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介发展与技术进步——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new Schumpeter growth model in endogenous economic growth theory, financial development can promot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promote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uses provincial panel data in mainland China to te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onsidering the degree of autonomy of bank credit decision-making, the propor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individual loans to total loans is used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fter controlling human capital,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patent protection level and securitization level,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xplanation for technological progress.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区域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理论及其来自长三角地区的经验证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金融结构与产业集聚互动机制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基于浙江制造业的研究”的前期研究成果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金融学)对本文的资助
【分类号】:F224;F832;F1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明志;中国的M_2/GDP(1980—2000):趋势、水平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2 张军,金煜;中国的金融深化和生产率关系的再检测:1987—2001[J];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南成;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货币政策的运用[J];财经科学;2002年02期
2 杨珂;;基于不同视角对中国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分析[J];财经科学;2007年07期
3 孙健,辛然;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原因探析[J];财经研究;2002年03期
4 韩大海;张文瑞;高凤英;;区域金融生态影响区域金融资源配置的机理[J];财经研究;2007年04期
5 卓凯;金融深化与经济效率负相关:基于信贷配置扭曲的解释[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1期
6 胡少维,刘青;中国金融发展与思考[J];当代财经;2002年02期
7 胡智,邱念坤;中国“超额货币”成因的进一步检验[J];当代财经;2005年07期
8 魏永芬;关于我国M_2与GDP的比例的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魏永芬;货币供求与M_2对GDP的比例[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10 熊红轶;张先峰;;中国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检验[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韩平;李斌;崔永;;我国M_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货币供应量与政策选择[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2 方军雄;;所有制与经营绩效之谜:政策优势还是管理优势?[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青;外资与货币政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2 温建东;人民币自由兑换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章和杰;中国金融制度的风险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南守重;金融深化、金融体制发展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毛剑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及其强弱的实证研究——基于1978~1999年的计量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6 卢庆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尉高师;转型期中国宏观经济的波动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安翔;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易行健;经济转型与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函数: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刘艳武;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与选择[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晓佳;我国技术进步的测度[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年
2 郑志宏;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制度变革与金融支持[D];厦门大学;2001年
3 时卫干;中国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4 王璇;经济全球化下我国货币供给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5 张学晖;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取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宋阳;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7 李文龙;M_2/GDP比值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一种理论诠释[D];暨南大学;2002年
8 阳小晓;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9 许晨光;中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03年
10 辛然;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的原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2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3 周立,王子明;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978-2000[J];金融研究;2002年10期
4 周立,胡鞍钢;中国金融发展的地区差距状况分析(1978—1999)[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陈钊,陆铭,金煜;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对于面板数据的估算[J];世界经济;2004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巴音;李绍芳;;江苏无锡:“530”计划转变中小城市发展方式[J];中国人才;2011年11期
2 中国农业银行湖南分行课题组;许涛;徐超红;;金融助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湖南省农村城镇化建设与金融发展的实证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1年06期
3 高建刚;;制度变迁、空间外溢效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李东红;;企业增长波动对价值创造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6期
5 闵琳佳;;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外资;2011年16期
6 ;石化行业“十二五”节能减排重点的确定[J];川化;2011年03期
7 郭甲蕾;肖骞;李俊江;;基于VAR分析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应重点投资的教育阶段[J];中国外资;2011年12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再贵;;新农保、农民收入与内生增长[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2 刘玉录;;建设内生增长/宜居城市中的天津房地产业[A];民革组织为天津市“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做贡献主题研讨会材料[C];2010年
3 施宏伟;王发年;;内生增长过程的知识共生模型与科技信息效用优化目标[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官卫华;何流;姚士谋;;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兼谈人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何晓虎;何伦志;;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吗?——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N];南京日报;2011年
2 记者 杨沛洁 实习生 杨洁 张帆;技术创新驱动中平能化内生增长[N];平顶山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晓玉;转方式须着力扩大内需 战略新兴产业助经济内生增长[N];通信信息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王启明;拓宽城市“原动力” 立志实现新崛起[N];中国企业报;2010年
5 本报实习记者 芦丽琴;中机企协:增强战略管理意识[N];中国工业报;2010年
6 胡菊芹;动真格才能真转变[N];科技日报;2010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研究员 尹中立;住房“掠夺”了居民10万亿元财富[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8 经济学博士 宏观经济观察研究人士 傅勇;经济降温:为了增长更合理更平衡[N];上海证券报;2010年
9 傅勇;经济加速下滑可能性不大[N];上海金融报;2010年
10 本报评论员;更坚定地践行更有效地转调[N];德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云航;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内在关联与影响的经济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2 杨万利;土地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3 丁谦;公共支出对农业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林高榜;创新异质性与中国技术进步[D];浙江大学;2012年
5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李涛;节能减排管制下中国低碳经济转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王建功;中国工业化的咽喉之道[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邢利民;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内生增长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9 刘振兴;异质性企业视角下的出口动态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李峰;金融发展、金融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俊霞;金融中介发展与制成品出口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2 付晓晨;金融中介发展与出口增长二元边际[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3 凌敏;浙江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致浩;我国金融中介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段玉芳;开放经济下的贸易、环境与城市化的内生增长关系模型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李冬;人力资本的随机内生增长模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钟智;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丁孟;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一般化模型与中国经济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9 王珏;内生时间偏好与最优增长[D];武汉大学;2005年
10 李里平;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原因分析与城市化模式的选择[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631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363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