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日元供给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10-31 21:33
【摘要】: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历了长达20年的经济低迷,并长期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为刺激经济增长和摆脱通货紧缩的困扰,日本在世界上率先实施了“零利率”及量化宽松型的货币政策,但日本宽松型的货币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相反,是长达二十年的经济低迷与通货紧缩。 本文通过对泡沫经济前后日本经济运行状况与货币政策效果的比较分析,主要研究了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的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与引起日本货币政策效果变化的原因以及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启示。 本文首先通过定性分析认为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的货币政策是失效的,并通过对日本货币供给量M2+CD和基础货币供给量增长率的对比,认为造成日本货币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日本货币乘数及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导致日本货币供给量增长率相对泡沫经济破灭前下降,造成货币供给量相对不足,从而无法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和消除通货紧缩。另外,日本近年来储蓄率的下降、零利率导致的流动性陷阱、不断增长的巨额财政赤字、日本对外投资净流入的增加、日元国际化以及商业银行信用创造功能的降低等都减少了日元供给量,导致日本货币政策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同时,本文还运用数学方法证明了日本货币乘数下降的原因是由于通货/存款比率的上升。 在实证分析部分,采用Eviews6.0对1991——2011年期间日元供给量M2+CD与名义GDP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M2+CD与名义GDP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进一步支持了定性分析的结论。 本文认为日元供给增长率的降低是日本近年来经济萧条和出现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日元供给的减少也是日元升值并造成日本失业率上升的原因之一,同时导致日本财政赤字的进一步加剧。 虽然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如何有效的实施货币政策以保证国内经济稳定增长和防止通货膨胀高企,是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借鉴日本货币政策失效的原因,应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进行有效控制并在货币政策制定之前对货币乘数及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进行准确的预测,以保证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Abstract]:After the bubble burst in 1991, Japan experienced a 20-year economic downturn and long-term deflationary pressures. In order to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 and extricate itself from deflation, Japan has taken the lead in implementing the "zero interest rate" and the monetary policy of quantitative easing in the world. It is two decades of economic downturn and deflation. In this paper,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Japan's economic operation and monetary policy before and after the bubble economy is carried out.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whether the Japanese monetary policy is effective since the bubble economy burst and the reasons that cause the change of the Japanese monetary policy effect and the enlightenment to the monetary policy of our country. This paper, through qualitative analysis, thinks that Japan's monetary policy is invalid after the bubble economy burst, and compares the growth rate of Japan's money supply M2 CD with the basic money supply.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failure of Japan's monetary policy is the decline of the Japanese currency multiplier and currency velocity, which leads to the decline of the growth rate of Japanese money supply relative to the bubble economy before the bursting, resulting in the relatively insufficient amount of money supply. This can not effectively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and eliminate deflation. In addition, the decline in Japan's savings rate in recent years, the liquidity trap caused by zero interest rates, the growing huge fiscal deficit, and the increase in Japan's net outward investment inflow,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Japanese yen and the reduction of the credit creation func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have reduced the supply of Japanese yen, resulting in the failure of Japanese monetary policy to play an effective role. At the same time, the mathematical method is used to prove that the decline of Japanese currency multiplier is due to the increase of currency / deposit ratio. In the part of empirical analysis, Eviews6.0 is used to test the causality between M2 CD and nominal GDP in the period of 1991-201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no Granger causality between M2 CD and nominal GDP. The conclusion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is further supported.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decrease in the growth rate of Japanese yen supply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Japan's economic depression and deflation in recent years. In addition, the decrease in the supply of Japanese yen is also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yen and the rise of the Japanese unemployment rate. At the same time, leading to a further increase in Japan's fiscal deficit. Although our country's economy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rapid growth, but facing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nd domestic inflationary pressure, how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monetary policy to ensure stable growth of the domestic economy and prevent high inflation, It is the main problem that our country monetary policy faces. Based on the reasons of the failure of Japan's monetary policy, the credit scale of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and the changes of monetary multiplier and currency velocity should be accurately predicted before the formul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our monetary policy.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4;F131.3;F823.13;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梅;;我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投资影响实证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2 张鸣;;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指标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07期

3 郭瑛琰;;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有效性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5期

4 邵红;;美国的价格控制与价格政策(续二)[J];价格月刊;1990年01期

5 王晨辉;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J];江苏商论;2005年06期

6 王雅龄;;货币政策和通胀预期[J];西部论丛;2009年08期

7 张馨予;胡旭;;我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有效性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年18期

8 马方方;田野;;虚拟经济下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结合中国经济的实证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9 刘孝亮;刘蕾;;当前中国经济通胀成因的实证分析——货币理论的视角[J];经济视角(下);2011年04期

10 谷云波;;货币政策与房地产市场关系实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超林;;1984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演变[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张国良;曲国库;;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效果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刘莉亚;;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差异化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4 朱孟楠;严佳佳;;货币替代对货币政策运行的影响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许坚;;运用土地政策调控宏观经济可以弥补货币政策的不足[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四个全国“土地日”:坚持科学发展观 珍惜每一寸土地论文集[C];2004年

6 曹永琴;;贫困是非对称货币政策的副产品吗?——理论及基于中国1952—2006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7 孙日瑶;;论货币政策的不完备性与我国对策[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8 闫素仙;;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刘锡良;李镇华;;信用配给理论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李增刚;;货币问题的新政治经济学[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助理 特约撰稿 李建军;财政政策须及时退出 货币政策当稳健转型[N];中国经营报;2010年

2 陆前进;央行货币政策应相机抉择[N];上海金融报;2010年

3 中国银河证券公司 高级经济学家 博士生导师 苑德军;管理通胀预期要处理好三个关系[N];上海证券报;2010年

4 中国人民银行秦安县支行副行长 李来福;秦安支行:从六个方面有效实施货币政策[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李可邋高洪艳 实习记者 宋菲;从紧的货币政策会淡出[N];中国贸易报;2008年

6 记者 李倩;央行雷霆行动 落实适度宽松[N];金融时报;2008年

7 闫立良;周小川:制定货币政策要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N];证券日报;2008年

8 董少鹏;“适度宽松”早有量化指标 无须担忧朝令夕改[N];证券日报;2009年

9 兴业银行 资深经济学家 鲁政委;流动性“极度宽松”转向“适度宽松”[N];中国证券报;2009年

10 林纯洁 胡刘继;宽松货币政策带动商品价格重回上升轨道[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庆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胡新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孙志贤;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张龙;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配合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10年

5 苏瑜;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卢佳;贸易信贷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尹燕海;物价稳定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构建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8 张西征;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决策[D];南开大学;2010年

9 伍戈;转轨经济中的商业银行特征与货币政策效率[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刘艳武;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与选择[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羽;货币政策的通胀与通缩效应[D];吉林大学;2011年

2 熊瑛;论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D];武汉大学;2005年

3 周游;货币政策对住宅价格传导效应的区域性差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岳小珍;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徐子尧;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6 周晔;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7 邹忠伟;金融开放条件下的中国货币政策[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8 庞拥军;资产价格波动下的货币政策选择[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瑞丽;试析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的关系[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徐英吉;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03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303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e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