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中国银行业监管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5 14:26
【摘要】:2003年4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正式成立,标志着银行业监管一个旧时代的结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新形势下,如何完善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效率,最大程度地保护广大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业稳定,成为监管当局面临的一个紧迫而又关键的课题。 本文从分析金融监管(包括银行监管)的基本理论入手,探讨银行业监管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先后分析了公共利益说、金融脆弱说、管制供求说、管制寻租说等基础理论,指出上述理论尽管从不同视角进行解释监管,但却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即必须对银行业实施监管,那种对银行业发展放任自流的主张始终不会成为政治决策。结合理论分析,指出了加强中国银行业监管的现实意义,特别通过总结中国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面临与外资银行激烈竞争的形势等,提出了加强银行业监管的紧迫性。。 以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为主的市场经济国家和以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为主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在银行业监管方面各具一定特色,但核心内容却大同小异。比如在银行业监管的目标、体制、方式、内容、协调、存款保险制度等方面比较一致,既反映了银行业监管发展的国际新趋势,也反映了银行业监管发展的一般规律,值得中国银行业监管认真学习,并当作探索银行业监管路上的指明灯。 中国银行业监管发展的历史较短,这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金融体制紧密相关。回顾中国银行业监管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紧密的关联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银行业没有经营管理自主权,一切唯国家计划是听,成了计划部门和财政部门的附庸,那时几乎没有也不需要银行业监管。但是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金融体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金融体系日益完善,银行业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银行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日益扩大,对监管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随着人民银行中央银行地位的确定,银行业监管职能不断加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民银行承担着银行、证券和保险的综合监管,直到2003年4月份,银行业监管才真正步入专业化轨道。但这次改革,并不能一 笔勾销中国银行业监管中存在的所有问题,这些问题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具有一 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银监会的成立,特别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出台,进一步缩小了中 国银行业监管与外国(地区)监管的差距,为完善中国银行业监管搭建了良好的 平台。结合对中国银行业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要从根本上完善银行业监管,需 要监管当局更新理念,明确监管重点,完善监管方式,,建立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 和银行业保护机制,加快立法进程,提高监管者素质。只有这样,中国的银行业 监管才能不断走向成熟,才能真正发挥对广大存款者的保护作用和对银行业乃至 金融业的稳定作用,银行业才能充分体现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832.1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丛航;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403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6403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f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