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会研究——风险、投资效率及其他
发布时间:2019-05-08 17:17
【摘要】: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流行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民间金融组织——标会。标会是合会的一种,采用利息竞标的方式,将每期会员总储蓄分配给其中一人使用,并保证每人都得到一次分配,从而避免了复杂的核算:在标会结束时,储蓄回报与贷款偿还自动完成。由于缺乏法律依据、社会资本的弱化与部分参与组织者的投机行为,一系列倒会事件引起了社会关注,让人们对这一资金分配机制产生了质疑。本文以经济学为工具,采用案例分析、实地调查、理论建模、实验验证等方式,论证了标会机制如何提高资金分配效率特别是投资效率及其风险来源。 本文首先从社会、历史与地理等视角探讨了合会之源流,并以标会为重点,介绍了各种组织形式的特点。合会组织广泛的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标会相对于摇会与轮会,是一种较高级的组织形式,多出现于商品经济已较为发达的地区。文献综述部分以国外文献为主,将合会(ROSCAs)与其他小额信贷形式进行比较,介绍了描述性的社会及人类学合会研究,以及以数学模型为基础的的经济学合会理论。与国内文献形成对比的是,大部分研究对合会持正面观点,许多经济学文献更是详尽阐述合会帮助人们克服储蓄的自我约束困难、缩短购买固定消费品的时间、提供保险等作用。 案例分析部分列出了一个典型性标会的资金流量表,并核算了其中利率,将其与其他正规金融机构或民间借贷进行了比较;对于我们参与其中的一个非典型标会,我们给出了观察描述,指出了对经济建模的启示。两次实地入户调查提供了社会统计学资料。我们证实了标会的利率介于银行储蓄与民间借贷之间,是平衡风险与收益的金融工具。此外,,计量分析揭示了标会参与与家庭资产的正相关关系。标会组织者更愿意邀请家庭资产较多的家庭参加,而参与的家庭能够得到较高的收益,因此加快了财富的积累。 基于访谈内容及其他资料,标会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参与者的倒会行为。当这种现象出现时,组织者需要垫付参与者的拖欠会款。社会资本的存在,防止了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合会延续的根本。法律制裁可以增大参与者倒会成本,因此是降低标会风险的辅助手段。控制标会规模可以降低参会者倒会意愿,也是十分必要的。这些分析是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的结论。 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应用拍卖理论解释标会竞标机制的存在合理性,即,提高分配效率。双人标会模型中,我们计算了股份不对称的情形下的均衡竞标策略,并将其置于经济学实验中进行检验。第一次实验主要探讨人们是否采纳理论计算的均衡策略。我们发现理论预测较好的解释了实验参与者的实际竞标策略。第二次实验以模糊态度(ambiguity attitudes)为主题,发现参与者的模糊态度并不稳定,与经济学文献中大量的模糊厌恶(ambiguity aversion)现象形成了对比,对现有模糊理论提出了挑战。 在多人标会模型中,我们考虑对称情形。参与者为投资小生意(small businesses)而需要大额贷款。当他们的投资回报率为私人信息时,标会允许回报率较高的个人支付利息给其他参与者以换取靠前的得会时间,在平衡利益分配的同时,保证了资金分配的帕累托最优。这与各自为政(autarky)以及摇会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一系列研究综合了本人在上海交通大学本硕博期间的成果,帮助理清了标会的方方面面,为政策建议的提出提供了依据。总的来说,政府应在合法化标会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规制管理,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同时防止因噎废食,忽视了标会提高分配效率的作用。这一机制还可用以正规机构的金融创新,特别是帮助指导小额信贷的实践。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39
本文编号:2472088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胡大展;台湾民间合会的法律初探[J];福建学刊;1995年01期
2 黄华水,吴少勇;论民间“标会”案件的处置——从长乐“5·14”案件谈起[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3 冯兴元;宁波民间合会解密[J];经济;2004年05期
4 胡必亮;村庄信任与标会[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5 罗金钗;非法从事民间“标会”应定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罪[J];人民司法;1997年04期
6 王文锦;俞宁;;农村地下金融之外生正规化初探——以民间合会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本文编号:2472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472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