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新时期兼顾总量与结构调控的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优化

发布时间:2017-03-23 16:04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兼顾总量与结构调控的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对短期利率、再贴现率等操作工具的调节影响货币供应量、长期利率等中介目标进而影响经济活动、实现一定的最终经济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特定时期内制定实施合适的货币政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然而,在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为目标的新时期,货币政策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对经济总量的调控,更要兼顾经济结构的调控。在这样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的实施既要满足经济增长对流动性的需求,又要确保经济结构能够得到优化,而经济结构的优化又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影响到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等目标,因此兼顾总量与结构调控正是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亟待突破的难题。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可以细分为三类: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和补充型货币政策工具。数量型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和公开市场业务,其中中央银行贷款分为再贷款和再贴现;价格型工具包括利率和汇率;补充型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控制,其中直接信用控制包括信用配额、业务干预、利率限制等,间接信用控制包括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 各类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兼顾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控的经济转型背景下,各类货币政策工具却存在着多种局限。存款准备金工具的实施会间接影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未考虑到不同区域金融实力差异,同时工具本身的设计存在缺陷;中央银行贷款倾向总量控制,而再贴现率的价格引导作用较弱,政策导向作用不明显;公开市场业务政策主体缺乏独立性,交易主体单一,其操作标的和操作方式存在缺陷;利率政策效果偏长期且结构调控的力度不够,利率市场化进程缓慢,政策时滞长;汇率单边升值后果不利,“汇率—利率”互动效应影响政策预期效果。总之,当前我国的总量问题与结构问题交错并存,而货币政策总量调控仍旧存在着不足,结构调控更是艰难。 因此,在兼顾总量与结构调控的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应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在存款准备金工具方面,央行应当要充分利用其稳定M2/GDP,适时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完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动态调整机制;在中央银行贷款工具方面,要根据经济增长的目标控制中央银行贷款总量,同时要根据结构调控的要求设置差别化的贷款利率和额度;在公开市场业务工具方面,要推动债券市场发展,提高社会直接融资比重,完善中央银行票据工具操作方式和机制,加大回购操作的力度和频率;在利率工具方面,要设计多层次的贷款基准率体系,加强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管理,提高金融机构自助定价能力;在汇率工具方面,要实施人民币汇率目标区制度,促进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在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机制方面,应当要确定合理的货币政策时滞,明确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各类主体的职能。此外,在其他政策工具方面,补充型政策工具应当要继续实行“窗口指导”等限制性措施,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经济瓶颈领域和薄弱环节;财政政策工具应当要实施结构化减税优惠政策,降低微观主体转型成本,根据结构调控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搭建转型企业产品销售平台。
【关键词】:总量调控 结构调控 货币政策工具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22.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11-13
  • (一) 研究背景11-12
  • (二) 研究意义12-13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3-16
  • (一) 国外研究综述13-14
  • (二) 国内研究综述14-16
  • 三、研究框架和方法16-17
  • (一) 研究框架16
  • (二) 研究方法16-17
  • 四、创新和不足之处17-18
  • 第二章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分类18-22
  • 一、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18-20
  • (一) 法定存款准备金18-19
  • (二) 中央银行贷款19
  • (三) 公开市场业务19-20
  • 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20-21
  • 三、补充型货币政策工具21-22
  • 第三章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现状分析22-30
  • 一、存款准备金工具运用现状22-24
  • 二、中央银行贷款工具运用现状24-26
  • 三、公开市场业务工具运用现状26-27
  • 四、利率工具运用现状27-28
  • 五、汇率工具运用现状28-30
  • 第四章 兼顾总量与结构调控的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局限分析30-39
  • 一、存款准备金工具的局限30-31
  • (一) 存款准备金工具间接影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30
  • (二) 存款准备金工具未考虑不同区域金融实力差异30-31
  • (三) 存款准备金工具设计缺陷31
  • 二、中央银行贷款工具的局限31-33
  • (一) 中央银行贷款工具倾向总量控制31
  • (二) 再贴现率价格引导作用较弱31
  • (三) 再贴现工具政策导向作用不明显31-33
  • 三、公开市场业务工具的局限33-34
  • (一) 公开市场业务决策主体缺乏独立性,交易主体单一33
  • (二) 公开市场业务工具操作标的缺陷33-34
  • (三) 公开市场操作方式缺陷34
  • 四、利率工具的局限34-35
  • (一) 利率政策效果偏长期且力度不够34
  • (二) 利率市场化进程缓慢34-35
  • (三) 利率政策时滞长35
  • 五、汇率工具的局限35-36
  • (一) 汇率单边升值后果不利35
  • (二) “汇率—利率”互动效应影响政策预期效果35-36
  • 六、兼顾总量与结构调控及我国货币政策相关问题分析36-39
  • (一) 中国总量问题与结构问题交错并存36-37
  • (二) 新时期货币政策总量调控的不足37-39
  • 第五章 兼顾结构调控的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优化39-48
  • 一、存款准备金工具的优化39-41
  • (一) 充分利用存款准备金工具稳定M2/GDP39
  • (二) 适时调整存款准备金率39-40
  • (三) 完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动态调整机制40-41
  • 二、中央银行贷款工具的优化41
  • (一) 根据经济增长的目标控制中央银行贷款总量41
  • (二) 根据结构调控的要求设置差别化贷款利率和额度41
  • 三、公开市场业务工具的优化41-44
  • (一) 推动债券市场发展,提高社会直接融资比重42
  • (二) 完善中央银行票据工具操作方式和机制42-43
  • (三) 加大回购操作的力度及频率43-44
  • 四、利率工具的优化44-45
  • (一)设计多层次的贷款基准利率体系44
  • (二) 加强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管理,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44-45
  • 五、汇率工具的优化45-46
  • (一) 实施人民币汇率目标区制度45
  • (二) 促进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45-46
  • 六、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机制的优化46-48
  • (一) 确定合理的货币政策时滞46-47
  • (二) 明确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各类主体的职能47-48
  • 第六章 兼顾结构调控的我国其他政策工具的优化48-51
  • 一、补充型政策工具的优化48-49
  • (一) 实行“窗口指导”等限制性措施,优化信贷资源配置48
  • (二) 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经济瓶颈领域和薄弱环节48-49
  • 二、财政政策工具的优化49-51
  • (一) 实施结构化财税优惠政策,降低微观主体转型成本49-50
  • (二) 根据结构调控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50
  • (三) 搭建转型企业产品销售平台50-51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51-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光明;;中国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不同中介目标SVAR模型的比较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3期

2 张成思;;随机波动与经济周期平稳化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1期

3 郑震龙,朱松华,郑泽华;新形势下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绩效及其优化[J];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01期

4 张铁强;;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反周期货币政策基本架构的优化[J];南方金融;2011年05期

5 余实;汪慧玲;;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反经济周期作用实证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年02期

6 孙小丽;信贷配给下的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优化[J];管理科学;2005年03期

7 芮莉;论货币政策工具的优化——关于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03期

8 李成;马文涛;王彬;;通货膨胀预期、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与宏观经济稳定[J];经济学(季刊);2011年01期

9 马英;;对中国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及有限性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27期

10 曾宪久;国外货币政策传导模式借鉴(之二)——英国货币政策传导模式[J];西南金融;200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晓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传导机制及其有效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兼顾总量与结构调控的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4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64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e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