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贸易摩擦、贸易壁垒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9 07:26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与90个国家之间的面板数据,对贸易壁垒与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实证分析后表明,贸易壁垒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两种效应:一是空间效应,即对中国实施贸易壁垒的国家较未实施的国家会显著引发中国对该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二是时间效应,贸易壁垒实施5~7年后将显著诱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Abstract]:Based on panel data between China and 90 countries,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rade barrier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The results show that trade barriers have two effects on China's FDI: one is spatial effect. That is to say, the countries that implement trade barriers to China are more likely to cause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han those countries that do not implement trade barriers. Second, the time effect, 5 ~ 7 year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rade barriers will significantly induce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作者单位】: 贵州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院;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JL080)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011ZDXM005)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EYD022) 贵州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1]LKC2019)的资助
【分类号】:F832.6;F752.0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卢进勇,郑玉坤;化解反倾销困局——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与应对反倾销[J];国际贸易;2004年03期

2 李猛;于津平;;东道国区位优势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动态面板数据广义矩估计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3 徐世腾;;中国海外直接投资中的贸易保护因素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1年07期

4 杜凯;周勤;;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贸易壁垒诱发的跨越行为[J];南开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冬青;刘厚俊;;中国OFDI反向技术溢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东道国制度环境的视角[J];财经研究;2012年05期

2 孙文莉;伍晓光;;汇率、贸易壁垒与企业“诱发性”对外投资决策[J];财贸研究;2012年02期

3 焦知岳;靳丹丹;;我国企业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应对反倾销的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3期

4 李兰军;;我国遭遇反倾销的现状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8期

5 邹昆仑;;我国遭遇反倾销的双边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J];当代财经;2008年08期

6 刘文静;周永生;辛宇;;引入微笑曲线分析中国企业遭遇反倾销的原因与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8年05期

7 蔡之兵;祖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模型[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8 张菀m:;;反倾销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的研究进路[J];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9 唐凌;;倾销与反倾销的经济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7期

10 王英辉;;基于品牌生命周期理论的反倾销应对策略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祖强;蔡之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模型[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春明;;论反倾销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其启示——以美国为例[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灏;中国遭受反倾销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救济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2 奚俊芳;基于垂直市场结构的我国反倾销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刘明前;我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都亳;WTO贸易救济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5 侯兴政;全球与中国反倾销调查特征和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陈愉瑜;外向直接投资与中国外贸演化:机理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2年

7 王方方;企业异质性条件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元博;国际反倾销本质的政治经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邢艳艳;国外对华反倾销的行业特征、动因及影响效应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窦艳;国外对华反倾销措施的贸易与投资效应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4 薛建;倾销与反倾销对进口国相关产业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黄静;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分析[D];外交学院;2011年

6 李翠;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反倾销预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刘芳;我国中小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磊;国际反倾销泛滥与中国对策[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薛美萍;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陈建婷;基于投资国视角的中国OFDI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宏;王建;;东道国区位因素与中国OFDI关系研究——基于分量回归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6期

2 唐凌,李春杰;反倾销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浅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3年03期

3 孙俊;;中国FDI地点选择的因素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2年02期

4 魏后凯;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2年04期

5 赖明勇,包群,彭水军,张新;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6 李辉;;经济增长与对外投资大国地位的形成[J];经济研究;2007年02期

7 沈坤荣;李剑;;企业间技术外溢的测度[J];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8 张建红;周朝鸿;;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制度障碍研究——以海外收购为例[J];经济研究;2010年06期

9 郭杰;黄保东;;储蓄、公司治理、金融结构与对外直接投资:基于跨国比较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0年02期

10 何洁;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进一步精确量化[J];世界经济;2000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春顶;尹翔硕;;就业保护与国际贸易摩擦的产业分布[J];经济评论;2008年04期

2 马坤;;日本在处理贸易摩擦中行业协会的作用及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08期

3 李彬联;;中美贸易政策的博弈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8年06期

4 张戎;;从中美博弈看人民币升值压力分析[J];华北金融;2008年09期

5 赵秋实;;浅谈新型非关税壁垒方式——知识产权壁垒[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8期

6 尚玉红;;论行业协会在应对贸易摩擦中的作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李琴;;对SA8000的正确认识与积极应对[J];企业技术开发;2006年12期

8 张晓芳;;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及其保护[J];特区经济;2006年11期

9 李文峰;刘雪涛;;国内外标准化体系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年S2期

10 李艳丽;;区域一体化与贸易摩擦——三国博弈模型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一桃;;对我国入世的制度效益分析[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胡昌琪;;论技术标准化与专利化的辨证关系——技术标准化与专利化的理解[A];2005年标准化学术论文汇编[C];2005年

3 张琦;;资源约束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探讨[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江静;郑江淮;;行业特质性资源、联盟博弈和第一方实施——以江苏省紫菜协会对日反贸易壁垒为例[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5 马丁·博赛;鲍悦;;欧盟法制计量的新方法 计量器具指令[A];称重科技暨第六届称重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韩云辉;黎建国;范黎;;烟草行业物流标准体系的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毛汉英;;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武汉城市圈“五个一体化”建设[A];2007中国科协年会年会专题论坛报告精选[C];2007年

8 唐红涛;;1985-2006年城乡商品市场分割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娟娟;;WTO背景下贸易与核心劳工标准的接合[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三)[C];2004年

10 曹洪;;世界贸易与国际标准[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卢慧;“兼善天下”式生存[N];现代物流报;2007年

2 吴志红;应对贸易摩擦 行业组织站起来[N];人民政协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邵珍;应对国际贸易摩擦行业协会大有可为[N];文汇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李小彤;贸易摩擦对中国就业影响有多大[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5 本报实习记者 杨井鑫 采写;中国经济仍看好 贸易摩擦要重视[N];中国贸易报;2007年

6 吕壮邋通讯员 潘学中;商会要学会应对贸易摩擦[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7 见习记者 王尔德;贸易壁垒叠加减排压力 开发区“碳盘查”萌动[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8 本报记者 王丽娟;维护就业不能再靠“量增价低”取胜[N];中国改革报;2005年

9 本版编辑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刘洪 本报记者 陈勇;警惕借“质量安全”行贸易壁垒之实[N];经济参考报;2007年

10 武唯邋李小彤;贸易摩擦 对就业影响有多大[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红涛;中国城乡商品市场协调发展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王领;中美贸易摩擦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3 王晓华;中国贸易增长模式的调整[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吴郁秋;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余利红;中美知识产权保护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陈焰;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文博;中国经常项目不平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杨丹;中美贸易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杜晓郁;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劳工标准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10 周艳;汇率变动、贸易失衡与政策选择:中国的经验[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知识产权战略构想[D];东南大学;2005年

2 孙文波;中美反倾销问题博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王雄光;专利技术标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奥媛;中国行业组织在企业出口中的作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5 蒋连娣;纺织品检验监管措施和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冬霞;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竞争力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7 周玲;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及我国的应对措施[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李文文;基于产业安全视角的我国水产品贸易摩擦效应及预警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关雪凌;SA8000标准对中国企业竞争力的影响[D];江南大学;2008年

10 徐若瑜;湖北省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64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364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1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