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声誉风险预警体系初探——基于Harris-Fombrun模型的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陆岷峰;张玉洁;;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监管体制的探讨[J];鄂州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李爱英;;金融风暴与商业银行声誉风险防范[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3 周旭东;;公司治理视角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J];中国金融;2010年07期
4 楼小英;周彬;;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及其管理研究[J];浙江金融;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华;张艳;;金融危机视角下商业银行声誉风险问题研究[J];创新;2010年03期
2 陆岷峰;葛虎;;构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机制的探讨[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陈华;张艳;;金融危机视角下商业银行声誉风险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10年02期
4 田盛兴;;我国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2年11期
5 杨雅智;;商业银行领域的声誉风险研究综述[J];才智;2013年01期
6 陆岷峰;葛虎;;关于构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机制的探讨[J];华北金融;2010年04期
7 李卫东;翟立宏;罗智琼;;我国商业银行声誉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金融研究;2010年11期
8 夏芸;;浅析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J];财会研究;2012年11期
9 朝克图;周亚军;;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及其防范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年02期
10 张瑞德;;国有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困境与出路[J];农村金融研究;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鹏;;基于AHP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卫东;商业银行声誉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申志红;从金融危机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兰州商学院;2011年
2 田盛兴;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3 罗智琼;我国商业银行声誉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孙美东;基于客户满意度的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防范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5 葛虎;基于SEM模型的商业银行声誉结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6 黄晓;网络传播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问题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巴曙松;金融风险监管框架发展中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J];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02期
2 叶国艳;;试论银监会对外资银行金融风险的监管和防范[J];世界经济情况;2006年02期
3 俞靖;;美英日银行监管体制比较分析[J];新金融;2006年08期
4 李娜;;从美国次贷危机反思我国的金融风险监管思路[J];时代金融;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木;;商业银行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问题浅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09期
2 晓韩;;深圳断供门的反思与意义[J];江淮法治;2008年18期
3 黄咏梅;;企业文化对构筑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重要性的实证分析[J];经济视角(下);2009年03期
4 李东卫;;商业银行房贷新政执行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0年15期
5 汪泉;宏观调控下商业银行的反应和变化情况分析[J];中国金融;2004年17期
6 沈蕾;邓丽梅;;基于顾客满意度的品牌忠诚模型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06年02期
7 侯世宇;王志军;;我国商业银行马尔奎斯特生产力指数的实证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白淑云;谢应东;;关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博弈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年07期
9 张云;李秀珍;;基于VaR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统计与决策;2006年15期
10 贺卫;陆剑锋;王冬;;信用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管理的新工具[J];现代管理科学;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超林;张春生;;中国M2/GDP畸高原因的再考察——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2 张文;;基于DEA方法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分析[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计划财务部课题组;王贵亚;;商业银行经济资本与经济增加值指标管理机制研究[A];银行与投资——中国投资学会2005—2006年度获奖科研课题选编[C];2005年
4 李鹏;;基于AHP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杨继光;刘海龙;;基于期权的商业银行总体经济资本测度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晨;胡丹;;基于IE“连续改善”思想的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模型[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吕巍;陈洁;吕彦儒;;我国商业银行客户潜在价值模型构建与应用[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晨;胡丹;;基于IE“连续改善”思想的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模型[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闫泽涛;张根文;;现代商业银行业绩评价方法设计——基于主成分赋权的多层次递级集成思想[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陆静;;运用贝叶斯网络方法构建操作风险预警系统——以零售银行业务为例[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萍;房价下跌隐藏四大风险[N];经理日报;2005年
2 何慧;推高房价,银行难辞其咎[N];上海金融报;2007年
3 夏志琼;房贷风险亟需审视[N];中国证券报;2007年
4 黄庭钧;“二套房”标准明确,楼市僵局仍难破[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5 本报记者 唐真龙;上海二套房贷调查:“行走在合规与违规边缘”[N];上海证券报;2008年
6 张媛媛;“先封顶、再个贷”考验政策执行力[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7 ;提高首付:从传言中窥趋势[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张炜;公积金与银行房贷“厮杀”?[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9 汪涌;商行收账户管理费不合理[N];西部时报;2007年
10 石朝格邋俞靓;市场期待房贷新政细化[N];中国证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世杰;业务分散、空间分散与商业银行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2 薛峰;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林榕辉;中国商业银行间接融资直接化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神玉飞;中国银行业制度风险规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赵刚;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葛清俊;商业银行竞争战略效率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曾林阳;基于期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定价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邵平;商业银行利益博弈与协调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韩晓琴;中国商业银行运营中经济资本管理作用机理及其制度创新[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王子良;商业银行创新物流金融服务的发展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力;商业银行服务流程再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闫博;基于模糊Borda数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胡轶佳;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的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海龙;我国商业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郑艺妮;我国商业银行顾客满意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刘乃赫;我国商业银行与碳金融体系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星;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策略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8 刘振疆;修正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分布模型的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于海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与KMV模型的应用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10 吴欣;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846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584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