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超;秦亚丽;;后危机时期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06期
2 于长秋;新形势下财政、货币政策有效性探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3 胡海鸥,黄燕;信息技术发展对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及其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04期
4 隆刚;;对我国“双稳健”财政货币政策的思考[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李先耕;;关于治理通胀的几点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6 ;热点新闻[J];中国中小企业;2008年12期
7 阮垂玲;费芳;;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配合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13期
8 俞晓东;;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之浅见[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7期
9 朱加凤;;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J];学术交流;2009年06期
10 胡红菊;;扩大内需政策背景下财政政策在信贷扶弱领域的运用与深化[J];金融与经济;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国良;曲国库;;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效果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刘莉亚;;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差异化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3 吴超林;;1984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演变[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朱孟楠;严佳佳;;货币替代对货币政策运行的影响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许坚;;运用土地政策调控宏观经济可以弥补货币政策的不足[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四个全国“土地日”:坚持科学发展观 珍惜每一寸土地论文集[C];2004年
6 曹永琴;;贫困是非对称货币政策的副产品吗?——理论及基于中国1952—2006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7 孙日瑶;;论货币政策的不完备性与我国对策[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8 闫素仙;;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刘锡良;李镇华;;信用配给理论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李增刚;;货币问题的新政治经济学[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牡霞 编辑 阮奇;谢旭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基调不变[N];上海证券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包兴安;货币政策不应再收紧 财政政策可选择定向宽松[N];证券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包兴安;李稻葵:货币政策要谨慎 财政政策要扩张[N];证券日报;2011年
4 沈联涛;财政政策是货币政策的基础[N];中国经营报;2010年
5 记者 徐思佳;货币政策偏紧 财政政策应有所作为[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丁冰;货币政策需结构调整 财政政策保持扩张性[N];中国证券报;2011年
7 证券时报记者 贾壮 郑晓波 张达;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合力保增长[N];证券时报;2008年
8 林洛;“稳健”财政政策 为货币政策“松绑”[N];财经时报;2004年
9 中和;稳健财政政策和从紧货币政策首次搭配[N];中国改革报;2007年
10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助理 特约撰稿 李建军;财政政策须及时退出 货币政策当稳健转型[N];中国经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龙;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配合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10年
2 李圣君;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3 袁国敏;中国扩大内需的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3年
4 江武成;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发展——以中国通货紧缩时期为例的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5 卢庆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胡新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孙志贤;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8 尹燕海;物价稳定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构建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9 卢佳;贸易信贷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张西征;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决策[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静;当前形势下,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沈军彩;论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D];苏州大学;2007年
3 王珊珊;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协调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4 郭岚雪;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5 张显云;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苏杨;流动性过剩视角下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叶子芬;我国通货紧缩时期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分析[D];暨南大学;2003年
8 林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D];四川大学;2006年
9 辛庚达;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路径选择[D];兰州商学院;2008年
10 赵琦;试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75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575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