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贸易与金融发展关系比较——考察质性与量性指标的实证分析
[Abstract]:While ignoring the comparative studies of surplus countries, existing studies on global economic imbalances fail to fully reveal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e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elects China and Germany with different economic backgrounds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of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surplus countries, examines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of trade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answers the controversial question whether trade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are related from an empirical point of view.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rise of China's credit volume is synchronized with the growth of China's trade. The rise of German credit volume will reduce the German trade account surplus. (2) the increase of Chinese credit volume and bank efficiency both lead to trade growth,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credit volume and bank efficiency to China's trade change is basically equal; The increase in efficiency of German banks leads to the growth of trade, which in turn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the technical content of export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China's trade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is still at a lower level, an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powerful trading countries must be synchronized with that of China's financial powers.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金融系与金融研究所;辽宁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境外股东大额持股对中国股市风险的影响”(11AJY013)、 教育部规划项目“金融非均质发展视角下的全球经济失衡研究”(10YJA790157) 教育部专项委托项目“全球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研究”(09JF001) 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金融视角下的中国对外投资效率研究”(11JDXM79006)
【分类号】:F755.16;F835.16;F832;F752.6;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军;;金融虚拟性与金融体系效率——来自中国的实证数据[J];财贸经济;2009年06期
2 晏正君;近年来德国银行业损益变动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07期
3 马淑琴;;中国出口品技术含量测度及其差异分析——基于产品内贸易分类的跨国数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7期
4 陈凯;赵晓菊;;中国、德国和美国商业银行效率差异及其比较优势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9期
5 姚树洁;姜春霞;冯根福;;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效率:1995—2008[J];经济研究;2011年08期
6 祝丹涛;;金融体系效率的国别差异和全球经济失衡[J];金融研究;2008年08期
7 雷达;赵勇;;中美经济失衡的性质及调整:基于金融发展的视角[J];世界经济;2009年01期
8 徐建炜;姚洋;;国际分工新形态、金融市场发展与全球失衡[J];世界经济;2010年03期
9 肖立晟;王博;;全球失衡与中国对外净资产:金融发展视角的分析[J];世界经济;2011年02期
10 黄玲;张映红;;德国新能源发展对中国的战略启示[J];资源与产业;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思宇;杨巨;;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总结与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02期
2 刘尧成;徐晓萍;;我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内外冲击因素——基于BQ分解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0年01期
3 刘尧成;徐晓萍;;供求冲击与我国经济外部失衡——基于DSGE两国模型的模拟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3期
4 陈凯;赵晓菊;;经济增长模式、银行类型与盈利优势[J];财经研究;2012年07期
5 沈军;;金融虚拟性与金融体系效率——来自中国的实证数据[J];财贸经济;2009年06期
6 杨林;吴俊;徐静;;商业银行效率测度:研究综述与展望[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7 王达;项卫星;刘晓鑫;;论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美经济关系失衡及其调整[J];东北亚论坛;2011年01期
8 陆建明;李宏;朱学彬;;金融市场发展与全球失衡:基于创新与生产的垂直分工视角[J];当代财经;2011年01期
9 张红力;刘德伟;;东亚—北美经济失衡与再平衡分析[J];当代亚太;2010年04期
10 陈享光;袁辉;;我国宏观经济研究的最新进展[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田苗;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4 胡超;新形态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失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陈军;新疆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6 王晓辉;全球失衡、全球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微观与宏观机制的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王聪;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D];西北大学;2011年
8 满媛媛;金融开放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业绩效演化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张渠;银行国际化并购与绩效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徐光耀;我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相关性和比较差异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叔飞;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影响因素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戴斯玮;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杨晓庆;基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杨东峰;融资环境对我国出口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5 赵利利;金融视角下的中美经济失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邓颖;金融发展对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晓星;论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合理性[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蔡素贞;全球经济不平衡下中国国际收支现状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程仁杰;全球经济失衡与东亚经济合作[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郝姣波;全球经常项目失衡的可持续性[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爱俭;陈杰;;中国虚拟经济规模适度性研究——基于资本市场效率视角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08期
2 马淑琴;戴晋;;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水平升级的相关因子研究[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3 殷德生;;中国入世以来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决定因素与变动趋势[J];财贸经济;2011年11期
4 李瑞庆;赵筠筠;王艳;王磊;;英国和德国可再生能源制度比较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9年01期
5 祝丹涛;;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经济失衡[J];中国发展观察;2007年11期
6 林东海;欧盟银行业经营环境与发展方向剖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04期
7 罗纳德·麦金农;冈瑟·施纳布尔;霍丛丛;洪郑冲;宋晓丹;;中国的金融谜题和全球失衡[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2期
8 谢锐;赖明勇;;基于产品技术含量分类的中澳两国贸易关系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5期
9 王信;从国际视角看中国如何调整经常项目失衡[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5期
10 华民;;全球经济失衡的触发机制及中国的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云峰;曹旭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效率的关系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7年05期
2 周海玲;;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S1期
3 黄健;;我国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的典型相关分析[J];现代农业;2008年07期
4 杨俊;刘s,
本文编号:2369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369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