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与盈余管理动机
[Abstract]:Loan loss reserve is a kind of provision which is used to cover the expected losses in advance. It can reduce the volatility of the reported earnings and can be used to meet the need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When commercial banks use loan loss preparation for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reported surplus will be positively related to loan loss provision. However, the empirical study of 42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from 2004 to 2007 and the major joint-stock commercial banks in 1993 / 2007 has found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ported surplus and loan loss provision. However, the sample banks do not have the management motivation or management needs, and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motivation of the city commercial banks is weaker, which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specific ownership structure, the holding structure and the management incentives derived from the banking industry in China.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招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9030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790045) 复旦大学“金苗”项目(09JM0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83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许友传;何佳;;隐性保险体制下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行为[J];财经研究;2008年05期
2 李宇嘉;陆军;;银行业前瞻性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方法的研究[J];金融论坛;2008年02期
3 李宇嘉;陆军;陈千里;;贷款损失准备金与信贷紧缩[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3期
4 贾丽,徐子蒙;我国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分析[J];上海金融;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友传;;相机性市场约束与银行风险承担激励[J];财经论丛;2010年04期
2 翟光宇;邓弋威;;我国存款市场信息传递是有效的吗?[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4期
3 许友传;;信息披露、市场约束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J];财经研究;2009年12期
4 巴曙松;张阿斌;朱元倩;;中国银行业市场约束状况研究——基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三支柱视角[J];财经研究;2010年12期
5 马草原;王岳龙;;公众“规模偏好”与银行市场约束异化[J];财贸经济;2010年02期
6 赵旭;;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效率分析[J];金融论坛;2006年12期
7 李宇嘉;陆军;;银行业前瞻性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方法的研究[J];金融论坛;2008年02期
8 马草原;李运达;;限额存款保险与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约束[J];金融论坛;2010年08期
9 黄宪;王露璐;;反思金融危机中的巴塞尔协议——基于金融理论界长期批判的跟踪[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9期
10 陈恩伍;顾楠;;上市商业银行贷款拨备计提发展方向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许友传;银行业风险承担行为与市场约束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佘桂荣;银行监管中的市场约束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张桢;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市场约束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葛春尧;中国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激励有效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吴玮;资本监管与商业银行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志宇;我国上市银行特许权价值的风险自律效应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谢颖;贷款损失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张苇;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中的会计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岳小迪;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会计政策与实务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5 古捷;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D];暨南大学;2009年
6 赵纶;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计提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徐晓羽;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顾望;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取与资本充足率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碧荣;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的影响因素[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张阿斌;中国银行业市场约束状况的多维度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小宪;资本约束,鞭子还是缰绳?[J];银行家;2004年06期
2 李宇嘉;陆军;陈千里;;贷款损失准备金与信贷紧缩[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3期
3 张晓朴,奚莉莉;西班牙的动态准备金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研究;2004年08期
4 孙天琦,杨岚;有关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调查报告——以我国五家上市银行为例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5年06期
5 张正平;何广文;;我国银行业市场约束力的实证研究(1994-2003)[J];金融研究;2005年10期
6 邓顺永;上市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与国际惯例[J];证券市场导报;2002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莹;;我国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因素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6期
2 谭宗琼;;盈余管理可以避免吗?[J];商业会计;2011年23期
3 秦琴;;独立董事与盈余信息质量[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4期
4 莫琳;;浅析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J];海峡科学;2011年08期
5 向志斌;;经济资本和模拟拨备的异同分析[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5年06期
6 蒋卓君;周大伟;;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J];时代金融;2011年18期
7 曾真;;浅析盈余管理本质[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4期
8 郑和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新方式及防范措施探讨[J];商业会计;2011年20期
9 陈晓阳;;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现状与问题探究[J];统计与管理;2010年04期
10 祁剑清;;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永声;;盈余管理的投机与信息行为[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兆国;刘永丽;何威风;;管理者背景特征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赵景文;许育瑜;;两税合并、盈余管理与分析师预期[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高利芳;;证监会处罚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后果及机制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帆;郭斌;;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曹国华;林川;;CEO变更、公司业绩与盈余管理——基于应计盈余与真实盈余的检验[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潘玲;王德武;;辽宁省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实证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8 纪信义;刘政淮;曹寿民;;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报告品质可靠性之影响——以盈余门坎分析探讨[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余怒涛;陈红;;并购绩效、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综述和研究框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邓德军;周仁俊;;控制权转移的制度背景与盈余管理研究——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范年茂;如何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N];山西经济日报;2003年
2 卢中慧;财务报告之盈余管理[N];证券时报;2003年
3 王棣华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谈谈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类型[N];财会信报;2011年
4 王素玲;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亟待治理[N];证券日报;2003年
5 王文辉;谁来管管“盈余管理”[N];国际金融报;2003年
6 陕西巨丰 郝善勇 高大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路还能走多久[N];金融时报;2001年
7 复旦大学会计系 王文辉;谁来管理“盈余管理”?[N];证券时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夏晨;银行一季报隐现“盈余管理” “保守派”占据上风[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9 齐励;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N];中国审计报;2010年
10 李敏;强化资本管理 适应监管新要求[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焱军;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季度分布特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康瑞亨;台湾上市公司转让定价与盈余管理之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高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投资支出的关系研究——融资约束视角[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颖;真实和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及其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5 任春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制定[D];厦门大学;2004年
6 高洁;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雷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银行监督效应研究:理论与实证[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刘晓霞;国有控股公司管理者报酬激励与盈余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傅蕴英;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D];重庆大学;2004年
10 黄新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中的盈余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兆军;“大小非”减持中的盈余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苏子;公司多元化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黄威;基于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的盈余管理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张文京;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5 娄月;基于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6 郑欢;薪酬契约、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金莉;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项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其市场反应[D];浙江大学;2011年
9 尹萌萌;财务重述与持续性盈余管理[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张U,
本文编号:2467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467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