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中国金融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3 02:49
【摘要】: 现代金融部门已成为世界社会经济的核心部门,金融业的高负债经营特征,使它成为一个高风险行业。随着经济自由化不断深入,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不断增大,这也使得金融危机更容易爆发,并且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20世纪30年代以来,已经有93个国家发生过大大小小100多次金融危机,其中较为严重的是1929年10月24日至1930年美国股灾、1980年至1994年美国银行危机、1994年至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对爆发国造成了严重危害,而且对全球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不利影响。尤其是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经济整体进入衰退期,我国外贸依存度高的特点使沿海地区经济和出口产业也受到较严重的冲击。 目前,我国仍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金融体制和监管体制并不完善,经济中内在的脆弱性仍然存在,就使我国金融领域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随着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推进,特别是各类资产证券化、金融产品衍生化趋势的日益加强,金融创新层出不穷,我国金融风险隐患不断加重,虽然没有出现大量金融机构倒闭的现象,也没有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国金融机构置身于系统性金融风险之外。国际经验教训表明经济发展中未雨绸缪的重要性,对金融危机的事前防范比事后化解更为重要。通过对全球金融危机事件的研究发现,在危机发生前,相关经济金融变量都出现了异常波动,对这些变量的变化原因、规律进行研究,建立一套金融危机预警体系,对预警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识别风险,尽早采取防范措施,能有效预防危机的产生和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害。所以,加快建立我国金融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对相关预警指标进行即时监控分析,对于尽快增强我国金融的抗风险能力,有效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大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本文的选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根据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实际情况,尝试建立适合我国的金融危机预警指标,并对我国未来12个月的金融运行状况进行预测。 本文第一章导论简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综述了金融危机理论基础和金融危机预警理论的国内外研究情况,理论的回顾梳理将有助于后续研究工作深入的展开。金融危机预警是指通过应用某种统计方法对一国或一个地区的全部或部分金融指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生急剧恶化的可能性大小的宏观金融分析和预测,为金融安全运行提供对策和建议。由于金融危机的出现常常以一系列的经济、金融指标恶化为先兆,因此,金融界人士普遍认为,如果能够根据一系列金融指标对金融风险进行预警,那么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是可能的。国内外对金融危机理论和金融危机预警理论的研究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为我国建立金融危机预警系统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借鉴。但以往的研究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了评述。 第三章阐述国际金融危机预警指标体系。金融危机的发生总以宏观经济运行指标的恶化为先兆,建立一套反映金融系统运行态势的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监测分析,可以预测金融风险产生及其程度,对金融危机进行预警,及时提供对策建议,能够有效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或在最大程度上减轻金融危机爆发后对国民经济的不利影响。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经济学界对导致这些金融危机产生的多方面原因以及危机的传导途径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分析,据此建立了国际金融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的诱发因素和传导途径阐述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基础,然后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此作为建立我国金融危机预警指标的重要借鉴。 第四章重点分析了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并列举了风险来源的国内外差异。首先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分别从银行业、证券市场、外汇储备与外债、国际资本流动和泡沫经济五个方面对我国金融风险来源进行了详细分析。银行业的资产质量问题、期限结构错配引起的流动性问题、经营管理和监管体制问题以及面临的对外竞争力问题都是银行业风险的主要来源;证券市场方面,资本市场结构和估价体系存在很大缺陷,证券市场发展还不成熟并积累了较大风险,本文从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个大方面进行阐述。我国外汇储备和外债给我国金融系统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国际资本持续大规模流入我国,加大了资本风险控制难度,使国内经济将更易受到国际经济和金融动荡的影响,增加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我国高速的货币投放量造成某些行业的泡沫现象,当前最为突出的是房地产泡沫及其隐含的金融风险。接下来与国外发达经济体进行比较,总结出风险来源的差异,为建立有我国特点的指标体系打下基础。 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建立我国金融危机预警指标并进行实证分析。本章首先阐述了金融危机预警指标的设立原则,然后给出了我国金融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笔者将金融风险预警指标分为三大类:国内宏观经济指标,金融系统指标,外部环境指标。国内宏观经济指标反映实体经济整体运行状况,包括通货膨胀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货币供给增长率等;金融系统指标反映金融机构运营的稳健性,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状况,包括资本充足率、银行不良贷款比率、股票价格指数变动率等;外部环境指标反映全球经济运营状况,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指标变化,包括美国短期利率、美元汇率波动和原油价格变化。此外,投资者对一国经济金融发展前景的信心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国经济金融运行状况,投资者信心是基本面、资金面、政策导向、制度变革、投资理念、投资者情绪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本文将投资者信心量化后纳入金融危机预警指标体系中。最后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借助ARIMA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我国目前的金融发展状况做了定量判断,并预测了未来12个月内我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结果显示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我国出现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很小,宏观经济、金融市场运行状况良好,在全球经济回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促使我国经济平稳发展。 第六章是论文结论。本文在借鉴国内外金融风险预警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了我国金融系统各个方面的风险现状与特性,初步设立了能够反映我国现实情况的金融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得到了一些富有意义的结论。
【图文】: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比重,金融机构


历年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的统计,,2000年至2009年我国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比重不断上升,从2006年开始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比重己经超过了短期贷款,并且这一比重在不断上升。图4.1和图4.2反映了这一现象份

中国金融


图4.4注:2009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从图4.4中可以看到,2000年一2003年M2增长率高速上扬,到2004年增速大幅下降,2005年又开始加速,虽然这两年增速稍微放缓,但是MZ供应量增长率仍然处于高位,银行存贷差达到9万亿元,这样高速的货币投放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社会资金过剩,过剩的资金如果没有适当的途径吸收将必然造成某些行业的泡沫现象。我国当前最为突出的是房地产泡沫及其隐含的金融风险。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832.59;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彦岭;张继华;;共生性货币危机与债务危机长期联系效应的实证分析[J];海南金融;2008年05期

2 郭世贤;马克思的货币危机理论与当代现实[J];世界经济;1987年11期

3 冯芸,吴冲锋;基于全球视角的货币危机研究[J];世界经济;2000年07期

4 姜建强,王爱民;货币危机:一个理论文献评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2年04期

5 夏建伟;曹广喜;;我国货币错配问题探讨[J];财贸研究;2006年03期

6 郭雪;;采用替代账户安排 解决当前货币危机[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石晓烽;;货币危机预警理论与模型综述[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年04期

8 石晓烽;;货币危机预警理论与模型综述[J];华北金融;2010年07期

9 王璐;;浅谈本币升值引起货币危机的机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6期

10 邓明;郭鹏辉;;货币危机的“交叉传染”及其传染途径检验——基于空间自回归Pr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玉楠;伍楠林;;中日韩金融安全合作研究[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冯芸;吴冲锋;;过渡阶段的汇率动态模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吴勤学;王晓芳;;美国金融危机成因的经济学分析[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4 孙涛;;金融全球化时代金融中介体系的构建[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5 马宇;于凤芹;喻晓平;刘甲朋;江秀辉;隋鹏飞;;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金融体系风险分担理论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6 雷君;;马克思金融危机理论对防范金融危机的现实意义[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惠君;李晋;陈龙;;金融危机的爆发与启示[A];2010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1年

8 武琦;;《资本论》中的金融危机理论对防范金融危机的现实意义[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汪祖杰;;区域金融安全指标体系及其计量模型的构建[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曹金玲;2009年:阿根廷比索重演货币危机?[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2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孙长栋;白俄罗斯陷入货币危机[N];文汇报;2011年

3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 首席经济学家 沈建光;欧债危机会重蹈欧洲货币危机覆辙吗[N];上海证券报;2011年

4 记者 张永兴;罗杰斯警告:货币危机可能在一两年内爆发[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杨舒;专家:美元引发危机增持黄金保值[N];国际商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唐烨;东欧货币危机的成因与影响[N];解放日报;2009年

7 刘翠平;货币危机的成因[N];国际金融报;2000年

8 门洪华;金融危机预警制度:美国的经验[N];学习时报;2002年

9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梅新育;越南笼罩货币危机阴影 中方企业如何应对[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金水 夏华旺;货币危机催生“金牛行情”[N];华夏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志兴;我国金融金融危机预警体系的计量分析:基于参数法和非参数法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邹香清;货币危机传染与控制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金洪飞;新兴市场货币危机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2年

4 李继伟;我国资本项目开放中的风险预警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王喜平;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稳定[D];天津大学;2005年

6 谢玮;资产负债表衰退研究—对战后日本经济的再评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7 刘伟;货币危机:内外失衡、汇率失调与国际货币体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唐宋元;债权型货币错配与中国的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9 夏建伟;新兴市场货币错配的成因、影响及控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李剑峰;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货币危机视角下的次序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磊;金融危机预警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2 杨雯;中国金融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林河;债务危机与货币危机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刘剑涛;金融危机预警指标构建与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5 刘刚;升值型货币危机界定、表征与宏观绩效[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6 宋浩;货币危机及其传染[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7 张钊山;主权债务危机与货币危机[D];吉林大学;2011年

8 田菁;基于马田系统对金融危机预警指标的选择与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李寻;货币危机及其形成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新叶;中国货币安全预警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37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637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e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