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I与中国产业升级: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
【图文】:
同时打通了国内外竞争壁垒[22],由此带动了国内家电行业标准的提高,促进了中国家电及相关行业的产业升级。综合考虑上述三个视点,对于ODI与母国产业升级机理,可用图1予以描述。逻辑上推断,这些机理发挥效应的方式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尽相同。其中,产业转移效应与产业后向关联效应反映了发达国家通过ODI促进产业升级的一般路径;而新兴工业化国家不仅可以通过ODI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边际产业,也可以通过技术获取型ODI的方式投资于发达国家或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因此ODI的产业前向关联效应也是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机理完全基于先行工业化国家之以往发展经历得出,而与中国目前的现实存在明显差距。客观而言,中国是一个处于制度转型期的新兴市场经济体
图1 ODI与母国产业升级机理图考虑到中国企业ODI之上述特点,在最简化的意义上,可对前述一般机理予以修改。如图2所示,与中国ODI企业类型一致,产业效应传导机制可分为两类,即国企与民企。与两类企业投资重点产业及东道地差异相一致,国企ODI产业升级效应主要借助后向关联效应发挥,民企则传递较多的效应。图2 ODI与中国产业升级:一个简单的机理描述上述机理实际上是个简单的链条模型,可作为研究中国企业ODI对于中国产业升级效应的一个初级分析框架。三、ODI与中国产业升级:一个简单的实证框架国外聚焦于ODI与母国产业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大多停留于经验型归纳,所用方法直观性较大。具有代表性的实证研究包括: Lecraw以印度尼西亚24个行业为例的研究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8JJD630015)
【分类号】:F832.6;F12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伟;古广东;何元庆;;外向FDI与中国技术进步: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J];管理世界;2006年07期
2 靖学青;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对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军;;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顾锋;;技术差距会影响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吗?[J];北方经济;2011年18期
3 邹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闫海洲;;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及影响因素[J];财经科学;2010年12期
5 陈菲琼;虞旭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自主创新的反馈机制研究:以万向集团OFDI为例[J];财贸经济;2009年03期
6 刘宏;张蕾;;中国O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01期
7 古广东;;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国际收支:机理分析与尝试性检验[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刘伟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国内技术进步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研发费用和专利授权数据的分析[J];当代财经;2010年05期
9 刘明霞;刘林青;;人力资本、技术差距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赵伟;;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中国与印度的比较——后冷战以来绩效与分析框架[J];当代亚太;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蒋琦;王伟;;基于GIS平台的上海与武汉都市圈空间等级梯度对比研究[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生延超;;技术联盟技术扩散与管理[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周西南;FDI对甘肃省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杨桓;投资动因、制度调节与逆向技术溢出[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席建国;我国东西部地区对口帮扶效应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5 吴东;战略谋划、产业变革与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郑磊;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吴三忙;基于FDI非均衡分布视角的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郑钢;中国境外投资动因、效应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李兵;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10 王英;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思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技术进步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竞;对外开放与产业升级[D];浙江大学;2011年
3 林成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刘冬;对外直接投资与知识投入对投资母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韩文征;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韩朝f,
本文编号:2535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535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