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30 00:52
【摘要】: 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模式作为一种在新时期与时俱进的融资模式,是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提高项目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也为私人投资者和相关金融机构带来稳定的收入的战略选择。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金高投入、资源高消耗和产出低效率等特点,为PPP模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PPP作为一种新兴的政府公共项目投融资方式,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快速建设,在中国的实施日益增多,加快对PPP项目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PPP项目除了一般建设项目所具有的风险之外,由于其自身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延伸性,其内部诸因素之间以及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影响错综复杂,使其面临的风险远远多于一般的工程风险,因此如何有效地对其进行风险分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文章旨在分析PPP项目风险分类及风险要素的构成,在此基础上构建PPP风险控制的功能模型,同时根据风险分担原则构建风险分担框架,对风险要素进行合理的分担。通过对国内外有关PPP项目风险理论研究文献的分析和评述,总结了本领域专家学者有关PPP项目风险的理论研究现状,指出其研究不足之处,同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国内近几年关于PPP项目风险的学术期刊和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总结归纳,进而掌握最新的研究动向。文章基于对PPP模式的基本内涵和理论基础并结合项目风险的特点和分类,识别出PPP在融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有:政治风险、法律及合同风险、建设风险、金融风险、市场及运营风险这五大类风险。并且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国内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得出这些风险因素对整个PPP项目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构建PPP风险控制功能模型,结合实例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最后,在项目风险分担问题上提出合理的对策措施。
【图文】:
投资总额 (亿元) 55566.6 70477.4 88773.6 109998.2 137323.9国家预算内资金 2687.8 3254.9 4154.3 4672.0 5857.1占投资总额百分比(%) 4.6 4.4 4.4 3.9 3.9国内贷款 12044.4 13788.0 16319.0 19590.5 23044.2利用外资 2599.4 3285.7 3978.8 4334.3 5132.7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 41284.8 54236.3 70138.7 90360.2 116769.7占投资总额百分比(%) 70.5 72.7 74.1 76.0 77.4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2008第三、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 PPP 模式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已超过中国企业总数量的 60%,是中国最大的企业群体,,占全国 GDP 的份额超过 50%,内资民营企业投资总量在 5 年内增长近三成,2005 年超过 5 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高达 60%。
依据公共物品的两种基本属性,我们可以将不同的物品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同时具备上述两个特性的物品是纯公共物品;两个都不具备的是私人物品,只具备一个的是准公共物品。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纯公共物品是很少的,大多数物品都可以被看作是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准公共物品。我们可以根据各种物品本身具有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程度的不同对他们做出如图 1.3 所示的划分: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F832.4
本文编号:2645194
【图文】:
投资总额 (亿元) 55566.6 70477.4 88773.6 109998.2 137323.9国家预算内资金 2687.8 3254.9 4154.3 4672.0 5857.1占投资总额百分比(%) 4.6 4.4 4.4 3.9 3.9国内贷款 12044.4 13788.0 16319.0 19590.5 23044.2利用外资 2599.4 3285.7 3978.8 4334.3 5132.7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 41284.8 54236.3 70138.7 90360.2 116769.7占投资总额百分比(%) 70.5 72.7 74.1 76.0 77.4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2008第三、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 PPP 模式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已超过中国企业总数量的 60%,是中国最大的企业群体,,占全国 GDP 的份额超过 50%,内资民营企业投资总量在 5 年内增长近三成,2005 年超过 5 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高达 60%。
依据公共物品的两种基本属性,我们可以将不同的物品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同时具备上述两个特性的物品是纯公共物品;两个都不具备的是私人物品,只具备一个的是准公共物品。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纯公共物品是很少的,大多数物品都可以被看作是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准公共物品。我们可以根据各种物品本身具有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程度的不同对他们做出如图 1.3 所示的划分: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F832.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晓兵;张小富;;基于ISM的国际PPP项目风险因素相互影响分析[J];建筑经济;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屈哲;基础设施领域公私合作制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腾;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王立军;天津XY自来水厂建设项目融资风险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杨扬;公私合作制(PPP)项目的动态利益分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45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645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