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全流通背景下的大股东减持
[Abstract]:After the reform of split share structure is completed, with the release of a large number of restricted shares, non-reduction of large and small shares has become a key issue for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ircles. In this paper, for the first time, a dynamic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reduction of large sharehold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reduction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ir cash flow right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level, but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private interest of control and the return of the external market. And the reduction of holdings is not an inevitable choice.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adjustment cost, the holding reduction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is a continuous dynamic process.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reducti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basically verify the theoretical finding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reduction of the majority shareholders' holding, which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the large shareholders' shareholding after the reform of the split share structure, and also explains the phenomenon of the reduction of the shareholding in the current market to a certain extent.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673056,70803027,70873080)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7-0533)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8BJB003)
【分类号】: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吴超鹏;郑方镳;林周勇;李文强;吴世农;;对价支付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8期
2 沈艺峰;许琳;黄娟娟;;我国股权分置中对价水平的“群聚”现象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3 许年行;吴世农;;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的锚定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4 郑志刚;孙艳梅;谭松涛;姜德增;;股权分置改革对价确定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5 辛宇;徐莉萍;;投资者保护视角下治理环境与股改对价之间的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6 廖理;张学勇;;全流通纠正终极控制者利益取向的有效性——来自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研究;2008年08期
7 王鹏;周黎安;;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所有权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金融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宫天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对其股价影响的实证研究[J];河北金融;2011年09期
2 张琴;邵志高;;国内大股东利益侵占研究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陈修谦;;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及其行为动因探讨[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陈修谦;;论股利政策理论行为学研究视角的演进路径[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韩亮亮;李凯;;民营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控制与资本结构决策[J];管理科学;2007年05期
6 李善民;刘英;陈涛;;家族管理与企业生产率[J];管理科学;2009年02期
7 郝颖;林朝南;刘星;;股权控制、投资规模与利益获取[J];管理科学学报;2010年07期
8 冉戎;郝颖;;终极控制、利益一致性与公司价值[J];管理科学学报;2011年07期
9 窦炜;刘星;安灵;;股权集中、控制权配置与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兼论大股东的监督抑或合谋?[J];管理科学学报;2011年11期
10 熊智;周雪;;“两权分离”产生的代理问题研究综述[J];市场论坛;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方召;周正;曲振涛;;法律保护、控股股东不对称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基于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曾斌;吴锦宇;;市场和政府监管权的比较实证分析——以中国证券市场为例[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袁建国;蒋瑜峰;;市场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本投资[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张海洋;;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决定因素:一个理论模型[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黄磊;杨景岩;;基于EVA的控制权治理效率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刘慧凤;邓阳;张海霞;;所得税改革对公司股利水平决策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潘红波;余明桂;;政治关系、银行业开放与银行治理[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裘益政;孙铮;潘岳萍;;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均衡及其实现路径——以百大集团控制权争夺博弈为例[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许慧;;股权结构、“隧道”行为与股利政策——基于大股东控制权利益实现方式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吉利;邓博夫;毛洪涛;;会计准则改革、股权性质与股权资本成本——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琳;终极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影响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孟丁;基于不同上市方式的两类民营上市公司多元化价值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王柏杰;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浦艳;后股权分置时期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技术效率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宁;基于成长性视角的上市公司现金流量与投资支出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伶俐;公司治理对企业效率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戚文举;超额控制权、投资者法律保护与企业绩效[D];浙江大学;2011年
8 吴敏晓;基于市场交易视角的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玉洁;上市公司治理溢价检验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刘嫦;治理环境、控股股东代理冲突和会计稳健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康涛;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来自中国非流通股转让市场的研究[J];经济科学;2003年05期
2 施东晖;上市公司控制权价值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3年06期
3 金雪军,张学勇;公司控制权研究的新进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08期
4 张华;张俊喜;宋敏;;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我国民营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4年S1期
5 刘芍佳,孙霈,刘乃全;终极产权论、股权结构及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3年04期
6 苏启林,朱文;上市公司家族控制与企业价值[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7 李增泉,余谦,王晓坤;掏空、支持与并购重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8 白重恩,刘俏,陆洲,宋敏,张俊喜;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9 夏立军,方轶强;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10 周黎安,陈烨;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效果: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J];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霄楠;李朋林;;全流通前后股东利益的博弈分析[J];商业时代;2009年33期
2 路倩雯;;全流通进程与A股IPO定价效率联动关系研究[J];经济师;2010年02期
3 罗曼怡;;浅析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资本市场的若干变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边小东;;对股权分置改革的理性认识[J];财会月刊;2009年02期
5 安丽;;浅谈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J];经营管理者;2009年02期
6 安丽;;浅谈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J];经营管理者;2009年03期
7 吴晓求;;股权分置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兼论全流通条件下中国资本市场的若干新变化[J];财贸经济;2006年02期
8 王永泉;孙海洋;;我国主板市场山东上市公司股权全流通问题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0年11期
9 刘伟;;股权分置改革后全流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10年11期
10 吴婧;;股改前后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问题的比较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丽梅;刘晓春;;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常颖;徐金玲;;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及对策[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宋力;张玉春;;股权分置改革后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变化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喻梦颖;肖淑芳;;股改前后,谁在导演现金股利的角色?[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玉灿;魏峗;;基于Fama-French三因素定价模型的股改长期效能研究——以中小板股票为例[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吴文锋;徐晓慧;吴冲锋;;股权分置改革中的投资者市场反应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陈冬;唐建新;;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变迁、股权分置改革与并购收益[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田满文;齐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代理成本动态研究[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海洋;;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决定因素:一个理论模型[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幽然;李好好;;利用GARCH族模型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海股市的波动性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俞叶峰;全流通条件下配股,参加不参加?[N];中国证券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岳敬飞;全流通时代吹响反收购号角[N];上海证券报;2006年
3 华宝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注全流通时代的投资动向[N];上海证券报;2006年
4 卢雄鹰;全流通将带来两大新变化[N];上海证券报;2006年
5 华观发;邯钢争夺战启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6 林阳;多因素制约资金入市[N];证券日报;2004年
7 黄嵘 张岩铭;投行人士质疑全流通硬伤[N];中国经营报;2005年
8 记者 宋海蛟;中工国际:全流通下的负面“标杆”?[N];金融时报;2006年
9 FN记者 高国华;全流通下的股市“新生态”[N];金融时报;2006年
10 ;国家将鼓励中小企业上市[N];民营经济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启帆;全流通导向下A股公司并购信息披露的股价异常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袁怀中;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孙成刚;中国股票市场的功能缺失与根治[D];复旦大学;2004年
4 葛俊龙;中国股市全流通时代的企业并购[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 王岚;股权分置改革时期证券市场困境与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徐迁;中国A股市场股权流通性分割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邓晓卫;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许弘林;QFII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与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陈睿;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市场微观结构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翁洪波;中国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的股东积极主义行为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楚建;股权全流通下上市公司要约收购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贾广东;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补偿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3 冉飞;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于涛;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要约收购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5 闫之博;全流通条件下外资对国内企业的战略并购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6 杨俊;全流通增强国有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有效性?[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李颖;对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后证券市场风险的考察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欢;后股权分置上市公司特征与控股股东行为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9 韩云龙;股权分置改革下公司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10 袁理;中国股票市场内幕交易行为甄别监控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56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456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