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多重代理与商业银行治理的最优激励契约设计
[Abstract]:As a result of strict supervision, the governance mechanism and incentive contract design of commercial bank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ordinary enterprises. In recent years, China's bank governance mechanism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such as imperfect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 Start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nk governan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wo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bank governance: multi-principal-agent and multi-task. Under the framework of HolmstromMilgrom (1991) model, the paper reveals the equilibrium conditions of optimal incentive contract for commercial banks.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the optimal incentive contract design of listed bank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present, the listed banks have generally established a salary incentive system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bank's operating performance, but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have not yet established a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 which is linked to the risk control. Such a pay contract arrangement could lead executives to focus too much on operating performance while ignoring efforts to control bank risk.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金融研究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金融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编号08JA790056) 广东省社科基金(编号07E04)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的资助
【分类号】:F8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富国,杨智斌;商业银行:高层经营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动态模型[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4期
2 李华民;国有商业银行薪酬体制改革及激励目标改进[J];金融论坛;2003年03期
3 乔海曙;王军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薪酬激励有效性研究[J];金融论坛;2006年05期
4 蒋海;金融监管中的激励冲突与调整[J];财经研究;2004年01期
5 苟开红;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薪酬构成及长期激励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11期
6 陈冬华,陈信元,万华林;国有企业中的薪酬管制与在职消费[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7 陈学彬;中国商业银行薪酬激励机制分析[J];金融研究;2005年07期
8 罗开位,连建辉;商业银行治理:一个新的解释框架——商业银行"契约型"治理的经济学分析[J];金融研究;2004年01期
9 曹廷求;郑录军;于建霞;;政府股东、银行治理与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以山东、河南两省为例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6年06期
10 李维安,曹廷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基于商业银行特殊性的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君;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02期
2 尚静;金融可持续发展角度的银行监管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10期
3 孙文祥;;我国国有银行公司治理模式分析[J];商业研究;2005年21期
4 胡少华;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科学;2005年05期
5 潘德平;国外商业银行监管研究及启示[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3期
6 孙月静;;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绩效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3期
7 蒋海,刘少波;信息结构与金融监管激励:理论与政策含义[J];财经研究;2004年07期
8 曾庆生;陈信元;;何种内部治理机制影响了公司权益代理成本——大股东与董事会治理效率的比较[J];财经研究;2006年02期
9 吕长江;金超;韩慧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管理者利益侵占与公司业绩[J];财经研究;2007年05期
10 侯晓红;姚圣;;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雪松;关于商业银行治理若干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罗明忠;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及其均衡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3 赵海;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龚锋;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的稳健经营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4年
5 张鑫;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陈宁;中国中小银行重组与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7 蹇明;基于控制权的企业家激励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汤海溶;管理者自利条件下的公司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赵东;我国担保机构破产掠夺及其监管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10 郭俊晖;中国上市银行规制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永洪;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2 刘理;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重构:制衡、激励与制度创新[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3 李辉富;完善国有银行治理结构的有效途径:调整资本结构[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4 张亚莉;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5 李若峤;论我国商业银行跨营证券业的模式选择与法律监管[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肖怀谷;中国银行面对入世的竞争力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7 李小君;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沈燕萍;金融开放背景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薪酬激励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9 夏琼;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10 黄红日;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选择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旭,蒋振声;国有银行与新兴商业银行效率差异的比较分析[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樊祥鲁,杨全文;商业诚信:从经济理性与预期效益角度考察[J];财经科学;2002年03期
3 庄乾志;借鉴国际经验 构建长期激励机制——关于国有商业银行长期激励机制的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04期
4 蒋海;论弹性监管与金融效率[J];财经研究;2001年09期
5 连建辉;融资结构与企业控制权争夺[J];财经研究;2002年01期
6 陈冬华;地方政府、公司治理与补贴收入——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3年09期
7 陈学彬,李翰,朱晔;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SWARM模拟分析[J];财经研究;2003年09期
8 李平,曾德明;CEO监督激励机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2期
9 丁俊;对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效率的国内比较分析[J];金融论坛;2001年07期
10 李华民;国有商业银行薪酬体制改革及激励目标改进[J];金融论坛;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静怡;;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J];环渤海经济w,
本文编号:2469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469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