若干问题的思考[N];中国信息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唐真龙;加速国际化 跨国并购额达186亿美元[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郑晓波;中国市场跨国并购金额翻番[N];证券时报;2008年

9 刘丽靓;跨国并购应在危机中不断发展壮大[N];证券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唐福勇;经济低迷为跨国并购提供机遇[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中文;跨国并购的宏微观经济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2 张寒;跨国并购的理论、运作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马金城;跨国并购的效率改进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4年

4 里光年;发展中大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叶建木;跨国并购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杨镭;跨国并购与政府规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顾卫平;管理跨国并购——基于契约和资源整合的模式[D];复旦大学;2004年

8 楼朝明;中美企业间跨国并购中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9 姚战琪;跨国并购:对市场结构变动及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何映昆;跨国并购对东道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俊;我国大企业集团跨国并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邸春雨;经济转型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D];辽宁大学;2008年

3 徐刚;跨国并购战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4 刘影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D];外交学院;2005年

5 甄海涛;关于跨国并购的若干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陈奇;核心能力培育视角的跨国并购整合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7 张媛;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杨培强;跨国并购的动因、效应及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9 高玉玲;联想集团跨国并购及整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0 骆兴顺;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78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278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d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