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制度金融学”
[Abstract]:In 2005, American economists Merton (Merton) and Body (Bodie) for the first time explicitly mentioned and defined "(new) institutional finance" (New Institutional Finance, for NIF),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oretical history. Institutional Finance begins in the Theory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国际货币研究所;
【分类号】:F8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海涛;;农村金融生态缺陷及其原因的多视角透视[J];特区经济;2009年06期
2 李崇淮;唐岳驹;张彻;;论战后美国金融制度的演变与美国经济发展[J];国际金融研究;1987年01期
3 刘翠平;论我国体制变迁中的金融制度[J];西南金融;1999年07期
4 方卫星;日本金融制度变革及其前景[J];华南金融研究;2000年02期
5 谷慎;李成;;金融制度缺陷:我国农村金融效率低下的根源[J];财经科学;2006年09期
6 李宗宁;;关系型融资框架下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J];世界经济情况;2006年11期
7 刘佐太;;金融深化理论及中国金融深化的路径选择[J];海南金融;2007年06期
8 任兰英;;非正规金融利弊分析及其规范的法律依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09期
9 程宝山;李果;;中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制度出路[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0年01期
10 胡乃鹏;郭翔宇;张启文;;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制度现状及其问题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蛟;张欣;;新制度金融学与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的反思[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张军;;为什么中国经济强大了,企业没有强大[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姜黎黎;周小亮;;金融制度绩效评价:新思路与初步框架设计[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牛玉钦;;对建立存款保险机制必要性的思考[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5 李锦;;当前信贷热潮的分析与建议[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6 张金城;;供给和需求双重动力推动的我国金融监管演进分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朱晓颖;林非园;张新武;刘凤祥;;第十六章 依据WTO原则规范运作[A];新世纪社会经济变革与理性思考——WTO游戏规则对行为导向价值观念的渗透与影响[C];2002年
8 李健;;从金融运行机制的角度谈科技工业园的国内外比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罗丹程;周娟;;金融深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10 马运全;;金融创新与制度环境:模型框架与实证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水山;韩国农业发展的保障——制度金融市场[N];河北经济日报;2001年
2 见习记者彭长鸿;吴晓求:损害效率的金融制度不可取[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3 郭为;稀缺的社会资源[N];文汇报;2002年
4 ;设立离岸金融中心 挑战现有金融制度[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5 记者 柳立;建立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制度[N];金融时报;2009年
6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下)[N];金融时报;2004年
7 何慧;上海必须再造金融制度[N];上海金融报;2007年
8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生部 梁德思;德国的金融市场及金融制度[N];亚太经济时报;2007年
9 丁曼丽;信心 信用 良知[N];市场报;2008年
10 记者 陶卫红 郭弘;用金融制度创新推动西部大开发[N];重庆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宝祥;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的路径依赖[D];吉林大学;2004年
2 林辉;现代金融制度分析[D];厦门大学;2002年
3 孔令学;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尹矣;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5 张秋云;建国以来金融制度思想演进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段银弟;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姜新旺;内生主导型农村金融体系构建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章和杰;中国金融制度的风险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9 朱剑彪;投资基金制度对金融发展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10 王菁;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制度改革的推进[D];东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宇宁;论西方发达国家混业金融制度与我国的选择[D];厦门大学;2001年
2 张海燕;农村金融保护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黄蕊;论优化企业资本结构[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刘佳刚;我国金融制度选择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01年
5 刘春辉;韩国金融制度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6 李武;行为金融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李洁;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侯正;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黄德勇;非正式金融问题的制度分析[D];贵州大学;2007年
10 王佳;金融制度促进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69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469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