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货币危机与银行危机的共生性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20 12:29
【摘要】: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使美国银行业陷入重重危机,与此同时美元也正面临着严重的贬值危机,这种现象引发了我们对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之间相互关系的重新探讨。文章从实证的角度出发,运用随机效应、面板数据、概率离散模型,条件最大似然值方法,以1990~2003年期间25个国家的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来分析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的共生性,得到结论: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之间的确存在共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可以作为货币发生的前导信号,而货币危机的发生对银行危机则没有前导信号作用。
[Abstract]:The subprime loan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plunged the American banking industry into a lot of crises, at the same time, the dollar is also facing a serious depreciation crisis, which has led us to re-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nking crisis and the currency crisis. From the empirical point of view, using random effect, panel data, probability discrete model and conditional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ymbiosis of currency crisis and bank crisis with the sample data of 25 countries during 1990 / 2003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re is symbiosis between bank crisis and currency crisis, and the occurrence of bank crisis can be used as the leading signal of currency occurrence. However, the occurrence of currency crisis has no leading signal to the bank crisis.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分类号】:F821.5;F8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洪飞;姜诚;;关于货币危机后经济衰退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10期

2 曲昭光,马宇;银行危机的形成及引发货币危机的传递途径[J];金融论坛;2002年03期

3 项卫星,李玉蓉;日本金融体制的结构性缺陷与金融危机——对日本金融体制模式及其改革的重新审视[J];东北亚论坛;2000年02期

4 金洪飞;李阳;;发展中国家货币危机的经济代价——基于1990-2002年的经验分析[J];当代财经;2006年06期

5 曹垂龙;从韩国模式中得到的启示——反思韩国金融危机[J];港澳经济;1998年10期

6 胡祖六,郎平;中国的银行体系改革:一次新的长征[J];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Z4期

7 刘卫江;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问题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8 项卫星;东亚国家经济的过度“银行化”及其教训[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马宇;;短期资本流动、汇率风险与共生危机[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杜恂诚;金融深化中的信息约束[J];上海经济研究;199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学工;中国加入WTO后的汇率制度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刘沛;开放经济下金融稳定的理论与实践[D];暨南大学;2003年

3 周鹏;金融结构、金融发展与开放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3年

4 范德胜;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付强;单个银行失败的预测与处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陆军荣;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替代与治理[D];复旦大学;2005年

7 陈华;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分析与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王秋兰;东亚家族企业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9 龚锋;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的稳健经营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4年

10 宋敏;中国银行业脆弱性、测度及其效率改进[D];河海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文刚;国际关系中的金融安全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2 刘晓兰;金融资本全球化下的金融安全与资本流动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3 林凌;我国银行不良资产成因的信息经济学分析[D];暨南大学;2003年

4 杨爱文;金融监管理论和外资银行监管[D];浙江大学;2002年

5 曾瑞莲;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6 顾颖茵;金融帐户开放与银行稳定的关系的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南旭光;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分析及其制度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丁敏;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实证研究及预警系统的建立[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管运章;中国货币危机内生性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立胜;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留存;田益祥;;主权信用评级的决定因素研究——基于一般面板数据和面板有序概率方法的分析[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1年05期

2 盛浙湘;顾天慧;;股指期货对市场波动性影响的比较——基于非对称GARCH模型的探讨及成因分析[J];浙江金融;2011年06期

3 陈建宁;;高等教育发展与高校信贷风险相关性研究——基于广西25所高校的面板数据[J];会计之友;2011年23期

4 谷小菁;王定祥;;中国金融发展与城市化进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09期

5 柏玲;唐艳玲;袁蕾;;省域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撑体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产经评论;2011年03期

6 许妙玲;;环境规制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东部沿海地区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4期

7 孙林;;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与地区经济发展——基于我国东西部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开发研究;2011年03期

8 赵秀娟;程刚;汪寿阳;;基金经理的运气是否比能力更重要?[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年05期

9 田素华;;台资进入中国大陆的决定因素分析[J];亚太经济;2011年04期

10 田素华;罗黎军;;香港FDI进入中国大陆的决定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晨;;FDI地区差异对中国四直辖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王性玉;田建强;;基于面板数据的基金管理费实证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林宇川;;1995-2007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的时空演变及其区位影响因素——基于十年面板数据以及外资企业问卷调查的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孙力军;胡云祥;;金融发展、市场化改革与产业结构变迁——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5 蔡庆丰;宋友勇;;跨越式发展的中国基金业对A股市场波动性的影响[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翔;李凌;;中国的金融发展、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一项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7 李宏瑾;;房地产市场、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8 韩燕;曾令波;;FDI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性——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9 邓淇中;叶苹;;中国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梁彤缨;郑军勇;;董事会特征与资本结构: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A];公司财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楠;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固定资产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蒋晓全;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及其绩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马辉;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4 马晶梅;FDI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宗晓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的金融集聚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晓霞;对外贸易、FDI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化: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吴晓勇;DEA与多元分析在商业银行机构网点优化设置决策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贺小海;我国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曾慧;FDI与中国经济增长[D];浙江工商大学;2009年

10 姚娟;产业集群中FDI行业内与行业间溢出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婷;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作用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2 黄雅莉;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影响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3 徐一珊;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东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9年

4 张华;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税收收入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王晓品;我国商业银行特许权价值与风险行为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张莉萍;FDI区域分布差异对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李琦;在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祝伽伽;FDI溢出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寇慧杰;银行流动性过剩和工业产能过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10 孙昕;我国制造业发展对吸收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286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5286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1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