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高储蓄率根源的实证分析
[Abstract]:The high savings rate of Chinese residents has long been the concern of all walks of lif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empirical analysis, through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conventional variables that affect the resident savings rat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unreasonable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the root cause of the high saving rate of Chinese residents. Therefore, we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residents' income in the national income,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residents' welfare in the secondary distribution, reduce the Gini coefficient, start the consumption,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人才队伍建设办公室;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83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文;许珊珊;;中美储蓄率差异的原因、影响及解决之道[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2期
2 崔晓娟;;论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经济论坛;2011年06期
3 张朝;;储蓄率过高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及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11年06期
4 谢子光;王情香;;收入 储蓄与居民消费[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6期
5 董丽霞;赵文哲;;人口结构与储蓄率:基于内生人口结构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1年03期
6 周治元;崔小勇;;我国储蓄结构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1年24期
7 张俊;廖宜静;;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区域金融研究;2011年06期
8 王宇;;六月,失衡与汇率再聚焦[J];西部金融;2011年06期
9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詹向阳;邹新;赵幼力;李少君;;辨证分析高储蓄现状 积极开创消费新前景——中国消费现状、启动障碍及前景研究[J];投资研究;2010年01期
10 汪伟;钱文然;;人口老龄化的储蓄效应[J];经济学动态;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纯雄;中国最优储蓄率的决定及宏观经济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2 孙永勇;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3 姚海明;中国金融路径的储蓄向投资转化结构与效率[D];苏州大学;2005年
4 李刚;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D];西北大学;2006年
5 郭英彤;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吉林大学;2006年
6 张春田;中国金融发展、投资与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8年
7 邹达川;资产价格、资本流动与人口结构[D];复旦大学;2008年
8 谈儒勇;第二代金融发展理论和我国的金融政策[D];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9 李颖;基于我国内需结构失衡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10 焦武;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36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43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