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密集型上市公司劳资财务公平评价研究——来自2004—2011年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Abstract]:Unfair salary income induces labor disputes, which is harmful to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Based on the relative concentra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and the difference of ultimat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this paper selects China's Shanghai and Shenzhen A-shares as samples from 2004-2011 to 2004-2011, including state-owned and non-state-owned labor-intensive listed companie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salary income of ordinary employees in state-owned companies is on the rise, while that of ordinary employees in non-state-owned companies is on the decline. The operating income created by ordinary employees in non-state-owned companies is higher than that in state-owned companies, and the proportion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income in state-owned and non-state-owned companies is on the rise. The research proves that the common employees of non-state-owned labor-intensive listed companies are unfair in labor finance.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JY015、12BJY017)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8-0384) 四川省2012年基本科研青年教师启动基金资助项目(2012SCU11)
【分类号】:F275;F832.51;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磊;王昭凤;;中国现代部门劳动分配比例的变动趋势与影响因素——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贸研究;2009年01期
2 吕长江;赵宇恒;;国有企业管理者激励效应研究——基于管理者权力的解释[J];管理世界;2008年11期
3 罗长远;张军;;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经济学解释——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5期
4 方军雄;;劳动收入比重,真的一致下降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发现[J];管理世界;2011年07期
5 张车伟;薛欣欣;;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工资差异及人力资本贡献[J];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6 白重恩;钱震杰;武康平;;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决定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8期
7 李稻葵;刘霖林;王红领;;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8 黄先海;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成因分析——基于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视角[J];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9 陈冬华;范从来;沈永建;周亚虹;;职工激励、工资刚性与企业绩效——基于国有非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10年07期
10 权小锋;吴世农;文芳;;管理层权力、私有收益与薪酬操纵[J];经济研究;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Farmers' Income Increas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12期
2 王浩;;河南省农民增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3 赖德胜;孟大虎;苏丽锋;;替代还是互补——大学生就业中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合作用机制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01期
4 安铁通;;管理劳动:价值创造及财富分配[J];商业研究;2012年05期
5 王秀模;李研妮;刘茜;;中国工业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趋势与政策取向[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张全红;;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及变化原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J];财经科学;2010年06期
7 陈本凤;周敏;;基于产业视角的劳动收入份额分析[J];财经科学;2011年07期
8 王晓芳;高榴;;教育提升了劳动收入占比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科学;2011年09期
9 高东胜;冯涛;;房地产价格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互动关系——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1年11期
10 闫肃;;产业结构变迁、劳动力转移与收入分配——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超;;超金融化与美国金融危机:基于具体劳动分配与金融资本分配的维度[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孙永平;叶初升;;资源开发是否恶化了西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王维国;潘祺志;;价格扭曲、要素替代、相对效率与工业节能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4 王丰;;第五十一章 人态和谐视域的企业内部风险规避探析[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9~2010)[C];2009年
5 黄桂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划分方法和产业规模度量——基于1993—2007年行业数据的模糊聚类方法[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6 丛屹;闫亚玲;;劳动要素份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解释[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7 张长生;;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基于“三步走”现代化战略实施以来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演变的分析[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薛鹤翔;;中国的产出持续性——基于刚性价格和刚性工资模型的动态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谢攀;;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杨兴全;张丽平;;控股股东控制、管理层激励与过度投资值[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3 花贵如;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5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8 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张红宇;公平与效率视阈下的政府经济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波强;我国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谢小勇;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4 吕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居民消费[D];湘潭大学;2010年
5 余璐;CEO激励对公司创业导向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6 余小阳;上海职能总监期望薪酬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孙磊;劳动者收入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8 张冰;管理者权力与股票期权激励有效性[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任国良;上市公司高管薪酬非线性激励研究:基于股东和高管风险匹配视角[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朱璐璐;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人力资本投资及收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宗益,宋增基;上市公司经理持股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赖普清;;公司业绩、治理结构与高管薪酬——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宁光杰;;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工资形成机制——来自各省面板数据的证据[J];财经研究;2007年02期
4 戴新民;汪晓东;;企业财务公正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年12期
5 姚艳虹;曾德明;;高层管理者激励方式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1期
6 胡铭;上市公司高层经理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3年04期
7 姜磊;王昭凤;;中国现代部门劳动分配比例的变动趋势与影响因素——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贸研究;2009年01期
8 丁启军;;行政垄断行业的判定及改革[J];财贸研究;2010年05期
9 李雪筠;建立正常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 缩小居民收入差距[J];财政研究;2003年06期
10 唐清泉;朱瑞华;甄丽明;;我国高管人员报酬激励制度的有效性——基于沪深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河南财经学院会计学院院长、教授 薛玉莲;[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济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黄兴年;[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纳超洪;管理权力、自由裁量性投资与高管薪酬[D];暨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秀玲;;采取科学对策处理劳资纠纷[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年05期
2 霍志花;;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10期
3 西凌;;争端骤起——劳资纠纷扫描[J];劳动理论与实践;1994年06期
4 马海燕;蒋世科;;劳资矛盾不独国有企业[J];中国商界;2002年04期
5 陈明星;;警惕新一轮劳资纠纷高峰到来[J];中国发展观察;2008年11期
6 南京东路街道课题组;黎明琳;张恺诚;;关于完善社区中小企业劳资纠纷防控机制的探索与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年05期
7 何承志;李建平;;转型时期依法消解企业劳资纠纷的探索[J];江南论坛;2010年11期
8 张礼英;;试论我国农民工劳资纠纷解决机制[J];商品与质量;2010年SA期
9 陈坚龙;陈景敏;;当前劳资纠纷申诉案件的特点、成因和检察对策[J];法治论坛;2010年04期
10 张秋生;解决劳资纠纷的正确途径[J];北京党史;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翟玉娟;姚文胜;;建立劳资恳商机制:从源头上化解劳资纠纷[A];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曹阳;;就业压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渐进性[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3 裘凯音;;建立长效机制 和谐劳动关系[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4 胡珏珏;;关于构建“区镇村片线联动外劳调解网络”的思考和初探[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5 凌宏康;;东莞市循环经济试点研究[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6 汪华;;劳资冲突视野下社会保障有效性与合理性的反思——基于20世纪上半叶上海社会保障的一项实证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7 彭新万;;对当前就业优先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一些思考——基于财政政策结构的就业效应分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林中;;浅议和谐社会与和谐劳动关系[A];提升核心竞争力——浙江省经营管理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汇集[C];2005年
9 李玉江;陈培安;;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石敬辉;;加入WTO国内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邓聿文;对待劳资纠纷不能掉以轻心[N];国际金融报;2004年
2 王云文邋胡光;五项举措化解劳资纠纷[N];江苏法制报;2008年
3 肖勇 祝佳林 张建忠;岳池着力化解劳资纠纷[N];广安日报;2008年
4 黄思敏;始兴建立健全劳资纠纷预警机制[N];韶关日报;2010年
5 记者塔娜 通讯员周从保;州劳保局妥善处理一起劳资纠纷[N];博尔塔拉报(汉);2011年
6 本报记者 况莎;化解劳资纠纷 促进经济发展[N];贵阳日报;2009年
7 记者 杨丽萍;3天可完成纠纷调解[N];深圳特区报;2009年
8 记者 钟润生 通讯员 徐仕泉;公明重大劳资纠纷实现零记录[N];深圳特区报;2006年
9 何筛平 周逸敏 Q孟推,
本文编号:2289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289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