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金融背景下的中国风险投资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12 10:57
【摘要】:绿色金融是近几年来逐渐在国内兴起的一个概念,绿色金融(Green Finance)又称环境金融(environmental Finance)或可持续性融资(sustainable Finance),是指研究如何使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维持生物多样性。绿色金融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生态遭到破坏,、能源快速消耗,人类生存面临一定危机的趋势下诞生的,对于人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绿色金融概念自上个世纪90年代在国外提出以来,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的重视,并在金融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改善环境、控制污染、开发新的清洁能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2003年的赤道原则即是绿色金融理念在银行业的具体体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贫乏,资源利用率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环保问题日渐突出,甚至由于人们对资源的无序掠夺式开采,而对于环境污染的轻视导致部分地区的人口生存和发展受到极大威胁,例如中国的产煤大市山西省临汾市已经连续数年被国际环境机构明确指明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对环境的保护已经提上国家发展的战略议程,这也是我国倡导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2007年中,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央行、银监会联合发文要求严控信贷资金,加强节能减排,这是国内推绿色金融的先声;在同年9月召开的“金融产业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研讨会上则明确提出了我国必须逐步建立绿色金融体系;2008年则是中国全面倡导绿色金融的一年,推出了“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的三位一体的构架,2009年4月在国内召开了首届绿色金融论坛,可见我国已经开始在金融领域为环保行业提供多种融资手段,扩展融资渠道,帮助环保产业的发展,同时无论在世界范围内还是我国,环保产业本身都是一个朝阳产业,在政府扶持下行业发展很快,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环保投资力度不断增加,投资总额不断创出新高,“八五”期间中国环保投资约为2000亿元,“九五”期间增至3600亿元。“十五”期间环保投资总额达到7000多亿元。“十一五”期间预计环保总投入将达到15000亿元人民币,将比十五期间翻一番。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环保产品的生产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长,年产品产值将从1997的173亿元上升为2001年的472亿元,远远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因此在环保行业投资是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并且是大有可为的。 但是也应该看到中国的环保产业仍然是一个竞争力不强,缺乏规模优势的新兴产业,虽然环保业在近几年发展很快,从事环保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数量众多,全国已有一万多家企事业单位专营或兼营环保产业,但是企业规模小,行业内90%的企业为资产规模在100万人民币以下的中小企业,高端产品少,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经营风险大,对政策依赖性强而抗风性能力差,易受国外大型环保集团冲击。而由于银行的信贷管理注重安全性,偏好国有大中企业而忽视民营企业,信贷资金对环保企业供给严重不足影响了众多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引入新的融资途径。 笔者建议在“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之外增加一个“绿色投资”,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四位一体的融投资体系,而“绿色投资”应该作为核心部分和绿色信贷并重、共同发展。绿色投资主体就是风险投资,具体涵盖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公司(基金)、天使投资人、大型公司附属的风险投资机构;方式通常是直接购买股权,也可以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投资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传统型风险投资常用于种子期投资,通过IPO退出、二是风险租赁、三是麦泽恩投资(也称夹层融资),是一种介于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之间的融资方式,四是风险杠杆并购(venture-backed leveraged buyout)和风险兼并(venture-backed mergers and acquisities),通常是通过财务杠杆帮助企业完成并购活动即MA。常用的方式是传统风险投资和MA,并且在国外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并购基金;对于风险投资对目标企业的投资阶段,我国通常划分为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五个阶段,传统的西方风险投资理论通常划分为种子期、创业期、扩张期和成熟期四个生命周期阶段。根据国内的统计显示,外资风险投资公司在国内进行的投资主要投资阶段是企业的种子期和起步期,而国内风险投资公司更偏好于在企业扩张期进行投资,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退出;风险投资完成一项投资最终是通过退出,良好的退出能够实现收益最大化,通常的退出方式主要是上市退出、并购兼并、股权转让、管理层收购(MBI)、清算,其中IPO因其收益较高成为风险投资最理想的退出方式,通常可以获得相对初始投资金额数倍甚至数十倍的资本增值,而清算是风险投资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我国的风险投资自1998年民建中央“一号提案”提出以来,在国内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从早期各地的创业服务中心到创投公司,大型的创投基金,现在已经形成了内资、外资、合资共同发展的局面,管理的资本规模迅速扩大,在早期的风险投资中,软件业、IT业、生物科技、信息业等成为风险投资集中的领域,而近年来清洁行业则得到了更多风险投资的关注,国内已经有专注于投资环保行业的风险投资公司,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收益。我国的环保投入机制基本是延续计划经济体制,政府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是环保投资的主渠道,然而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存在很大的缺口,同时财政资金优先供给国有企业,而这些企业往往并不缺乏流动资金;在间接融资领域里银行信贷部门重视大客户而忽略中小企业,重视国有企业而忽略民营企业,同时银行贷款三性的要求对于广大中小环保企业来说难以满足,处于种子期或者初创期的企业无稳定现金流、缺乏盈利保证、.经营风险大,这些特征使得其很难获得银行贷款,能够获得贷款的通常是国有大中型的环保企业,真正缺乏资金的中小民营企业却很难获得银行支持,即便在推行绿色信贷后,由于开展的规模小,很多中小企业并不能从中受益;虽然我国已经开闸创业板,;但是无论主板还是二板市场,其上市要求对于绝大多数环保企业还是难以满足的,在种种情况下专门从事高风险投资的VC机构就成为环保行业最佳的融资方式。风险投资亲睐民营企业,并且能够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帮助被投资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企业上市。 从外部环境来看,风险投资参与环保业的政策、法律、税收、市场等环境都已得到很大改善,《合伙企业法》的推行极大的促进风险投资的热情,税收的减免优惠措施分担了投资风险,退出机制日益完善。笔者建议大力发展投资于环保产业的风险投资,同时参照国外例如美国、以色列的成熟经验,建立中国的环保产业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展企业孵化器,吸引民间资本,畅通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并且提出风险投资也面临着创新的要求,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改善投资效率 最后笔者对风险投资在环保行业的发展做了一个简单的展望,提出政策建议,即政府的大力扶持是首要的,通过政府补助或者担保,以及正确的产业引导措施,来为风险投资分担风险,吸引VC进入;其次要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特别是要发展证券市场和产权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832.48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832.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金泰;;聚焦绿色金融,助力产业升级 第二届地坛论坛在京举行[J];中国科技投资;2011年07期
2 李瑞红;;绿色金融:全球趋势 韩国实践及我国建议[J];贵州农村金融;2011年05期
3 徐珊;;绿金融[J];中国企业家;2011年14期
4 郜旭芳;;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银行的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7期
5 黄梦哲;;谈绿色金融对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J];商业时代;2011年17期
6 张玮;钱笑盈;;浅析黑龙江省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7 尚晓昆;;探索适合天津的绿色金融发展之路[J];环渤海经济w,
本文编号:2660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660110.html