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我国商业银行声誉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19 09:31
【摘要】: 自2003年年底股改上市被确立为国有银行的改革方向起,我国的银行业呈现出显著的成长和愈发激烈的竞争态势。当2008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的商业银行既要规避风险,又要“危中寻机”。众多的商业银行将在搏杀中面临严峻的生存与发展问题。银行竞争在经历了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和服务竞争之后,增添了更广泛的竞争形式——声誉竞争。银行有两个主要功能:提供流动性保险和信息共享联盟,二者共同导致了银行的脆弱性,银行对存款人、贷款人服务的特征,为银行财务结构(流动性负债和非流动性资产)提供了解释,银行的融资结构特征又进一步解释了银行业易于被挤兑的脆弱性。银行的不稳定性是声誉对银行至关重要的原因。“银行业务是一种信心游戏”(引自马丁·迈耶:《大银行家》,海南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P6),在当前特殊的、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声誉管理、声誉测评对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意义非凡。 商业银行声誉的定量测评体系是深入研究银行声誉管理的前提,也是实践中评估商业银行声誉管理绩效、发现和改进管理中存在不足的理论基础。如何对商业银行声誉进行测评是非常重要且复杂的问题,以往针对商业银行声誉的研究较少且大多将这一问题简单化,采用单一指标来进行衡量。考虑到商业银行声誉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特殊影响,研究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包括企业声誉的概念、影响、定量测评工具、商业银行的竞争特点以及商业银行声誉几个部分,对当前国内外企业声誉测评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后,科学选择我国商业银行声誉的测评指标。实证分析部分主要是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拟照声誉研究所(RI)的最新企业声誉测量模型—Rep Trak模型的研究方法,通过实证调查研究,综合运用各类数理统计方法,构建了商业银行声誉测评指标体系。研究分析得出了测评我国商业银行声誉的八个因子指标:产品和服务、工作环境、领导、公民义务与治理、适应性与财务表现、社会背景、创新与风险控制、资产流动性以及对应的28个底层指标,并发现“产品和服务”、“创新与风险控制”和“资产流动性”这三个因子对商业银行声誉的影响最大,同时研究还发现,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每个底层指标的系数都基本变化不大,变化相对较大的主要有“公民义务与治理”因子中的底层指标“支持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背景”因子中的底层指标“银行规模”,这两方面受到的关注大幅提高。
【图文】:

企业声誉,维度,相关资料,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而成图2企业声誉的六个维度企业声誉的六个维度社会责任感远景和领导才能财务表现F愁卫l注t飞Cl越色土10亡王白;上区二情感诉求P侣月Ortn及nC七八pp吧a产品与服务工作环境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832.3;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红英;阮小平;;商业银行股改转型期声誉风险管理分析[J];金融论坛;2007年11期

2 周好文,陈璐;信息约束下的金融监管与银行声誉[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2期

3 陈燕,李晏墅,李勇;声誉机制与金融信用缺失的治理[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8期

4 陈松林;;论企业声誉的评价[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09期

5 周彬;;国有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及其防范[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6年02期

6 缪荣;茅宁;;公司声誉概念的三个维度——基于企业利益相关者价值网络的分析[J];经济管理;2005年11期

7 余津津;国外声誉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03年10期

8 李军林;组织声誉与契约的隐形要求权——一个关于企业声誉的讨论[J];教学与研究;2004年12期

9 缪荣;茅宁;;中国公司声誉测量指标构建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7年01期

10 张仁德,姜磊;银行声誉、存款人预期与银行挤兑[J];南开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江会;证券承销商声誉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张勇;商业银行声誉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丽芝;医院声誉管理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2 刘靓;企业声誉的构成及其驱动因素测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王淑玲;医院声誉测评及管理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张帆;IPO主承销商声誉评价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荆叶;中国上市公司声誉评价及其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李明;几类外部利益相关者与企业声誉的关系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33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633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a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