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公开市场操作与间接货币调控——对央票操作及其基准利率作用的实证分析
[Abstract]:Since 1990s, indirect monetary policy control with short-term interest rate as the target has become the universal mode of monetary policy operation of major central banks in the world. Taking the United State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main modes of open market operation and central bank interest rate regulation, and summarizes the open market operation in China for more than 10 years, especially since 2003. The analysis points out that central bank interest rat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entral bank benchmark interest rate.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entral bill interest rate has a long-term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with the main money market interest rate and is the Granger cause of the money market interest rate, and the central ticket interest rate has a significant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output gap and inflation gap. It shows that China can carry out indirect monetary policy regulation through guiding interest rate. Finally, the problems of open market operation and indirect monetary policy regulation in China are analyzed, and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分类号】:F82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2 戴根有;中国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实践和经验[J];金融研究;2003年01期
3 秦海英;内生货币供给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及启示[J];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4 张代强;张屹山;;前瞻性利率规则在我国的实证研究——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的变参数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5 张晓慧;;走向间接调控的中国货币政策[J];中国金融;2008年2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宏清;试析中央银行的冲销政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曹勇;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黄晓畅;;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关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探索[J];北方经济;2012年04期
4 段京怀;论宽松的货币政策适用的条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王宏涛;张鸿;;中国CGG货币规则模型的建立及其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6期
6 袁靖;;规则与相机抉择货币政策适度性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余元全;;资产价格影响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兼论当前高物价的根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朱睿博;;从货币供应量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9 戴国海;;McCallum规则与Taylor规则在我国的比较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7期
10 李雪;;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方式的博弈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薛鹤翔;许志伟;罗大庆;;投资流动性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能稳定经济吗?[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刘明;;试析通货紧缩期间的利率政策[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莉;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范建华;股票市场稳定性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韦邦荣;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0年
4 陈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D];南开大学;2010年
5 关大宇;基于货币政策传导的金融条件指数构建及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勤;基于消费者保护的金融监管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庞菁菁;我国利率波动传导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姜梅华;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搏;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李霜;动态随机一般均衡下中国经济波动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小锋;利率规则在我国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俊芳;我国货币政策对产出的传导渠道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娜;有关中国通货膨胀压力和趋势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尚楠楠;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可行性检验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汪明明;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林景润;我国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及经济波动的非对称性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刘安禹;名义利率与中国经济波动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星;泰勒规则在我国的实证检验[D];浙江大学;2010年
9 焦元;我国证券市场稳定性与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徐建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基准利率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2 陆军,钟丹;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协整检验[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3 刘斌;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及在我国的应用[J];经济研究;2003年09期
4 戴根有;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J];金融研究;2000年09期
5 刘斌,张怀清;我国产出缺口的估计[J];金融研究;2001年10期
6 范从来;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J];金融研究;2004年06期
7 刘斌;;稳健的最优简单货币政策规则在我国的应用[J];金融研究;2006年04期
8 袁鹰;;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与运用[J];金融研究;2006年11期
9 钱小安;;流动性过剩与货币调控[J];金融研究;2007年08期
10 陈人俊;1993年上海同业拆借市场概述[J];上海金融;199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德奎;;告示效应:基于我国货币市场利率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07年04期
2 张磊;;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J];经济师;2009年03期
3 滕永洲;;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分析[J];黑龙江金融;2008年02期
4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与货币政策取向[J];首席财务官;2009年05期
5 彭兴韵;;从“从紧”到“适度宽松”的转变——2008年货币政策评述[J];中国金融;2009年01期
6 张晓慧;;走向间接调控的中国货币政策[J];中国金融;2008年23期
7 徐杰;;金融开放与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孙宇晖;张小燕;;货币政策效果与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J];税务与经济;2009年01期
9 金言;;准确预判政策动向 积极应对政策“微调”——2009年下半年货币政策展望及我行的应对措施[J];中国城市金融;2009年09期
10 姚余栋;;姚余栋:货币政策应当及时从稳健转为积极[J];中国经济快讯;2001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硕思;黄建新;;人民币基准利率的AGARCH非参数模型[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2 温彬;;我国利率市场化后基准利率选择的实证研究[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3 刘惠蓉;;投资项目经济效果评价指标适用性分析[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高珂;时光;;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出现倒‘V’型转变原因浅析[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惠芳;;货币政策调整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A];2008湖南商务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获奖论文专刊[C];2008年
6 杨大楷;;企业债券利率环境的实证分析[A];投资经济专业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计军恒;;论我国国债市场的改革和完善[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庞洪梅;;当前货币政策与投资增长的博弈[A];投资增长速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胡金;;论金融宏观调控中的公开市场业务[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10 胡曙光;;中国经济增长之谜:一种政治经济的解释——兼论当前投资过热问题[A];投资增长速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东海证券 陈继先;央行资金回笼力度有望加大[N];中国证券报;2007年
2 记者 王宇 姚均芳;重启3年期央票,有助抑制通胀抬头[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陆文磊 屈庆;阶梯式央票利率期限结构搭就[N];上海证券报;2007年
4 张曙东;今年央票共发行40571亿元[N];中国证券报;2007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清溪;遏制利率升势再祭数量招标[N];证券时报;2006年
6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 水汝庆 孙国峰;2002年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与思考[N];金融时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胡进之;节后资金又充裕 市场利率可能再度下降[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8 清溪;同业拆息平稳 资金面依旧宽松[N];证券时报;2007年
9 周文渊;央票利率连平 紧缩调控费思量[N];中国证券报;2008年
10 顾惠忠;盯住货币政策投资[N];中国证券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文磊;基准利率传导和管理的金融市场微观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丽娟;我国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汪洋;国债的金融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4 白静;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5 袁靖;规则与相机抉择货币政策我国应用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郭红兵;我国基准收益率曲线的构建及其货币政策关联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7 付岱山;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中国金融宏观调控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8 何来维;表外工具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闵远光;利率平滑操作的宏观微观合意性-理论、机制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于建忠;中国债券市场定价过程中的主体行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明健;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2 管燕婕;我国基准利率国债交易特征与交易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张辉;国债市场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4 汪建明;我国过渡时期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基准利率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王辉;我国金融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周莉萍;论我国基准利率的选择及市场形成条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光;论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8 苏靖;推进SHIBOR在市场利率体系中的基准地位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欧阳修顺;基于SHIBOR运行效应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吴艳;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拟合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790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279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