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抗战大后方重庆金融中心的形成与作用

发布时间:2019-07-31 17:04
【摘要】:近代以来,随着重庆的开埠与经济的发展,到抗战爆发前,重庆已逐渐形成为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到抗战时期则进而发展成为了大后方的金融中心,这一中心的形成,为战时大后方经济金融的发展,抗战的坚持直至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重庆金融中心的形成则是得益于战时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则使这一特殊环境不复存在,金融中心的地位自然便难以为继;但作为战时金融中心的重庆,对整个抗战大后方的影响和作用却是重大而深远的。
[Abstract]:Since modern tim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ongqing's port and economy, Chongqing has gradually formed into a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 in the west before the outbreak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then developed into a financial center in the rear area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e formation of this center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the rear area during the war of war and the persistence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until the final victory. However, the formation of Chongqing financial center benefited from the spe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in the war of war. After the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still had Nanjing, which made this special environment no longer exist,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financial center was naturally difficult to sustain. However, Chongqing, as the financial center in the war of war, had a great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and function on the whole rear area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
【基金】: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抗战后方金融网络的构建与变迁研究”(项目批准号:13BZS053)的系列成果之一
【分类号】:K265;F83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方健;近代重庆金融市场的特征与作用[J];财经科学;1995年03期

2 洪葭管;关于近代上海金融中心[J];档案与史学;2002年05期

3 田茂德 ,吴瑞雨;抗日战争时期四川金融大事记(初稿)[J];四川金融;1985年09期

4 田茂德 ,吴瑞雨;抗日战争时期四川金融大事记(初稿)[J];四川金融;1986年01期

5 刘志英;;关于抗战时期建立后方证券市场之论争[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易棉阳;;抗战时期四联总处农贷研究[J];中国农史;2010年04期

7 吴景平;近代中国金融中心的区域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爱萍;周健生;;上海建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近代历史根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潘晓霞;近十年中国近代金融史研究综述[J];江海学刊;2005年06期

3 吴景平;近代上海金融中心地位与南京国民政府之关系[J];史林;2002年02期

4 黄正林;;农贷与甘肃农村经济的复苏(1935—1945年)[J];近代史研究;2012年04期

5 于伟;代合治;周晓辉;;90年代以来国内城市中心区研究述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6 易棉阳;曾鹃;;农村信用社、国家与农贷悖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马长林;民国时期上海银行界的风险意识[J];学术月刊;2001年03期

8 张晓辉;;略论近代中国民族金融资本中的华南财团[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01期

9 高超群;;2010年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述评[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02期

10 易棉阳;;民国时期国家农贷中的农贷悖论解读[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景平;;上海金融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若干思考[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三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少辉;上海金融中心法制变迁及决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天政;上海银行公会研究(1937—1945)[D];复旦大学;2004年

3 董昕;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研究(1912年-1937年)[D];复旦大学;2005年

4 何品;从官办、官商合办到商办:浙江实业银行及其前身的制度变迁(1908-1937)[D];复旦大学;2006年

5 余秀荣;国际金融中心历史变迁与功能演进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6 宋承国;中国期货市场的历史与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放;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路径与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曾小敏;卢作孚与重庆城市现代化(1927-1937)[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3 马翠兰;论民族保险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肖照青;上海在近代中国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及其历史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徐锋华;交通银行与实业发展研究(1927-1937)[D];河北大学;2006年

6 李东芝;近代重庆城市经济近代化研究(1876-1949)[D];西南大学;2007年

7 周勤淑;民国时期的中新贸易(1912-1941年)[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孟川;近代青岛货币金融述论(1897—1937年)[D];苏州大学;2007年

9 曹猛;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形成及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10 陈广兴;近代中国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立人;论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农贷[J];近代史研究;199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大钺;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调整兵工事业述论[J];抗日战争研究;1993年02期

2 谭刚;;重庆大轰炸中的难民救济(1938-1943)[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老康;;抗战陪都[J];重庆与世界;2000年04期

4 黄虹;;抗战时期重庆的公共卫生法规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5 杨玉林;兵力与粮食: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人民在抗战中的主要贡献[J];四川档案;2005年05期

6 唐润明;;重庆:在抗日烽火中“涅i谩盵J];红岩春秋;2009年02期

7 唐润明;;重庆解放史上的一份珍贵革命文献[J];红岩春秋;2009年01期

8 郑涛;;抗战时期重庆市道路交通建设与管理初探[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吴佳佳;;山城记忆:大轰炸下的英雄之城[J];红岩春秋;2010年03期

10 陈伟;;民众心理与社会关切——解读1948年“杨妹事件”始末[J];理论界;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朝云;;战时人口内迁与重庆[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2 潘洵;;重庆大轰炸对重庆市民社会心理的影响[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胡博;;略述国民革命军陆军师之变革[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4 蒋清宏;;国民政府战前关税政策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5 袁成毅;;中国抗战财产损失研究述评[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蔡亮;;抗战初期上海民营工厂之内迁及意义[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牟敏昌;梁平;;陪都重庆与抗日战争[A];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8 江红英;;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劳动力管制[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卷)[C];2005年

9 唐润明;;刍论抗战时期重庆的人口变迁及影响[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10 左双文;朱怀远;;王世杰与战后对日和约问题的交涉[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昕;不屈服的重庆,炸不垮的战时陪都[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李梁 实习生 许桐珲;重庆陪都无可再退[N];南方周末;2005年

3 潘洵 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现代史学会副秘书长,重庆历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与演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露风;战后赴日华工归国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记者 徐机玲 姜帆;11名原国民政府要员题词跋文,佐证日军屠城罪行[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魏奕雄;日军为何轰炸乐山[N];乐山日报;2008年

7 见习记者 吴红缨 实习记者 陈苇;重庆工业的黄金时代[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8 孙武;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发大西北始末[N];西部时报;2009年

9 招思虹;华侨独撑万国博览会“中国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10 俞兴茂;汪精卫何时任伪国民政府主席[N];人民政协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东;国民政府江西第五次剿共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邢巍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长职能研究(1928-1937)[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政治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玉红;中国国民政府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5 伍操;战时国民政府金融法律制度研究(1937-1945)[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孙洋;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文化援助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杨福林;国民政府战时贸易统制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鲍梦隐;黄河决、堵口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孙宝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缉私研究(1931——1945)[D];苏州大学;2004年

10 杨禾丰;圣约翰大学的校园生活及其变迁(1920-1937)[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蕾蕾;抗战时期的儿童保育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王宁飞;战时陪都重庆防空论述[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郑涛;抗战时期重庆市市政建设与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石攀峰;民国时期扶植自耕农运动探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吴捷;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救济与安置难民活动述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桂芳;抗战时期重庆的劳军募捐运动[D];西南大学;2007年

7 乔丽;江浙企业家与国民政府关系研究(1927-1949)[D];西南大学;2008年

8 穆键;国民政府对印支之政策及演变(1941-1946)[D];安徽大学;2005年

9 崔瑞涛;浅析国民政府抗战期间的对外经济举措[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李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难民安置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21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521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f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