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目标制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30 00:17
【摘要】:通货膨胀目标制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兴的货币政策框架,其基本含义是中央银行、政府机构或者两者联合宣布一个通货膨胀目标,确定在未来某段或几段时期内取得并保持较低的、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并明确宣布实现通货膨胀目标是货币政策唯一的、压倒一切的目标。该货币政策框架赋予了中央银行进行工具选择和操作的高度相机抉择权力,为了规避货币政策“时间非一致性”和获得货币政策的可信度,透明度和责任约束成为通货膨胀目标制的附加特征和要求。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对外汇率稳定政策的崩溃、货币供应量目标的失效以及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许多国家和地区放弃了传统的货币政策框架,纷纷转向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过对6个通货膨胀目标国和3个非通货膨胀目标国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能够将通货膨胀率降到低水平,而且能够有效地控制利率和产出缺口的波动。 就我国情况来看,货币供应量目标有效性的日渐变差和宏观经济在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之间的交替循环,对我国传统的货币政策框架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稳定、财政状况良好、金融稳定发展、中央银行独立性和货币政策透明度明显提高、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业已改变,已经基本具备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前提条件。但鉴于通货膨胀预测能力、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等方面的一些困难,只能首先实行宽松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模式,并适宜将通货膨胀目标设定在1%-5%这一区间。同时,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独立性和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加快汇率制度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关键配套措施。
【图文】:
通货膨胀目标制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小,但是在1998年第三季度,MZ增长率大幅上涨至5.43%,而此时的零售物价却下降到了最低点一4.3%,GDP增长率也处在7.2%的低水平。从图4.1可以看出,这样的不协调情况在以后的许多季度同样存在。这显示出了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之间的相关性已经减弱。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统计数据.图4.1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物价变动率趋势图4.1.1.2货币供应最的可控性较低按照货币供给的一般公式M=BxC可知,一国货币供给量由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共同决定。理论上只要货币当局控制了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在稳定的货币乘数作用下很容易实现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但实际上,由于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除了中央银行的政策行为外,商业银行和企业的经营行为、收入水平的变化以及公众对金融资产的偏好等也对货币供应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使得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变得难以控制。如表4.1所示,自1996年至2005年十年期间
相反,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紧缩的交替循环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挑战示了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商品零售价格指0一2005年的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其波通货膨胀率一路上涨,1994年底达到21.7%(WPI)月和1998年3月,零售商品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相继膨胀率下降,是宏观调控的结果,对经济的健康发展,,1997年以后物价的普遍持续下跌,就不能不被视为融危机使我国国外净需求大幅降低,国内需求也相,物价水平也持续下跌。在2003年逐步摆脱通货紧缩的上行区间以来,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煤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带动食品价格上升、以及国际市,国内市场价格总水平开始一路上涨并出现涨幅加速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3%,继续处于温和上涨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822.5;F224
本文编号:2645161
【图文】:
通货膨胀目标制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小,但是在1998年第三季度,MZ增长率大幅上涨至5.43%,而此时的零售物价却下降到了最低点一4.3%,GDP增长率也处在7.2%的低水平。从图4.1可以看出,这样的不协调情况在以后的许多季度同样存在。这显示出了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之间的相关性已经减弱。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统计数据.图4.1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物价变动率趋势图4.1.1.2货币供应最的可控性较低按照货币供给的一般公式M=BxC可知,一国货币供给量由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共同决定。理论上只要货币当局控制了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在稳定的货币乘数作用下很容易实现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但实际上,由于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除了中央银行的政策行为外,商业银行和企业的经营行为、收入水平的变化以及公众对金融资产的偏好等也对货币供应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使得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变得难以控制。如表4.1所示,自1996年至2005年十年期间
相反,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紧缩的交替循环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挑战示了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商品零售价格指0一2005年的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其波通货膨胀率一路上涨,1994年底达到21.7%(WPI)月和1998年3月,零售商品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相继膨胀率下降,是宏观调控的结果,对经济的健康发展,,1997年以后物价的普遍持续下跌,就不能不被视为融危机使我国国外净需求大幅降低,国内需求也相,物价水平也持续下跌。在2003年逐步摆脱通货紧缩的上行区间以来,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煤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带动食品价格上升、以及国际市,国内市场价格总水平开始一路上涨并出现涨幅加速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3%,继续处于温和上涨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822.5;F224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鹏超;关于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问题的探讨[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婷婷;通货膨胀目标制:国际经验及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45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645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