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担保过度与风险放大:嘉周化工-基德案例——基于量子理性的解

发布时间:2019-09-13 04:00
【摘要】:作为近十多年大量涌起的一种保证形态——"担保圈",其风险因担保过度的驱使,在经济逆向波动中表现出某种不可控的放大趋势,演化成一定程度上的系统性风险隐患。为测度和控制风险,在量子理性思维启示下建立跨行担保风险识别系统等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阳信县支行;
【分类号】:F8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马亚军;西方融资担保理论综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01期

2 吴堂保;刘蓉;;对担保圈贷款风险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金融与经济;2012年01期

3 王馨;;论宏观审慎管理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经济学动态;2012年10期

4 李少伟;;从个体理性到集体非理性:金融竞争与维权中的“囚徒困境”[J];金融发展研究;2012年03期

5 吕江林;郑丽莎;童婵;;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担保圈风险管控策略探析[J];武汉金融;2010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丽芹;马亚军;;谈我国上市公司信贷担保存在的问题[J];财会月刊;2008年11期

2 陈杰;;商业银行贷款应对公司关联担保之法律风险及防范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张泽旭;李鹏翔;郭菊娥;;担保链危机的传染机制[J];系统工程;2012年04期

4 冯根福,马亚军,姚树洁;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3期

5 陈秋明;;论担保机构的金融属性[J];改革与战略;2007年04期

6 张劲波;;担保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33期

7 顾海峰;;银保协作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传导及管控机制研究——基于系统科学的分析视阈[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2期

8 吴成颂;;从美国经验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之道[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01期

9 张杰;尚长风;;我国农村正式与非正式金融的分离与融合[J];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04期

10 童玉祥;杨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09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罗正英;周中胜;;信用担保能够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吗?[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嘉玲;担保行业社会资本、关系风险和担保能力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王计昕;美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康立;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中小企业银行信贷融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胡海波;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宋飞琼;国家助学贷款担保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张珈铭;在华外资企业融资结构及其变革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任鹏;转型经济条件下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研究:融资需求亦或利益攫取?[D];复旦大学;2009年

8 张广宁;破解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9 李建文;中国典当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周沅帆;增信体系与债券市场发展[D];东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艳;我国农户信贷担保机制构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余伦明;我国信用担保机构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王嘉仪;XXX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的风险与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田乐;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易秋霞;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李蕻;商业银行抵质押品风险缓释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田文水;我国工程担保模式及担保组织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谭祝君;我国融资担保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王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解析及其信用担保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李惠勤;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继志;;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中的地位与权限[J];财经科学;2011年01期

2 顾海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3期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1995年05期

4 李函晟;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价值评判与利益衡量[J];南方金融;2005年10期

5 徐淑一;欧大军;;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J];南方金融;2005年12期

6 张铁强;;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反周期货币政策基本架构的优化[J];南方金融;2011年05期

7 罗平;;资本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性及其补救方法[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6期

8 史建平;高宇;;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研究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8期

9 孙天琦;我国金融组织结构演进中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研究[J];广西金融研究;2002年08期

10 杨绍孙;;货币政策效应、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预期实证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0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郎咸平 张信东 汪姜维 惠锋 曾学成;[N];福建工商时报;2001年

2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韩雪萌;[N];金融时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单勤琴;基于VAR模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计量分析[D];湖南大学;2006年

2 鲁婧;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对中介目标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3 韩梅;我国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4 陈飞;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晓云;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思考[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2 张洁;试论金融风险成因及对策[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年06期

3 赵世昌 ,吴斯;加强金融监管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J];黑龙江金融;1997年06期

4 曹文炼,徐晓波;对我国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1998年04期

5 齐先明,于国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应树立四种观念[J];辽宁财税;1998年03期

6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强化约束机制[J];中州审计;1998年09期

7 胡锡风;;金融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现代金融;1998年10期

8 丁孜山;金融市场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08期

9 傅伯言,李洪,曹岚,王玉宝,黄志刚;江西防范金融风险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1999年03期

10 夏志琼,王国玲;如何规避金融风险?[J];企业研究;199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春晓;梁世杰;;我国金融风险成因及防范[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2 张尧庭;;如何选择度量金融风险的指标[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李坚;;信托行业金融风险的分析[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4 刘笃辉;;基层行社金融风险现状及化解策略[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5 康平东;;试论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度全国“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5年

6 张德红;;试论银行业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A];柴达木金融服务论坛专刊[C];2004年

7 康平东;;试论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下册)[C];2005年

8 张顼;;环境因素对金融风险影响的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9 管洲;王金燕;;绿色营销中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A];第二届中国绿色商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葛存山;王海云;;论供应链管理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基础[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宏刚;沧州化工:资产重组的“囚徒困境”[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2 ;社保走出囚徒困境 制度改革必须落实[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3 陆文;冲出“囚徒困境”扭转用人短期行为[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4 唐洋;空调陷入囚徒困境[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南望;中国铜业的囚徒困境[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白麟 实习生 郭欣欣;楼市深陷 囚徒困境[N];重庆日报;2010年

7 张文哲;“囚徒困境”中的人格升华[N];江淮时报;2005年

8 毛晶慧;网游买赃陷入“囚徒困境”[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9 王子鹏;宏观调控深陷“囚徒困境”[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10 ;中国鞋如何摆脱囚徒困境[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商瑾;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2 王硕平;我国金融风险的系统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刘荣辉;台湾金融风险与金融稳定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田萍;金融风险存在与度量最新进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韦宗友;制衡、追随与不介入:霸权阴影下的三种国家政策反应[D];复旦大学;2004年

6 方先丽;经济全球化与金融风险防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许文彬;信息结构、制度变迁与金融风险演进[D];厦门大学;2003年

8 张少春;体制转轨中的金融风险问题——基于财政金融体制变革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9 张奇;金融风险论——体制转轨时期金融风险形成机理与金融稳定机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10 吴军;金融稳定框架分析和模型构建[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彬;我国银行的金融风险及化解思路[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2 李波;金融风险转嫁与资产证券化风险探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3 原维妮;房地产金融风险及防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4 熊若愚;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初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张志超;中国金融分业与混业经营[D];新疆大学;2002年

6 杨颖;中部崛起的区域金融政策支持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7 邱卓;企业债券市场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8 苏晶;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9 何春联;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及防范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10 刘玉芳;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问题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35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535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6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