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公司治理与大贷款人利益保护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15 11:17
【摘要】:我国银行的债权保护问题是近几年理论界和实务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现行的制度安排对银行债权保护存在诸多不利影响,银行债权依然存在较大风险。文章认为,对大贷款人参与公司治理设计初步框架,对举债企业及其内部人控制的行为进行监督控制或激励约束,可以抑制代理成本,客观上有利于举债公司的治理机制的完善和绩效的提高,形成债权治理效应。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 of creditor's rights protection of banks in China has been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by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ircles. The current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have many adverse effects on the protection of bank claims, and there are still great risks to bank claims. 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preliminary framework for the participation of large borrower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design, the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or incentive constraints on the behavior controlled by borrowing enterprises and their insiders can restrain the agency cost, objectively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governance mechanism and performance of borrowing companies, and form the effect of creditor's rights governance.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872081)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08SJD6300043)
【分类号】:F832.51;F2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陆正飞;祝继高;孙便霞;;盈余管理、会计信息与银行债务契约[J];管理世界;2008年03期

2 饶艳超;胡奕明;;银行信贷中会计信息的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J];会计研究;2005年04期

3 齐寅峰;向冠春;黄福广;李莉;古志辉;李翔;王曼舒;;我国企业融资行为的调查研究分析[J];中国会计评论;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铭利;;货币政策、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J];商业研究;2012年02期

2 郭惠平;;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控制银行信贷风险[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3期

3 江金锁;;审计师规模与企业负债融资约束——来自中国上市家族企业的经验证据[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7期

4 黎精明;;上市公司再融资恶意表现形式研究——基于投资者视角的调查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7期

5 马畅;;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10年18期

6 周莎莎;;债务契约理论综述[J];财会通讯;2011年33期

7 林芳强;耿成轩;;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体系的重建[J];财会月刊;2006年14期

8 黄槟槟;;盈余质量对贷款定价的影响研究——我国银行业改革成效检验[J];财会月刊;2011年36期

9 施丽芳;丁德明;廖飞;;银行信贷管理中的绩效测量与信息激励研究[J];财贸经济;2009年07期

10 刘浩;彭一浩;张静;;谁能获得“信用贷款”?——贷款性质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玉德;洪金明;;制度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银行债务融资约束——来自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卢闯;;盈余质量与债务代理成本——兼论会计信息的公司治理作用[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徐玉德;洪金明;;制度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银行债务融资约束——来自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罗正英;汪文昕;;会计信息质量会影响中小板企业信贷融资可获性吗?——基于内部治理结构角度的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兆国;刘永丽;何威风;;管理者背景特征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宋淑琴;;信贷契约要素治理效应的研究——来自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邓德强;冯悦;;内部控制信息质量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基于深交所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慧凤;杨扬;;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对银行贷款决策有用吗?[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兰艳泽;杜晓娈;;会计稳健性与债务契约研究综述[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邓建平;;银行关联、审计意见与债务契约——基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淑琴;信贷契约的治理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孙立阳;基于态度理论的企业特征、企业声誉与企业绩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高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投资支出的关系研究——融资约束视角[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晓敏;财务重述公司盈余质量特征及其经济后果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胡威;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刘嫦;治理环境、控股股东代理冲突和会计稳健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7 洪金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经济后果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8 刘颖;真实和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及其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9 雷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银行监督效应研究:理论与实证[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郝东洋;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稳健会计选择:契约效率、决策风险与估值改进[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建科;公允价值应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2 韩雯;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3 赵伟;债务契约与控股股东隧道挖掘关系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杨坚坚;高管薪酬、高管权力和盈余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丽;政治关联、银行贷款与会计稳健性[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安菁菁;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防范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7 高素贤;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量操纵的识别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8 裴丽娜;持股高管盈余操纵行为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9 文晶;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10 王云;债务契约与会计稳健性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小文;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选择的动因与代理问题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6期

2 原红旗;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J];财经研究;2001年03期

3 孙铮;李增泉;王景斌;;所有权性质、会计信息与债务契约——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4 魏刚,蒋义宏;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问卷调查报告[J];经济科学;2001年04期

5 陈晓,陈小悦,倪凡;我国上市公司首次股利信号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1998年05期

6 吕长江,王克敏;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9年12期

7 林毅夫,李志峗;政策性负担、道德风险与预算软约束[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8 姚树洁,冯根福,姜春霞;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08期

9 孙铮,刘凤委,李增泉;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10 陈浪南,姚正春;我国股利政策信号传递作用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0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洪广;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效率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向林;张海燕;;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分析——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J];特区经济;2009年09期

2 钱红光;张成;;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戴红美;;两种典型公司治理模式对利益相关者诉求的体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03期

4 姚立根;韩伯棠;;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公司治理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7年05期

5 申光龙;刘同刚;刘元友;;中国物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0年13期

6 马连福;高丽;胡艳;;公司治理框架下的公司营销模式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年08期

7 刘章明;;关于公司治理的思考——从公司伦理的角度[J];现代商业;2008年02期

8 田桂凡;刘欣涛;;审计治理作用的规范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9 焦寅玲;;试论公司治理与会计控制[J];新疆有色金属;2006年04期

10 王守志;;国有大型企业分公司治理机制[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贵松;陈建成;;森林公园利益相关者分类探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刘颂;;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民办高校退出机制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陈伟宏;;企业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4 夏苹;朱卫东;张晨;吴勇;;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增加价值分配指数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赵世平;;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心理学分析[A];2005现代服装纺织高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徐雪松;任浩;;论企业慈善行为与利益相关者管理[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7 张佳;;地铁系统可持续发展博弈分析[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帅萍;周宏坤;;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文化核心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刘造林;;现代企业财务治理核心财权配置问题探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韦yN;朱卫东;;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绩效棱柱法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安 德勤企业风险管理服务合伙人;堵住银行漏洞需要完善公司治理机制[N];中国会计报;2009年

2 锡林;不要让企业公民变成一个伪命题[N];国际商报;2009年

3 辛向阳;地产商的企业公民之道[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罗新祥;酿造出来的和谐[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5 舒圣祥 郭松民;让资本离开道德就寸步难行[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6 ;防止公司欺诈必须依靠利益相关者[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7 建设银行广西分行 周向东;企业的重要义务和发展途径[N];广西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柴企;公司财务学理论发展的新方向[N];中国财经报;2003年

9 湖南湘潭市委党校、湖南郴州市委党校 戴志强 王伟;“企业之祸”拷问政府职能缺失[N];中国改革报;2007年

10 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北京富平发展学院理事长 茅于轼;我对CSR的一些思考[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长喜;利益相关者、社会契约与企业社会责任[D];复旦大学;2005年

2 李宝平;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实施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吕竺笙;企业并购中的利益博弈与协调[D];复旦大学;2005年

4 王丹;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5 韩平;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蔡昌;契约观视角的税收筹划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7 韩平;企业信用营销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孟菲;食品安全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及其规制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9 蓝英;废旧家电管理中的消费者参与及回收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金序能;中介企业声誉形成机理及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春燕;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重构[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2 刘明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分析与对策[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李吉翠;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6年

4 杨蕾;强化公司社会责任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5 林晓琼;国家电网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6 邹志豪;经济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变迁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7 刘t,

本文编号:2500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500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4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